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名琛马克思 读书札记马克思评叶名琛 屈超耘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克思一生在其为数不多的写中国的文章中,涉及的具体人也就那么几位.这其间除了说许乃济是"中国最有名的政治家之一外",还赞许了另一个人.他,就

马克思一生在其为数不多的写中国的文章中,涉及的具体人也就那么几位。这其间除了说许乃济是“中国最有名的政治家之一外”,还赞许了另一个人。他,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以后最受国人诟病的叶名琛。 叶名琛,字昆臣,清末湖北汉阳人,道光时进士,出为陕西兴安知府,1847年升任广东巡抚。

职中遇上英人欲强行进入广州城的事,他态度强硬,坚决不许,和总督徐广缙积极做好战斗准备,从而挫败了对方的阴谋。1852年,他以功被晋升为两广总督。

1856年10月18日,广东水师在南海海面上搜查走私船“亚罗号”,拘捕了船上的数名海盗。英国人借口扯了该国国旗,提出要我方赔礼并道歉。叶名琛在研究了整个形势后,放了嫌犯以表示诚意,但坚持无歉可道,使得英方无言答对。

接着,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提出无理要求,要逮捕曾在“亚罗号”缉拿海盗的千总梁定国,又重复四年前的“进入广州城谈判”,均遭叶的严词拒绝。于是该年12月23日,英国海军悍然炮袭广州城,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1月5日,广州陷落,叶名琛被俘,旋即经过香港押往印度加尔各答。1859年4月9日,死于该地。 英军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适逢马克思正在伦敦。他分析了当时的双方情况,写了《英中冲突》一文,以社论形式登于1857年1月23日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说:“在全部事件过程中,错误在英国人方面。

”同时,高度评价了叶名琛,说:“确实,这个中国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

”接着,他在另一篇《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的社论中又说:“叶总督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答复了激动了的年轻英国领事的蛮横要求。他说明捕人的理由,并对因此而引起的误会表示遗憾,同时他断然否认有任何侮辱英国国旗的意图。

”在评论叶名琛和西马糜各厘通函时,大胡子老人态度分明地说:“海军上将态度蛮横,大肆恐吓,中国官吏心平气和,冷静沉着,彬彬有理。” 然而,使我深感困惑的是,在中国,一百多年来,从清廷到民国直到解放后,对叶名琛却一直挞伐有加。

公开出版的所有书籍,都把叶说得一无是处,没有讲过他一句好话,就连有名的史论家胡绳先生,也和马克思的评价大相径庭。他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中,竟这样说:“叶名琛虽然没有公开投降敌人,但是和投降主义者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不过他常常以矫饰的自大来掩盖他的投降主义罢了。

”最后,他一言以蔽之地给叶作了这样的结论:一个“罕见的怪物”。 我自打小就知道叶名琛这个人,而且知道他是个“坏人”。

那是我祖父告诉我的,他是个民间知识分子,读过不少书,说叶是坏人全是书上载的。长大后读史,更坚定了认为他是“坏人”的信念。及至比较细地读了马克思,这才产生了疑虑,觉得他和中国人的看法差别这么大,必有什么缘故。

于是,我便下决心刻意搜集关于叶的资料,这才在《清史稿》里看到他在被俘后“犹时作书画,自署曰‘海上苏武’赋诗见志,日诵《吕祖经》不辍。”后又在某报上读到一件关于叶的轶事,说他被英人俘后,一直只吃自带的粮米,自备粮米吃完了,英国翻译送来食物,他拒绝食用,终因绝食而死。

从这些材料看,他肯定不是个投降主义者。 发现上述材料,用来对照马克思的评论,我的印象全变了,觉得今天我们确有重新研究和评价叶名琛的必要。

因为,在开战前,他的一系列表现,堪称有理、有利、有节。在被俘后,他题诗明志,连英国人的饭都不吃,不管怎么说,这种气节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后代中国人学习和效法的。

至于作为一个封建官僚,他迷信,他自大,他没有做好战备工作致英人攻破了广州,这些,都是可以严历批评的。至于说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那是今天的人对先代人的苛求。 行文至此,我这才悟出来一个十分重要的理。

国人评价叶名琛之所以和马克思相差那么大,很重要的原因:国人一直遵循老祖宗的道德原则办事,在论人之前先定是好人还是坏人,定为好人,坏事给好处上讲,定为坏人,好事给坏处上讲。而马克思老人,没能框框,没有成见,只尊重事实。看来我们还是要按大胡子老者的看法办事,才能做到对历史人物的真正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