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送你到家乡 回家的路下一站就是家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卫书是福建省漳州市一家金属制品公司的作业员,现年45岁,老家在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风门村.2016年是陈卫书到福建务工的第15个年头,妻子留在老家照顾母亲和女儿的起居.通过作业员的工作,他每月可以拿到4000块的收入,这是他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天早上8点简单吃过早餐后,陈卫书即会到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通常午餐和晚餐均在工厂食堂解决.他在工厂从事金属加工作业,正常工作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但经常会加班至晚上8.9点才收工.陈卫书在工厂附近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月租金90元,房间仅有的娱乐设备

陈卫书是福建省漳州市一家金属制品公司的作业员,现年45岁,老家在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风门村。2016年是陈卫书到福建务工的第15个年头,妻子留在老家照顾母亲和女儿的起居。通过作业员的工作,他每月可以拿到4000块的收入,这是他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每天早上8点简单吃过早餐后,陈卫书即会到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通常午餐和晚餐均在工厂食堂解决。他在工厂从事金属加工作业,正常工作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但经常会加班至晚上8、9点才收工。

陈卫书在工厂附近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月租金90元,房间仅有的娱乐设备是一台17寸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台DVD播放器,陈卫书靠它们打发掉收工回来后的日日夜夜。

陈卫书有2个女儿,2001年,为躲避计划生育政策,他和当时怀着小女儿的老婆从重庆老家来到厦门谋生,小女儿在厦门长到3岁多时由妻子带她返回重庆老家,自此陈卫书开始异乡的只身打工生涯。路途遥远,陈卫书每年仅过年时才返回老家一次,他与家人日常沟通主要通过电话进行。提到家人陈卫书显得百感交集,父亲3年前去世了,虽有老婆在老家照顾父母子女,但母亲年事已高,想起老人难免感伤。

小女儿今年13岁,在老家的一所中学读初一。大女儿今年23岁,目前在重庆一家电子厂上班,每月能有一千多块的收入,为减轻家庭负担,大女儿高中毕业后即出去工作。每次思念家人,陈卫书就会翻阅手机里存的家人照片,他也会经常跟妻子打电话询问家中情况。目前仍在读书的小女儿是他最大的希望,他已决定小女儿大学毕业就不再打工,回老家好好陪伴家人。

2016年1月,凤凰公益与厦门国际银行联合开展“厦一站,汇团圆”送留守儿童父母回家过年公益活动,陈卫书成为幸运一员。1月28日,他在志愿者陪同下乘飞机抵重庆后,踏上开往老家的汽车。

陈卫书家所在的风门村位于重庆市不通公路的偏远山区,下汽车后必须步行40分钟才能抵达,得知父亲即将归来的消息后,小女儿经常坐在门口等待父亲回家。陈卫书家的老宅已有100多年历史,几代人均在此度过一生,陈卫书是这个家族第一代外出务工者。

母亲已经80多岁,父亲过世后,老家只剩下陈卫书妻子、母亲和小女儿一起生活。1月29日,陈卫书抵达重庆老家,看到阔别一年之久的儿子,母亲脸上溢出止不住的笑容。

得知父亲回家,陈卫书大女儿特意请假提前好几天赶回家中迎接。父亲归来,大女儿显得十分开心,但小女儿却沉默许多,小女儿曾对爸爸提起过自己想要一块手表,回家前陈卫书特意在厦门买了一块带回去,看到小女儿,他一把拉住为她亲自戴上。

陈卫书与母亲和妻子叙旧期间,小女儿早早跑到厨房,同志愿者一起为家人准备午餐,庆祝父亲归来,陈卫书和志愿者们为小女儿准备了新年礼物。看到志愿者带来的涂色绘本,小女儿在院子里安静的涂画起来。初中学业相对繁重,小女儿平日与父亲通电话,被问起最多总是她的成绩,让这个13岁的小女孩早早即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吃完午饭,陈卫书和厦门国际银行志愿者一起往门上贴春联,大红的“福”字为这个团圆的家庭增添了不少喜气,跟妻子合影。面对镜头,陈卫书妻子显得有些腼腆,陈卫书嘴角泛笑,眼角含泪。

一家人在老宅前拍摄全家福,图中分别是小女儿,陈卫书和妻子,大女儿和男朋友,陈卫书表情显得有些复杂。团圆来了,年也到了。

“厦一站,汇团圆”,为无数想回家却身处异地的工人提供帮助,带着他们下一站就是家乡,一路下来我们看到一个个家庭团聚的泪水,这是等待多久情感,千言万语汇聚成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