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玲襄阳 襄樊市樊城区友谊街社区调委会主任罗玲先进事迹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年34岁的襄樊市樊城区友谊街社区调委会主任罗玲自2003年就任以来,凭着对人民调解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不畏艰难.

现年34岁的襄樊市樊城区友谊街社区调委会主任罗玲自2003年就任以来,凭着对人民调解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被社区居民誉为“贴心人”。

五年来,她始终坚信“没有拉不了的架,没有调不好的事,没有解不开的结”,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来化解矛盾纠纷,为维护社区稳定、创建平安社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友谊社区被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平安家庭创建优秀示范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罗玲本人也先后被樊城区委、区政府、米公街道办事处授予“樊城区先进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倾心化解民族矛盾 维护民族社区团结 友谊街社区是襄樊市区唯一一个回族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少数民族社区,由于回汉居民在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难免引发误解和矛盾。

罗玲通过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沟通,充分尊重和维护回族居民的习俗,成功调解社区民族矛盾纠纷5起,未发生一起社区民族矛盾纠纷激化和上访事件。

2005年盛夏,正值居民用电的高峰期,由于社区一直使用的是30千伏安变压器,经常因超负荷造成居民区断电,供电局推上电闸不过一两个小时又断电了。社区居民反映强烈,有的人抱怨说: 市内不停电,只有回民小区停电,供电局就是和回民过不去。

如果三天内不解决问题,就到市政府上访去。得知情况后,罗玲及时联系供电局领导、清真寺阿訇、管委会主任和几名回族居民代表,组织他们在调解室召开协调会,由供电局向居民代表说明停电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承诺解决时限,得到了居民代表的理解。

经过各方面的协调准备,3天后供电局施工人员进入社区开始施工,完成了50千伏安新变压器的安装,彻底解决了居民区停电、断电的问题。

2006年6月20日晚,某广播电台在《电话玩翻天》节目中,由于把关不严,导致在节目播出有损回族感情的禁忌语,引起了社区回民的极大愤慨。事件发生后,罗玲一方面立即找到清真寺阿訇、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和情绪激动的知情居民代表进行单独座谈,稳定回族居民的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另一方面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居民办事处、宗教局。经过多方协调,事件责任方——某广播电台公开向回民代表进行了赔礼道歉,得到了回族居民的谅解。

由于此事调解及时,不仅维护了回族居民权益,而且还防止了民族矛盾激化。 细心调解邻里纠纷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友谊街是老居民区,基本上都是平房。刘家与赛家是邻居,两家房子呈丁字形。赛家以宰牛为生,占用丁子口的空地宰牛。

2007年6月,刘家将电动车、自行车有意放在丁子口不让赛家宰牛。两家由此发生矛盾,并不断激化,甚至发展为打架斗殴。虽然多次调解,但收效甚微。罗玲考虑到刘某故意这样做一定事出有因,可多次追问他并不说明根源。

于是罗玲找到刘某的姐姐了解情况,才得知是为了赛家说过:“在丁子口宰牛是公家地盘,不用和刘家商量”的话,引起了刘家的不满。罗玲找到赛家说明原因,赛家得知实情后,表示愿意和解。罗玲将两人请到社区调解室进行了沟通,双方高高兴兴地走出了调解室。

2007年12月,罗玲接到居民电话,反映桥北西路发生群体性吵架事件,堵塞了交通,事态十分紧急。罗玲及时赶到现场,经了解原来是由于春节临近,牛羊肉经营户较多造成桥北西路拥挤,司机张某驾车经过时不慎将马某经营的牛肉架子撞倒压坏。

马某及家人让张某赔偿500元,并表示不赔偿就要扎车胎。张某认为赔偿费过高,见对方人多势众,便拿出手机约了一帮人过来。

双方争吵不休,矛盾不断激化,有可能发展成群体性械斗。罗玲当场指出马某占道经营存在着一定责任,而且损坏的牛肉架通过修理还能使用。通过做思想工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当场赔偿马某100元。一起群体性事件在罗玲的及时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

5年来,罗玲先后调解家庭矛盾纠纷、邻里矛盾纠纷、突发性各类矛盾纠纷达1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创新调解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调解作用 长期工作在调解第一线,使罗玲认识到调解就像救火,有苗头就要及时扑救,等到事态扩大、矛盾加深后不仅调解难度加大,还可能造成民转刑、暴力事件等不可预知的后果。

为此,她结合社区矛盾纠纷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不断创新调解方法:一是在社区实行“上门调处、纠纷回访”工作制度,印制调解“连心卡”发放到居民手中,纠纷调解后坚持回访,并在回访中抓紧预防,彻底防止纠纷再次发生;二是针对社区人口多、层面杂,大家有烦恼、有纠纷、有困难很难面面俱到的情况,在社区开展了“社区是非大家谈”活动,使居民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知荣明耻中减少和预防矛盾纠纷。

每月28日,组织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社区法律工作者、部分社区居民面对面谈心,排除思想压力,解开思想疙瘩。

如社区居民宋道玉老人经常到居委会诉说儿子游手好闲,母子关系闹的很僵,虽经劝解,但收效不大。通过“社区是非大家谈”这一平台,母子俩面对面地诉说了心中的想法,相互取得了谅解。而今,“社区是非大家谈”活动已成为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

三是在社区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加强社区居民心理疏导。每周五聘请学校、医院、社会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居民开门辅导,改善居民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为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社区居民老李发现有半袋大米放在楼梯过道上,他怕被别人拿走,便暂时存在自己家中。两天后邻居谈起丢米的事情,他才记起来。因自己记性不好,把好事办砸了,老李怕无法解释清楚被邻居误认为“手脚不干净”,感到很窝心。

通过走进“心里咨询室”,老李一吐为快,罗玲也及时在居民会议上澄清了此事,思想包袱放下了,笑容又重新回到了老李的脸上。 体味调解工作艰辛 换来居民理解信任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罗玲深有感触,调解工作不仅苦、累,有时还会让别人误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和不理解。

在矛盾发生时,当事人正处在气头上,很可能失去理智,自己被骂或在劝解拉架过程中被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为了调解纠纷,盛夏酷暑里她常常是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地做劝导工作;为了化解矛盾,很多次在寒天冷夜里从热被窝里爬起来赶赴现场。

罗玲的孩子才5岁,她常常在调解工作中接到孩子“妈妈快回家!我要妈妈!”等需要照顾的电话,她听在耳中酸在心里,调解完纠纷回家看见孩子熟睡的面庞,心中愧疚万分。

但是作为一名调解干部,每一起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又都令她感到万分欣慰。就是凭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责任和坚持,使她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在2008年3月社区居委会换届直选中,罗玲以504票满票当选副主任,在6月份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她又以全票当选为支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