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黄山 “黄山是我师” ——刘海粟的黄山情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山,是有着深厚中华文化历史内涵的国家旅游区.以傲视天下的奇峰怪石.奇松.云海为特色,而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之美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

黄山,是有着深厚中华文化历史内涵的国家旅游区。以傲视天下的奇峰怪石、奇松、云海为特色,而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之美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笔者今夏重游黄山,恰逢曾经十上黄山写生作画的绘画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1896-1994)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所以,在黄山南大门广场的草坪里,见到在一块原生态的黄山碑石上,刘海粟于八十五岁七上黄山之后题写的“黄山是我师,刘海粟七上黄山书,年方八五”的题记,感到格外亲切,仿佛刘海粟先生依然在世,又一次相遇。

笔者立刻在刘海粟题写的碑石旁摄影留念。由此想及刘海粟与黄山的深厚感情,先后十次登黄山写生作画在美术史上的意义。

刘海粟“黄山是我师”的碑文题句,道出了艺术家必须以生活(包括社会和大自然)为师的真谛。因为艺术家只有不断以生活为师,接地气,有所感悟,而产生艺术灵感,才能使艺术创作不枯竭,使作品生机勃勃有新意。

其实,刘海粟重视深入生活,以生活为师,早在1912年(民国元年)与友人乌始光、张聿光、丁悚、汪亚尘等创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就开始了。初为上海美专副校长,后来任校长,他经常带领师生到龙华等上海郊外,以及远赴杭州西湖等地写生作画,并且举办师生写生绘画展览。

特别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全面进攻中国而爆发中华全民族抗战。同年“八一三”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除了苏州河以南的上海“租界”外,苏州河以北的淞沪地区均被日军占领。

只有苏州河北岸、西藏路西侧的“四行仓库”大楼内,还有国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下的八百壮士还在坚持奋勇抗战。当时刘海粟背着油画箱,直抵西藏路桥的苏州河南岸,打开画箱,树起画架,面对炮火连天、枪声呼啸的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抗战将士们,作了现场油画写生,整理创作成油画《四行仓库》来讴歌抗战八百壮士,此油画刊载于1939年9月创刊于上海“租界”的《美术界》月刊创刊号封面。

此可谓刘海粟重视和实践绘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范例,是现代美术史的一段佳话。

刘海粟的艺术生涯,中国画创作的数量多于油画创作,而中国画创作中,则山水画居多,山水画中又多半描绘黄山。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向来重视以生活为师的刘海粟,偏爱描绘黄山,确立了“黄山是我师”的准则,自1918年首登黄山,至1988年九十三岁十上黄山,前后七十年,不间断地观察、研究、感悟黄山在不同季节和阴、晴、雨、雾、雪等不同时段的变化之美,然后经过艺术提炼而创造画境,创作了许多表现和讴歌黄山之美的山水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据刘海粟原秘书袁志煌先生说,刘海粟先后十上黄山写生和创作的表现黄山的作品共百余幅(除少数为油画外,多为中国画),多半应亲朋宾客之求而送人了,自己只留下少部分。就所见到的海粟先生一些黄山写生稿和创作的描绘黄山的作品,最可贵之处是,表现了黄山独有的风骨和气势神韵之美。

黄山,那经常在云雾弥漫翻腾中挺立的山峰和山松,自有一股傲气的风骨之美,却又有变幻莫测引人遐想的诗意,这就是在海粟先生通过立意高远、豪爽雄健、收放自如的笔墨描绘黄山的作品中,最能感受到的。

由此使人反思:海粟先生前后如此不间断地“搜尽奇峰打草稿”画黄山,这是为什么?以笔者之见,这与海粟先生的学养、气质、性格有关。他既是西洋画家,又是中国画家、诗人和美术教育家。尤其是创立上海美专这一中国最早的新型美术学府,坚持办学四十年,在实行男女裸体模特儿写生素描课的过程中,经受住了社会乃至政府、军阀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围攻,傲然坚强地走过来了,成为引进和推行西洋美术教学体系的先锋。

他能如此傲视一切保守势力,挺立在时代前列,发展中国新文化艺术教育,是以他勤奋好学而有着深厚学养为底气的。

这种性格气度,与黄山的风骨气格甚为相似,所以能与黄山在感情上一拍即合,而全身心地融入黄山中。他专门著有《黄山谈艺录》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他在书中说:“黄山为天下绝秀,千峰万嶂,干云直上,不赘不附,如矢如林。

幽深怪险,诡奇百出,晴岚烟雨,仪态万方。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仅触发你的诗思,惠你画稿,提供无限美境,或使你心旷神怡,或使你无言对坐,寝食皆废,终日忘机,以至阔别数十年后,仍能保持极深印象,一朝念及,回忆便如飞流倾泻,纵然白发垂耳,心情也贴近生命的春天!”

由此可见,刘海粟先生与黄山融为一体,他的生命与黄山已不可分,即使到了“纵然白发垂耳”的晚年,只要忆起黄山,“心情也贴近生命的春天”。

海粟先生毕生注重贴近生活,并不间断地描绘对生活的感悟,是何等可贵。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是,为我们树立了做一个有真正艺术良知的画家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