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银杏果险些丧命 白果中毒怎么急救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白果,银杏树的果实,它是一味药食兼备的良药.但是白果中毒一直困扰着普通老百姓,白果吃多的话是会中毒的,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那么,白果怎么吃不

白果,银杏树的果实,它是一味药食兼备的良药。但是白果中毒一直困扰着普通老百姓,白果吃多的话是会中毒的,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那么,白果怎么吃不会中毒,白果中毒又应该怎么办呢?小编带您一起去了解一下。

白果中毒系食用过量或生食白果所致。中毒多发生于儿童,年龄越小越易中毒。毒性机制不明。食用白果后经1~12小时的潜伏期而发病。通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烦躁不安、恐惧、惊厥、肢体强直、抽搐、四肢无力、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严重中毒现象时,会导致死亡。

食用白果的用量和食法不当,会引起中毒。(主要指食量过大的情况)为了预防银杏中毒,熟食、少食是其根本方法。生食(去壳、膜心)成人掌握在5~7粒,小儿根据年龄体重每次2~5粒,隔4小时后可再服用。生食一定去壳去红软膜、去心(胚芽)。若熟食,每次20~30粒为宜,如去壳、去红软膜、去胚煮食,即使剂量大一些,也是不会发生中毒的。

推荐一种吃法:白果汤圆

1、将白果仁25克烘脆,研粉,鸡油熬熟,面粉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烂。

2、将蜂蜜压成泥状,加入白糖、白果粉、黑芝麻,和上鸡油加炒面,揉成馅儿。

3、将糯米粉合匀,分成小团,包上馅儿,作成汤圆。

4、待锅内水开至沸,将汤圆下锅,文火煮至汤圆浮在水面上3-5分钟即成。

特点: 馅内加入白果,有祝福"千秋长存"之意。

白果又称银杏、公孙树等,果肉鲜嫩可食,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但核仁中含有银杏酸及银杏酚等有害物质,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吸收后可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还可引起末梢神经障碍。那么,吃白果中毒怎么办?

1、立即催吐、洗胃、导泻;洗胃用温开水,导泻可用硫酸镁或番泻叶。

2、口服鸡蛋清或0.5%活性炭混悬液,可保护胃粘膜,减少对毒物的继续吸收。

3、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光线、音响刺激,酌情使用镇静剂。

4、多饮糖开水、茶水、以促进利尿,加速毒物排出。

5、民间用甘草15~30克煎服或频饮绿豆汤,可解白果中毒严重者应尽快转送医院救治。

白果虽好,但是为了预防中毒,熟食、少食是根本方法。幼儿生食白果5到10粒就会引起中毒,10粒以上可致死,大人每日食用也不能超过10粒。身体特别虚弱的人以及5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食用白果。生白果不能吃,炒熟后的白果毒性虽降低,仍不能多食。

白果的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其中,苦杏仁苷遇水会分解出氢氰酸,被吸收到体内后,便可和人体细胞中的各种细胞色素结合,使之失去把红细胞中的氧输送给细胞的作用,从而导致细胞窒息。所以,白果一定要熟吃!安全一些的食用方法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这样可以降低毒性。

吃白果中毒后如果不及时抢救,有可能会让中毒者留下末梢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则有可能让中毒者丧命。因此,吃了白果后如果发现中毒症状,必须马上联系120急救车,路途较远的可以先采取如下急救方法,先让中毒者处于比较安静的房间里,避免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而引起惊厥或抽搐。然后取30克白果壳或15克甘草加水煎汤让中毒者饮服。

建议:

吃白果一定要去芯并去除果仁外面的软膜,而且一定要白果完全熟透后才能食用,并且绝对不要过量食用白果。

白果中毒治疗的方法有:

1、立即催吐、洗胃、导泻。

2、补液以加速药物排泄。

3、激素治疗。

4、对症治疗。

为防止银杏中毒,医生提醒:切忌过量食用或生食,婴儿勿食,银杏的有毒成分易溶于水,加热后毒性减轻,所以食用前可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再加热煮熟,均可大大提高食用银杏的安全,如发现中毒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潜伏期:l~12小时。

2、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

3、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惊厥、肢体强直、昏迷、瞳孔散大。

4、严重者:瞳孔散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肺水肿、心力衰竭。

5、少数患者可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感觉迟钝、弛缓性瘫痪、膝反射减弱。

白果是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核蛋白、矿物质、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等成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保健价值,对人类健康有神奇的功效。但是很多人会问白果要吃多少,白果吃多了会中毒吗?

目前医药界认为,生白果应控制在一天10粒左右,过量食用会引起腹痛、发烧、呕吐、抽搐等症状。虽然煮熟后毒性会降低,也不能一次食用过多。需要注意的是,白果中的绿色胚牙毒性最强,食用时要除掉;忌与鱼同食;孕妇、5岁以下的幼儿应禁吃白果,消化不良、腹胀、发热的人也不宜食用。

白果毒性成分为白果酚。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记载,近年来亦屡有报告。大多发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节,因炒食或煮食过量所致。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儿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

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及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少数病例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呈两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或轻瘫,触痛觉均消失。多数患者,经救治可获恢复,但也有少数因中毒重或抢救过迟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