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娜子女 《潜伏14年》讲述泰兴籍女地下党沈安娜传奇人生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年来,各种潜伏题材的影视剧走俏,不同于沙场上与敌人浴血拼搏的战士,卧底在国民党内部的潜伏人员所经历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近日,由南京电

近年来,各种潜伏题材的影视剧走俏,不同于沙场上与敌人浴血拼搏的战士,卧底在国民党内部的潜伏人员所经历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近日,由南京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的6集文献纪录片《潜伏14年》,7月4日至7日每晚8点35分在央视七套播出。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出生于泰兴的女地下党沈安娜,凭着速记员的一支笔,她潜伏敌营十四载,被誉为“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女战士”,和丈夫华明之一起为我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他们的人生就是一部真实版的《潜伏》。

从泰兴走出去的女地下党

在刚刚播出的纪录片中,一个镜头让人过目难忘,镜头中,在一张1948年4月14日发表在南京《中央日报》的照片上,蒋介石正站在主席台中央讲话,而坐在他的左后方埋头记录的那个不起眼的女人就是沈安娜。潜伏14年,沈安娜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据资料记载,沈安娜原名沈婉,1915年11月出生在泰兴城北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父亲沈季航是清朝末年的秀才,思想开通,从小就教沈安娜读书习字,她十三四岁就能熟练写楷书、行书,生性聪颖,学习优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婉受到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为了摆脱封建家庭包办婚姻的束缚,于1932年和姐姐沈珉一起,离家出走,去往上海。沈婉进了南洋商业高级中学读书,并与进步青年华明之结为挚友,姐姐沈珉也与“中央特科”成员、革命青年舒曰信相恋。受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华明之、舒曰信的建议,她和姐姐将名字改成了安娜、伊娜。

1934年暑假,沈安娜因为没有钱交学费而辍学。为了学一门谋生手艺,她进入了“炳勋中文速记学校”。2008年,身体还很健康的沈安娜接受央视采访时,忆起往事,这位离开家乡七十多年的老人乡音未改:“1934年的那年冬天,天气很寒冷。外面马路上面逮捕人的呼叫声刺耳欲聋,这样一个很严峻的形势下,我呢,就在这一年下半年,进了上海的炳勋中文速记学习,我那时19岁。”

就在这一年的11月,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派员来学校招速记员,学校校长、秘密身份是中共“中央特科”成员王学文,便指导沈安娜参加招考,以便日后获取敌人的情报。一个月后,她以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毛笔字脱颖而出,被浙江省政府机关正式录用,成为议事科唯一的一名女速记员。

1935年1月,经王学文批准,沈安娜成为我党隐蔽战线“中央特科”一员,走上革命道路。在这一年的秋天,沈安娜和华明之结为夫妻,一对夫妻情报组也正式诞生。

独创属于自己的速联符号

沈安娜在浙江省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给重要会议讲话作速记,整理各种文件,其中不乏绝密文件。当时,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开始长征。历史资料记载,当时蒋介石指示浙江省政府围剿留在闽浙赣、皖浙赣和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沈安娜获取这些情报后,便记录下来。

1935年初的一天,沈安娜接到姐姐的暗语密信,她机灵地抽取一些尚未销毁的机密文件和高层会议速记,与衣服混装在一只小皮箱,坐火车回到上海。她一进门便神秘地说:“我给‘舅舅’带来了‘见面礼’。”王学文看到这些剿匪文件后,兴奋地说:“沈安娜一炮打响!”

随后,华明之在王学文的指示下到杭州专门对沈安娜进行情报工作指导、协助和掩护,及时将情报装进香烟盒或者火柴盒中传递出来。夫妻情报组流水作业,沈安娜获得情报后,华明之细心帮助整编、密写、密藏,源源不断地送到上海。

为使工作更加安全、缜密,沈安娜独创了一种速联符号。从此,沈安娜秘密打入国民党高层核心机要部门,在各种高官要员以及蒋介石等主持的会议上做速记。沈安娜的女儿华克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母亲是中央党部高级速记员,一般重要会议需要两名速记员,母亲便是其中一位,另外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高层绝密小范围会议,也是母亲做速记。

潜伏14年没有露出破绽

档案资料记载,沈安娜利用国民党中央总部工作的机会,获取的情报不仅有数量而且有质量。1941年,沈安娜为了拿到国民党即将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报告草案,虽然已怀孕八个月,仍气喘吁吁坚持上班。由于草案不便带出,她便练就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强记本领,然后用速联符号记下来,顺利完成任务。

在国民党内部做潜伏,随时有生命危险,但14年里,夫妻二人都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1942年秋至1945年是沈安娜和华明之一生中最痛苦、难熬的岁月。由于与党联系的联络员徐仲航被捕,他们处境险恶,无法与党组织联系,心情极度压抑。再加上一家人接连得病,令人心力交瘁,他们在十平米的陋室里翘首企盼党组织来联络,但是,敲门声却沉寂了三年。

尽管联系中断,他们的工作还在继续。两人一如既往地搜集、整理、密藏情报,失效后,再亲手销毁,无数次这样无奈的循环。在这期间,国民党要给沈安娜升职,沈安娜以速记更重要为由拒绝。一些国民党政要看他们一家居住局促,提出要调换一处住房,也被拒绝。因为沈安娜知道,速记工作是情报来源地,而那个破烂的家,是与党组织秘密接头的联络点,不能轻易搬迁。

华明之安慰妻子“把埋伏当蛰伏,总会有‘惊蛰’的一天。”三年后,终于等到抗战胜利,久违的敲门声音响起。党组织委派吴克坚同志到重庆与二人接上头。恢复联系后,他们及时向吴克坚报送了国共和谈期间,国民党阴谋挑起内战等重要情报。周恩来对这时期的情报给予“迅速、准确”的嘉奖。

1949年4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南迁,夫妇俩以回上海看望一下亲人为由,回到了组织的怀抱,结束了14年的潜伏生涯。上海解放后,沈安娜继续在党的秘密情报战线上工作,华明之则离开了情报战线。1983年,沈安娜从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的工作岗位上离休,华明之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室离休。

随后,他俩被国家安全部聘为咨询委员。他们从上海移居北京,安度晚年。2003年,华明之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如今,沈老也追随华老而去,这对昔日的革命爱侣得以重聚。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岩档案解密》一书收录了沈安娜的事迹,解密了她的一生传奇。

逝世前,老人还不忘故乡,嘱咐子女将自己省吃俭用的10万元积蓄捐赠母校泰兴中学,设立沈安娜奖学金,奖励家乡那些品学兼优的学子。

曾在泰兴实地取景拍摄

据了解,纪录片《潜伏14年》共六集,分别为《秘密启程》、《庄严使命》、《雾中前行》、《艰难蛰伏》、《黎明之前》和《无名战士》,7月4日至7日期间,每晚8点35分在央视七套播出,目前,已播出两集。据了解,第一集《秘密启程》中有不少镜头是在泰兴实地取景拍摄的。

泰兴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去年4月初,拍摄组一行来到泰兴取景,半天拍摄时间里,共走访了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泰兴中学和泰兴师范三处与沈安娜有联系的地方进行拍摄。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陈列了沈安娜生前书写的书法、抄写的会议记录、使用过的镜子、手稿以及穿过的军服、荣誉证书、奖章和部分照片等。而泰兴中学和泰兴师范两所学校都是沈安娜曾经学习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