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冠心病的病因 如何预防及治疗

2017-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最高.关爱老人健康,做好保健,就必须深刻了解冠心病.到底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最高。关爱老人健康,做好保健,就必须深刻了解冠心病。到底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

多发于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1、心绞痛: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

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1)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

(2)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无明显症状,多在发生心肌梗塞后才发现。

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原有心绞痛发作,气紧、水肿、乏力、心悸。

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多喝茶。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实验均提示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不吸烟、酗酒。吸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7) 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

一、冠心病的药物、介入、手术搭桥治疗

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硝酸脂类药物,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心率较快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以缓释剂为好。可加用肠溶阿斯匹林100-325mg 1/d,注意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治疗如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治疗糖尿病、戒烟、禁酒等。还可选用极化液和硝酸脂类药物静滴。合并心衰及心律失常时需加用纠正心衰及抗心律失常的治疗,必要时可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TCA 支架术),严重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搭桥手术。介入跟搭桥手术是一个东西,介入是把里面的堵塞撑开疏通,搭桥是开胸从上游弄一根管子到下游去,重新开辟一条通道。

二、冠心病中医治疗

有效的偏方

1、宽胸气雾剂或复方细辛气雾剂,疼痛时雾气吸入。

2、救心油,疼痛时擦人中处并作深呼吸运动。

3、三棱、莪术粉各1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4、延胡索、广郁金、檀香等分为末,每次2~3g,温开水送服,每目2~3次。

5、参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2∶1∶1和匀),温开水送服,每次2g,每日2~3次。

6、山萘,细辛,丁香各2份,乳香,没药,冰片各1份,共为末,温开水送服,每服1.5~2g,每日2~3次。

7、冠心膏,在膻中、心俞、虚里或心前区,各贴一片,每次任选两穴。

8、栀子、桃仁各12g研末,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纱布敷盖,第1周每3日换药1次,以后每周换1次,6次为1疗程。

三、冠心病的按摩治疗

冠心病除了采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外,按摩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或患者家属如能正确地施行按、压、揉、推、拿等手法,同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穴位和按摩手法简介如下:

(1)点按内关穴。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2)揉灵道穴,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2~3天,可进行下一疗程。

(3)选穴膻中或背部两侧膀胱经之肺俞、心俞、厥阴俞等穴,用拇指作按揉法,腕推法,一指禅点按法,每次15分钟,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强心药及其他药物。

冠心病患者吃什么食物对身体好:

(1)多喝水;

(2) 低胆固醇、低盐低脂。

(3) 多吃富含钾元素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马铃薯、紫菜、海带、香菇、蘑菇、山药、春笋、冬笋、木耳、荞麦、以及香蕉、西瓜等。以利缓和钠,保护心肌细胞。

(4)  吃能降血脂食物如牛奶、酸奶、羊奶、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扁豆、芸豆、豆芽、胡萝卜、菜花、韭菜、芹菜、茄子、大蒜、大葱、洋葱、生姜、番茄、香菇、鲜菇、紫菜、海带、鱼类、柑苹果、山楂、花生等。

冠心病患者不应该吃这些食物:

(1) 少吃或不吃甜食;

(2) 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及鱼子、蛋黄等。

(3)  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肉(肥瘦),猪蹄,腊肉(生)不易食用。

(4) 不抽烟;少饮酒,忌饮白酒。

(5)不吃或少吃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1.乳头肌功能失调

发牛率达50%c于发病5dJ勺,心尖区听到收缩小晚期喀喇音和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严重失调者导致左心衰。

2.乳头肌断裂 

发生率1%,3d内多发,死亡率高。心尖区听到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减弱,出现严重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可迅速发生肺水

3.心脏破裂 

少见,绝大多数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急性心包积血,出现急性心包压塞而淬死,常在起病后1周左右发生

4.栓塞 

是心肌梗死很重要的并发症。见于起病后l—2周,多为定心室附壁血栓脱落致脑、肾、脾、四肢等动脉栓塞: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产生肺动脉拴塞。

5.心室壁瘤 

主要见于左心空,发病率5%—20%:心电因右病理性Q波.sT段拾高持续1个月以上,X线、超声心功图及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心室壁痫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