孩子过早上幼儿园有什么危害?父母应该怎么做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刚过完生日,收到了一堆礼物,可6岁的圆圆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成天哭闹着追问:“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为什么我还要上幼儿园?!”就因为比规定入学的年龄小了8天,圆圆只能回幼儿园再“复读”1年?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今年教育部门对入学年龄卡得特别严,晚出生一天也报不上名,由此出现了一批本该从幼儿园毕业.却被挡在了小学校门之外的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得不选择“回炉”,成为幼儿园大班里的“留级生”.对此,专家提醒,不要轻易决定让孩子过早进幼儿园:而一旦孩子面临“留级”,应充分关注其心理上的失落感,帮助其顺利

刚过完生日,收到了一堆礼物,可6岁的圆圆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成天哭闹着追问:“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为什么我还要上幼儿园?!”就因为比规定入学的年龄小了8天,圆圆只能回幼儿园再“复读”1年?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今年教育部门对入学年龄卡得特别严,晚出生一天也报不上名,由此出现了一批本该从幼儿园毕业、却被挡在了小学校门之外的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得不选择“回炉”,成为幼儿园大班里的“留级生”。对此,专家提醒,不要轻易决定让孩子过早进幼儿园;而一旦孩子面临“留级”,应充分关注其心理上的失落感,帮助其顺利度过这段空档期……

案例晚出生8天,就得晚1年上学

“早知如此,当初真不该让孩子过早上幼儿园!”女儿圆圆这些日子以来的闷闷不乐,让黎淑感到后悔不已。

黎淑与丈夫共同经营一家货运公司,两人的女儿圆圆今年6月刚从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小太阳幼儿园毕业。上周日是圆圆的6岁生日,夫妻俩特意买了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和儿童学习机,可“小寿星”依旧闷闷不乐。“礼物被她扔在一边,蛋糕也没吃两口——没想到不能上学对她的打击这么大……”黎淑说,此前,在亲友们眼中,圆圆一直是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

“别看她在班里年龄偏小,但一点也不比其他小朋友差,无论运动会还是讲故事比赛,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黎淑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幼儿园在学期结束后为大班孩子们举行了毕业典礼。听说要与相处3年的小伙伴们分别,许多孩子都哭了,可懂事的圆圆没有哭,反而安慰其他孩子:“哭什么呀,上了小学,我们照样可以在一起玩啊!”

然而,等到新学期开学时,其他小朋友都顺利升入了小学,圆圆却被“卡壳”了——就因为她的出生日期是2007年9月8日,比规定的入学年龄晚了8天。这一次,轮到圆圆哭了。

“本想让她回幼儿园再读一年大班,但孩子说什么都不肯去,担心当‘留级生’会被新同学笑话。”圆圆的态度之坚决,大大出乎原本认为“孩子晚一年上学也无妨”的黎淑的意料,把生意繁忙的两口子弄得措手不及。

最终,黎淑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送她回幼儿园“复读”,而是把身为小学退休教师的孩子她奶奶从郴州老家接了过来,专门负责孩子的教育。“她现在每天跟着奶奶学些简单的小学知识,算是为将来入学打基础。”

“不过,孩子整天待在家、没有同龄玩伴也不是办法——这才几天,她就明显没以前活泼了。”思来想去,黎淑决定再给圆圆报两个兴趣班,“一年时间也不图她真学到什么,能有几个临时玩伴就好”。

调查原因:“留级生”大多因入托太早

“我们园每年都会接收好几名‘回炉复读’的孩子,其中大多是因为不到规定的入学年龄。听说从今年起将对入学年龄把关更严,估计今后这类孩子只会更多。”长沙青苹果幼儿园教师李芳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入托太早。幼儿园一般开设小、中、大班,入园年龄多为3岁左右,但近年来不到3岁,甚至不到2岁就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幼儿园大班毕业、但达不到小学入学年龄的幼儿人数增多。而“孩子提前入园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二是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什么都提前一步”。

“为什么通常建议孩子年满3岁后再入托,是因为孩子到这个年龄阶段,才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长沙绿城育华幼儿园园长高伟认为,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存在生理年龄差距,同时还存在智力年龄差距,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年龄都是与生理年龄同步发展的,过早置身于超出自身智力年龄的环境中,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不利,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入学年龄把关得越来越严,应该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现象:“留级”恐令孩子自尊受挫

“长沙妈妈活动群”中就有几位孩子有过“复读”经历的家长,根据他们的“经验教训”,“复读”对于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主要有二:一是小伙伴们都顺利入学了,被迫“落单”的孩子难免产生自卑感;二是要花一年时间重新学习学过的内容,容易令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的压力也不小。比如孩子来年进小学时已经7周岁了,比同班的孩子普遍大了一岁,将来升学、找工作都不具优势。”一位周姓女士向记者坦承了自己的担忧。

幼教人士则表示,虽然她们会尽力帮助“留级”的孩子融入新环境,但作为插班生,前期的不适感总是难免的。再加上自身的情绪阴影,孩子较容易产生“受排挤”的心理感受。

专家“逆向思维”:“留级”并不只有坏处

长沙晨光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学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斌支招,当“留级”无法避免,家长应率先坦然接受,再来考虑帮孩子顺利度过这段空档期。

“孩子不愿接受‘留级’的事实,原因有很多,比如担心成为别人眼中的差生、舍不得原先相熟的好友等。此时,家长首先应说服其接受现实。”李斌建议,可通过讲述“留级”的种种好处来逐渐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比如有机会当班长、有能力帮助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用再受大孩子欺负等。

李斌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新环境总会多少怀有恐惧心理,而孩子身上往往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因此,要让孩子安心当好“留级生”,就一定要帮助他尽快适应新环境。此时应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请老师多多关心孩子,以消除他的恐惧感和对抗心理;帮助孩子在新的班级中结识新朋友,尽快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等到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消失后,对新班级的接受度自然会大大提高。

把握机会,让“留级”变成长新契机

“只要机会把握得当,‘留级’完全可以变成孩子成长的新契机。”亲子教育专家、湖南省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耀分析认为,首先,可利用这一年时间对孩子原本学得不扎实的知识和本领进行巩固。其次,引导得当的话,“留级”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毕竟知识点是曾经学过一遍的,就算当时学得并不太出色,此刻也多半会比第一次接触的孩子有优势。这方面宜预先与老师达成配合,请老师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比如当班长、为大家服务等,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新的锻炼和提高;再次,巧妙利用“留级”来修复孩子的心理创伤——由于年龄偏小、心智发育落后一步等原因,孩子在原来的班级里可能处于劣势,倘若这曾对他的心灵造成过一定伤害,那么“留级”就是一个极好的修复机会。

王耀提醒说,如果孩子自尊心很强又不得不“留级”,家长不妨为其换一所幼儿园,到一个崭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可最大限度避免“留级”对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