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锡家族 卢嘉锡: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起卢嘉锡,大家都知道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但关于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卢嘉锡

提起卢嘉锡,大家都知道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但关于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卢嘉锡( 1915-2001)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省永定县。

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1944年在马里兰州研究室参加美国国防研究工作时,曾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成就奖。

1987年获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73年,卢嘉锡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之后又提出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自兜”合成中的“元件组装”设想等问题,为我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今年10月是卢嘉锡诞辰100周年,笔者收集整理了他的人生精彩篇章奉献读者。

“卢氏图表”命名在国际科学界崭露头角

从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到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的留学热。卢嘉锡大学毕业后,一直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寻求出国留学的机会。1937年3月,他考取第五届中英庚款博士学位,公费到英国伦敦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临出国时,负责中英庚款公费的董事长问卢嘉锡:“你将来学成之后有什么想法?”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回国,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报效祖国!

离开上海时,正值日寇进攻淞沪的第五天,战火纷飞、兵荒马乱……大轮船进不了上海港,旅客只能先由英国兵舰从上海码头送到吴淞口,再换乘载客邮轮。 “八国联军战败国的赔款学生。”在船上,有些外国人这样讥骂中国留学生。

卢嘉锡听了十分气愤: “庚子赔款”原是强加给被侵略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中英庚款”是中国人“赔”给英国人的钱然后又退给中国用于培养留英学生和所谓的慈善事业,说到底中国留学生花的是自己国家的钱。为什么人格上遭到如此的侮辱?!国弱民受气,家贫子被欺!他为此而痛心疾首。战乱之秋,他更担心中国大陆也像当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台湾那样沦为日本人的殖民地。

家园沦丧之苦,他早有耳闻,祖辈正是不堪做亡国奴才离台迁厦的。此时,他又想起十一二岁时随六叔父回台南探访祖籍地的所见所闻:老家的住宅与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建造的赤嵌楼遥遥相对。他十分景仰民族英雄郑成功及其丰功伟业,可惜那已是历史。

他当时看到的是日本殖民者铁蹄下蹂躏了二三十年的祖籍地已不成样子,原先的房屋和田产已居多被变卖。六叔父告诉他,卢家人闽初期,父亲卢东启每隔一二年就回一趟台南。有一次父亲刚到台南,听说日本人要毁掉他高祖洁斋公种下的一棵“指甲花”树——那是卢氏家族在台传世的象征,连忙赶到现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树被锯倒。

一时悲愤交加,事后竟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以后怎么治也治不好,落得双目失明。

国耻家仇,给这位年轻的学者留下的不是仰天长叹空悲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留学的机会,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拿”回来为我所用……他相信科学能够救国。

9月24日到达伦敦。卢嘉锡在伦敦大学师从萨格登教授,研究方向是放射化学,并在实际研究工作中首次成功制造出高度浓缩放射性的卤素化合物。由于成绩优异,他仅两年便取得伦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卢嘉锡的公费留学期限三年,他计划两年完成学业,用余下的时间做些研究工作。后经萨格登教授介绍,卢嘉锡于1939年8月,赴美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后来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鲍林教授,任客座研究员。在鲍林教授的指导下,卢嘉锡开始了对结构化学的研究。

卢嘉锡受鲍林影响很深,他不仅向鲍林学习了现代结构化学、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气相电子衍射技术这些前沿化学知识,还承袭了鲍林的治学方法。1940年夏,卢嘉锡公费留学期限届满,准备回国。鲍林恳切挽留道: “你回国心切,我很理解。可是你的祖国正在打仗,你回去很难开展研究工作,还是暂时在这里,等战争结束后再回去吧。”卢嘉锡犹豫了很久,决定接受导师的建议。

在加州理工学院,卢嘉锡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有的成了该学术领域的经典文献。他设计的“等倾向魏森堡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为国际X射线结晶学界所广泛采用,并被收入《国际晶体数学用表》,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卢氏图表”。卢嘉锡此时已在国际科学界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