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台湾身份”将消逝于大陆

2018-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代台胞证要上路了,上头的数字和大陆身份证一样,18位数,我们真的要'被统一'了,你怎么看?""我之前要买天猫国际的海外商品,用现在的台胞

“二代台胞证要上路了,上头的数字和大陆身份证一样,18位数,我们真的要‘被统一’了,你怎么看?”“我之前要买天猫国际的海外商品,用现在的台胞证号就被拒绝了,改成18位数之后可以用吗?”“我们有意见也改变不了什么,来大陆又不是为了吵架,找一份好工作、好好生活赚钱最重要。”“只要淘宝支付宝能用就好。”“听说可以,好像以后去车站的自助机取票也行。”“当然看到这种新闻还是会不舒服,总觉得怪怪的,但真的接受不了,就别到大陆了。”北京,帝都这个地方好与坏的界线总那么模糊,几乎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清晰的定义。但“某些”氛围必然是全国只此一家,再无分号的——比如此刻我坐在某个咖啡屋里,听到的这些议论。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却意味深长。

区别于建国后任何一个时期到大陆的台湾年轻人们。2016年秋季入学的台湾90们后,在蔡英文团队掌权后、两岸关系骤然变冷、纷杂的氛围中空降北京。我的思绪来自于这句话——“学长学姐跟我们说,以前他们刚到大陆最常被人问的由‘你是台湾人,到北京做什么?’之类带着疑问、好奇以及说不分明意味的话,变成如今更多听到的‘啊,又是台湾的啊’。”这样言简意赅的平淡语气。

于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毕业,被朋友称为忆婷的姑娘似乎没有避讳跟大陆同学聊到台湾面临的“困境”,她表示是“做好一切心理准备”才到北京的。2012年前的台湾年轻人在大陆,不可避免的会因为“中国台湾”该类用语与大陆同学口角,而近几年台湾年轻人已逐渐明白,在大陆也许会将面临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家国看法。然而,再怎么好的心理准备是一码事,实际、亲身面对更是另外一回事。

“台湾这几年看大陆综艺节目的年轻人不少,很多人知道台湾艺人在大陆会被称作‘中国台湾’,早前在一个旅游真人秀节目中,大陆以及台湾女星一起录制节目,那期讲的是欧洲。洋主持人问参演的那位台湾女星‘你从哪里来’,该女明星脱口而出‘中国’。她不无惆怅地感慨这种情况被她亲眼见过两回,在不同节目、不同的参演人员。台湾明星在国际上已经不能自称‘中国台湾’人,而是‘中国人’,在国外他们和东北明星、河南明星一样都是中国明星。”似乎再也看不到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对比曾经在世界娱乐拥有一席之地的“过去台湾”。看见台湾明星已经连“台湾”标签页将要被抹去了。忆婷以及她的台湾同学们都表示承认,看着现状难免不满、难受,但无法责怪那些个明星们。“以前在台湾读书的时候,网络上还时常有台湾网民去讥讽、嘲笑台湾明星‘商人无祖国’缺乏节操,逐渐逐渐,时至今日大家好像一夜之间谅解了他们。台湾节目在跨年的时候大牌越来来少、稍有名气的台湾明星都出现在大陆说学逗唱,页不再有人觉得奇怪。有什么办法呢,台湾环境就是这样的呢?”说不定过几年,连这样的感慨都没有了呢。

“谁让台湾环境就是这样呢?”──这句话已经走进身边、出现在现实:他们坐在窗台下的位置上聊天,三位台湾同学面前摆着卡式台胞证,因为北京的人口管理,包括欧洲、美欧在内所有外国友人都时常需要用到包括护照在内的身份证明材料。他们一桌子,台湾同学也好,大陆同学谁也没有否认,还是有些不一样。忆婷晃动着小汤匙说:"第一时间拿到时内心五味杂陈。这和(大陆)身份证有什么差别?但是自己不争气呀,有什么办法呢。”

我不由得陷入沉思,这样的“台湾标签”似乎随时会被抹去的直觉,越是在北京待久的台湾人会有更深刻的体悟。合租在北京东三环劲松地铁站附近,两房一厅的老公寓房子里的朋友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因为楼房老旧,小小房间每个月“仅仅只需”3500元人民币(约合515元美金)。她说‘“我的室友是一个东北三线小城市的女孩子,一个人到北京是因为老家发展机会少,我告诉她,我来北京是现在台湾影视业仰恩养不活年轻人、薪资又也实在太低,她似乎很有感触,对我说,那你们台湾跟我们一样啊。”'

那么,台胞证由8位数变成18位数,对不少来自台湾的“北漂老鸟”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感觉的,至少在眼下的北京,台湾北漂和大陆北漂,大家都是用自己的努力闯出一个未来。就像那首极具分辨度的曲子“北京北京”,那首歌可以说是所有在这座城市的人的心声──北京就是这么公平,你努力就有机会,不论你从哪里来,跟那首歌的歌词一样。“我在这里欢笑也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祈祷也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但,也发一点小感慨吧,还是大陆年轻人有包容性不嫌弃台湾青年到大陆抢饭碗。比起不少先辈下南洋的经历,很多时候,我真觉得大陆这点做得很好——你是商人就是商人,你是做美工的那你就是美工,你是化妆师那你就是化妆师,顶多觉得某些行业他们更有优势,以及绰号显得那么有“台式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