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阶段宝宝拉肚子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018-05-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所以,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因此,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如对添加的离乳食品不适应.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断奶:或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加快了肠蠕动.天太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及秋天温差大.小肚子易受凉等,都可引起腹泻.由于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泻:宝宝因抵抗力较

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所以,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因此,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如对添加的离乳食品不适应、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断奶;或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加快了肠蠕动、天太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及秋天温差大、小肚子易受凉等,都可引起腹泻。由于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泻;宝宝因抵抗力较低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时,也常可引起腹泻。

腹泻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吃坏肚子”,有些是传染的,有些是“体质”问题。很多不同的疾病都以腹泻为症状,所以了解其发生塬因,对治疗是有帮助的。腹泻依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腹泻通常不超过十四天。急性腹泻很多是因传染、不洁的食物及饮水造成的。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加会导致机体内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消耗增多,同时,胃肠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造成营养摄入量减少。

可通过饮食调整为主,如苹果汁或熟苹果肉、脱脂奶。采用食品疗法进行治疗,如稀释牛奶、焦米汤、酸牛奶、鱼蛋白粉、胡萝卜汤及苹果泥。(苹果纤维细,对肠胃刺激小,热量、脂肪低,胡萝卜含脂肪低,都含有果胶有助大便凝结,吸附细菌、毒素的作用)。

母乳喂养的宝宝,减少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延长两次喂养的间隔,母亲应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在辅乳前应喝一大杯水,稀释母乳。 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要马上停喝,尽量母乳喂养,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时添加离乳食品。人工喂养,冲调的奶量减少1/2,把奶调稀,遵循循序渐进,宜饮清淡食物,尽量以哺食为主,根据宝宝的恢复情况进行喂养。(严重者需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恢复时间)

喂养应定时、定量。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但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突然改变辅食的种类。可以给宝宝加喂些苹果汁和胡萝卜水,以达到收敛肠道内过多水分的目的。

转奶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切忌速战速决。一般转奶需要2周的时间,第一次转奶应从每天的中间餐数开始,然后每隔几天增加一次转奶的餐数,直到完全转为新的奶粉。考虑到宝宝的体质各不相同,转奶的步骤也可因人而宜,酌情调整。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便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宝宝的肛周,勤换尿布,及时处理粪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复感染 。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 、肺炎 、中耳炎 等疾病。

如果是在母乳转换配方奶粉的过程中出现情况,应注意观察喂食配方奶粉婴儿的大便,通常呈糊状或条状软便,颜色有黄色,也有绿色。一般来说,每一个宝宝便便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只要宝宝的饮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长发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为宝宝排便的次数、形状及颜色太过于操心。

不要乱用药物,保证宝宝安全。保护好宝宝的小PP,腹泻期间,妈咪还要提防尿布疹。因为宝宝便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有损伤,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冲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注意宝宝腹部保暖。秋季气候渐渐转凉,宝宝由于受病毒侵犯,其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

饮食调理帮助宝宝,宝宝一旦腹泻,一些妈咪会控制饮食,生怕加重病情。其实恰恰相反,腹泻宝宝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腹泻后营养不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仍可给予平常的喂养方式,需要妈妈注意的是,宝宝此时的肠胃功能尚处在恢复期,因此,进食应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

一般不需要禁食,但要注意饮食清淡。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腹泻的初期要记录好大便次数、大便量和每天喂食的情况。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清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性感染。四肢发凉时,可用热水袋保温,但要注意不要烫伤。注意居室通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不要接触孩子,防止交叉感染。

有些腹泻,西药治疗无效,而中药则有它有优势,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腹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寒泻:宝宝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巧散”贴剂。

热泻:宝宝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症状为急促而量多,大便稀粘,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可选用清热、止痛止泻中药治疗。如“周氏回生丹”“葛根芩连微丸”。以上药物也可遵医嘱换成同等效果药物,用法与用量可询问医生。

粪便改变调整饮食。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质地较稀,夹有黄色油状小颗粒,带有酸味,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可只给宝宝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较高的后半段奶则挤出弃去。此外,母亲要多饮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大便呈水样,带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馊食般,这可能是对糖类不消化所致。调整饮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暂停乳类食品,代米汤、淡豆浆,并用葡萄糖调味。粪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带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质消化不良。调整饮食:对未加辅食的宝宝可限制奶量1-2天。对已经加蛋、鱼、肉末等辅食的宝宝可暂停添加,待正常后再逐渐添加。

大便呈褐色球状,难以解出,甚至大便周边带有血丝,这是硬便损伤了肛门。调整饮食:多饮些水,喂些蔬菜汤、胡萝卜泥、紫菜汤、苹果泥、萝卜汁、黄瓜汁等。对1岁以上的宝宝可给予蜂蜜水喝。

平时给她喝 宝贝乐儿童益生菌优+ ,它在针对幼儿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的问题上,效果显著。 宝贝乐儿童益生菌优+ 含有抗胃酸能力超强的益生菌,进入宝宝肠道后,大量繁殖,作为肠道的“保护神”,在维持宝宝身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同时,迅速排出宝宝体内的有害毒素。

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拉肚子,一天3-5次,先不要给宝宝吃药。毕竟拉肚子可以帮宝宝泻火,还能清理肠胃。可以每天给宝宝蒸个苹果吃,熟苹果有收敛的功能,能帮助减轻宝宝的拉肚子情况。

如果宝宝拉豆腐渣样大便,说明是消化不良了,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不要给宝宝吃油腻、肉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在添加辅食时最好是煮烂的面条等食物,宝宝吃了容易消化吸收。

如果宝宝拉水样大便,每天5--10次,次数过多了,要给宝宝喝些中成药,比如儿童回春颗粒,效果比较好,要遵医嘱,再配上消炎药、维生素C片等。

此外在喝药之后,还可以给宝宝喝妈咪爱,补充枯草杆菌,能调理宝宝肠胃菌群,有利于缓解宝宝消化不良、胀肚子等情况,每天一包即可,要注意用温水冲药。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

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可是适当喂养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但喂养量应稍微减少。

做好家庭护理。应仔细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注意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应把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