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礼貌要从小教起 这三大误区要注意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说礼貌用语,能懂礼貌.每个家长都知道,教礼貌要从小抓起,否则就会影响以后的为人处世.但是各位家长注意了,如果教育方式不对,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孩子见人不愿打招呼.不说礼貌用语.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而有些我们公认的礼貌行为却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伤着孩子.礼貌  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 于是产生了礼貌. 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 教礼貌从小抓起误区一:“见人必须打招呼”孩子反而变怯懦妈妈带3岁的芃芃去超市,遇上同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说礼貌用语,能懂礼貌。每个家长都知道,教礼貌要从小抓起,否则就会影响以后的为人处世。但是各位家长注意了,如果教育方式不对,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孩子见人不愿打招呼、不说礼貌用语、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而有些我们公认的礼貌行为却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伤着孩子。礼貌  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 于是产生了礼貌。 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

教礼貌从小抓起误区一:“见人必须打招呼”孩子反而变怯懦

妈妈带3岁的芃芃去超市,遇上同事赵阿姨。妈妈忙叫孩子喊“阿姨”,说礼貌用语。可芃芃却往妈妈身后躲,咬着嘴唇不说话。妈妈责怪地说:“怎么这么没礼貌!”……见面问好是基础礼仪,但逼迫孩子打招呼往往事与愿违。见了不太熟悉的人,孩子会产生不安全感,自然会出现退缩性行为。如果爸爸妈妈非要逼着孩子打招呼,就会加剧其不安全感,一再强求会让孩子变得更怯懦。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做好榜样,热情地与熟人打招呼,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学会。带孩子参加聚会前,不妨事先告知可能遇到哪些人,尤其要把孩子熟悉的人重点介绍出来,比如“你最喜欢的周阿姨也会来,她上次给你讲故事了,你还记得吗?”有了心理准备甚至期待,孩子的表现就会好很多。

教礼貌从小抓起误区二:“别人给你就得拿着”教出“老好人”

奶奶和晓晓遇到了隔壁刘老太。刘老太拿出一个桃子给晓晓,晓晓说:“我不吃桃”,虽然说了礼貌用语,奶奶脸上挂不住了,赶忙让晓晓接下,还一边数落道:“刘奶奶喜欢你才给你吃,还不快说谢谢!”结果吃完桃子,晓晓浑身发痒,喘不上气,送医院才知道,孩子对桃子过敏。接受别人善意的分享自然是一种礼貌,但好意并不一定都是你需要的。如果家长一再强行孩子接受,孩子慢慢地就难以面对自己的内心,甚至变成“谎话精”或“老好人”。大人要教会孩子礼貌而坚定地拒绝。如果对方坚决,就帮孩子先收下,并告诉孩子:“奶奶的礼物代表她的心意,咱们收下,等你想吃的时候再吃。”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又不会辜负对方的好意。

教礼貌从小抓起误区三:“大的就该让着小的”:伤害自我认同感

近日热播的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3》里有一个选屋子的环节,刘烨的儿子诺一先选中了条件较好的屋子,而“拳王”邹市明的儿子轩轩哭闹着也想要这间。刘烨并没有强迫大一点的诺一让出屋子,而是让他自己选择。当诺一主动让出后,邹市明数次拦住轩轩伸出的小手,不希望接受这份谦让。两位家长的做法都值得“点赞”。刘烨把选择权让给了儿子,诺一的谦让并非出于强迫,而是发自内心,这份责任感是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邹市明并没有因为儿子小,就让他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谦让,而是循循善诱,让轩轩不至于变得恃宠而骄。假如两位爸爸按照“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的做法,大孩子很可能会背负起沉重的道德包袱,认为父母偏心,渐渐变得叛逆或不自信;年龄小的容易越来越任性。因此,面对两个孩子的冲突,家长要做中立的裁判员,了解事情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尽量让孩子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