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有新玩法 微信小程序内测开始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相信大家都对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和微信企业号都不陌生了,然而微信的又一个小伙伴微信应用号开始接受测试,准备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吗?“微信应用号”旷日持久的传闻终于有了实体.9月21日晚上,微信向部分公众号运营者发出了“微信小程序”的内测邀请,正式开启了与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并行的第四大产品体系.“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

相信大家都对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和微信企业号都不陌生了,然而微信的又一个小伙伴微信应用号开始接受测试,准备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吗?

“微信应用号”旷日持久的传闻终于有了实体。9月21日晚上,微信向部分公众号运营者发出了“微信小程序”的内测邀请,正式开启了与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并行的第四大产品体系。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张小龙的这段话令正准备入睡的科技圈浮想联翩。评论家看到行业意义,创业者看到创业土壤,投机者更看到一夜成名的机会。乍看之下,微信为错过了公众号红利的人又画下了一道全新的起跑线,你跑,或者不跑,这已经容不得半点犹豫。目前,据说已经有运营者在拍卖小程序的内测资格,起拍价高达300万。

我无心唱反调,只是觉得我们可以淡定一点。

张小龙在产品介绍中用了一个词:用完即走。这个词很悦耳,也确实是微信产品标榜的自我追求,但这绝不是国内大多数商业产品的追求。在这片充满竞争的土地上,不追求用户沉淀与黏性的产品和不追求注册用户与活跃用户数量的企业,大多是在默默无闻中走向了末路,因为时代的商业精神不允许企业让用户“用完即走”。哪怕是微信本身,也没有在这个角度上做到无可挑剔。

出于这个原因,我并不认为微信小程序会成为公众号式的创业金矿。它对开发者提出了技术门槛,却不允许开发者圈养用户,商业无法从它的内部产生和完成,自然就不值得开发者全情投入。

我无心唱反调,只是觉得我们可以淡定一点。

张小龙在产品介绍中用了一个词:用完即走。这个词很悦耳,也确实是微信产品标榜的自我追求,但这绝不是国内大多数商业产品的追求。在这片充满竞争的土地上,不追求用户沉淀与黏性的产品和不追求注册用户与活跃用户数量的企业,大多是在默默无闻中走向了末路,因为时代的商业精神不允许企业让用户“用完即走”。哪怕是微信本身,也没有在这个角度上做到无可挑剔。

出于这个原因,我并不认为微信小程序会成为公众号式的创业金矿。它对开发者提出了技术门槛,却不允许开发者圈养用户,商业无法从它的内部产生和完成,自然就不值得开发者全情投入。

如果要谈小程序具体的应用场景,我认为现阶段有两个。一是在App下载量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小程序可以作为一个“试吃装”。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体验App,以此来决定是否下载。同样的故事已有先例,2012年,Facebook为了进一步刺激广告效率就推出了Feed Gaming,即信息流游戏,用户可以在信息流中体验游戏的试玩版。归根结底,这是一项为广告营销服务的技术。

另一个应用场景,是公众号的内容创造者可以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内容系统与用户体系。微信公众号迄今为止在历史文章检索方面的用户体验仍旧很差,要么只能从历史信息回翻,要么只能从PC上搜索。用户迫切需要一个体验更好的、更具个性化的分类系统,如果开发原生App太过沉重,ROI过低,那运营者开发小程序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用户体验微信小程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扫一扫,一种是搜索。扫一扫,说明开发者还是需要展示二维码,无论是线上的公众号内容植入、朋友圈推广,还是线下地推,总要做点什么。至于用户主动搜索,那至少需要让用户知道这款应用的存在,推广依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同现在的公众号一样,如果只是开发了应用号而不做推广,微信不会给你提供任何流量。因此,考虑到目前微信营销的成本,小团队与创业者没有必要过早的在微信应用号上投入过多精力。而公众号的内容生产者是微信生态内罕见的带有用户黏性和口碑的品牌方,只有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二维码,也只有他们能够直接让用户产生搜索的意愿。

谈及搜索,百度轻应用作为最能与微信小程序类比的产品之一,也一度建立在用户的搜索习惯之上。导致百度轻应用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众多,但它的前车之鉴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以百度对用户搜索习惯的培养都没能带动起这个全新的、介于原生App与网页之间的产品,微信也不会比它走得更容易。

微信应用号的诞生小编以为它更像是目前的页游一样,虽然可以释放我们的内存,但是会不会反而在应用过程中消耗大量流量呢?期待这次的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