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老人吃什么好 哪些食物对病情有帮助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患有重症或昏迷患者在起病的2-3天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该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在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的消化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可以

患有重症或昏迷患者在起病的2-3天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该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在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的消化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可以米汤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为宜。在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混合奶增加热能及蛋白质和脂肪,可以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这类。

但对于昏迷时间比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g,脂肪100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 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预防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素饮食等。

每天的热能不能超出平时的热能,按照125.52-167.36kJ(30~40kcal)的提供,如果是体重超重者要适当减少些。而蛋白质按1.5-2.0g/kg,其中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即可。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要低于300mg/d,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超重者脂肪应该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碳水化物可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g以内,如使用脱水剂,或是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

中风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尽量以清淡为主、要少油腻、容易消化及柔软能够平衡膳食为主。要限制脂肪的摄入,不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不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

最好要食用植物油,有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为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以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的目的,这是对中风者的基本要求。

平时饮食中应该要有适当蛋白质,可以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为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

在饮牛奶时可以将奶皮去掉也就是上面飘着白白的那一层就是奶皮。因为豆类有含豆固醇,会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功效。

中风是老年人常出现的一种病,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是容易出现中风的情况,而中风的危害很大,最容易导致患者们出现瘫痪的症状,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平时保养是很重要的。而中风者会有高黏滞血症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而使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出现血栓形成而引发中风。因此,最好的食疗预防木耳。

木耳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把木耳水发后用开水烫2-3分钟后,直接控干水分,用芝麻油、醋和少许盐、味精拌着吃,最好在晚餐吃这道菜效果更好。同时要大量喝水,酸饮料、鲜榨果菜汁、绿豆汤都可以作为水分进行补充。

食用低蛋白高盐,是引发脑中风的营养因素之一,不要刻意限制蛋白质的供给量,平均每天应该保持在70-80克左右就足够。而动物与植物蛋白各占1/2,动物蛋白有鱼虾、禽类、蛋、奶为主,植物蛋白以大豆、花生、芝麻蛋白为主,而动物蛋白质过高不但增加肝、肾器官的负担,同时可加重动脉硬化,畜肉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因此应适量就好。

但植物蛋白中不含胆固醇,还有许多特殊的植物化学物质,它的蛋白质能保持血管柔韧,减少钠盐的排出,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可以减少老人中风的几率。

补钙可以调解血压,可以经常喝牛奶、吃豆制品、海产品来补钙,同时补钾、补镁也对血压下降有好处,钾还具有维持人体细胞内渗透压、心肌收缩、舒张和能量代谢,多吃一些含钾高的食品如土豆、黄豆、黑豆、绿豆、香蕉等 这对都有利于中风者食用。

而且镁对稳定血压及调解,能够维护脑细胞钙平衡,保护大脑,预防脑中风也有重要作用。含镁多的食物有玉米、西红柿、海鱼、海带、香蕉、各种坚果、干豆中的黄豆、黑豆、黑麦、小米、大麦等。必要时可以补充善存银片每日1粒。同时也要多吃含丰富的膳食纤维食物,帮助促进脂肪分解与排泄,减少脂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