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福州 福州神秘梁厝村那些传世宝

2017-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双陶塔上贴有千余尊佛像,龙瑞寺陶塔现已成"孤件"    在福州,提起"梁厝",多数人想到的是,洪山桥西客站旁的梁厝路.其实福州有两处"梁厝"

双陶塔上贴有千余尊佛像,龙瑞寺陶塔现已成“孤件”

    在福州,提起“梁厝”,多数人想到的是,洪山桥西客站旁的梁厝路。其实福州有两处“梁厝”,不过,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就像被人遗忘的角落,知之者甚少。

    古民居、燕尾檐,500多户人家的梁厝村,保留着福州最原始的味道:鼓山涌泉寺“中国第一陶塔”千佛陶塔,是从梁厝村龙瑞寺迁去的;建三坊七巷时,工匠也曾到梁厝村取经……     陶塔成“孤宝”水井分阴阳     翻开梁氏族谱,封面就是龙瑞寺塔院及两座“国宝级”的陶制双塔。

村民梁幼升说,“双塔”也是宋元时的老物件,曾经矗立在塔院的两边,上面贴有千余尊佛像。

据说,像这样的陶塔,全国仅有雪峰寺和龙瑞寺有,但雪峰寺的陶塔已毁,龙瑞寺陶塔成了“孤件”。1972年,市文物部门考虑到陶塔的保护环境及条件,将其从龙瑞寺迁到鼓山涌泉寺天王殿东西两侧。

    没了陶塔,龙瑞寺里仍有不少宝物。大殿的殿基束腰,有12面花岗岩浮雕图像,有一幅名为“八蛮贡象”的浮雕上,雕着3~4个外国人,骑着马,牵着象。

而这幅浮雕,和于山白塔唐代青石基座的“八蛮献宝”讲的是同一件事,说的都是闽王王审知,招徕海外商贾,和各国友好往来。     南宋年间的甘泉井,至今还保持着当年的清澈,仍可饮用和酿酒。

22根楞瓣纹的石柱,仍撑着大雄宝殿。阳井清澈、阴井混浊,村民还是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     族人迁自河南禁止溺亡女婴     现在的梁氏族人,是宋朝从河南光州迁来的。

梁氏族人的祖先,曾在鼓山、永泰赤壁定居,最后才移到梁厝村。梁氏宗祠的楹联“茶洋石壁永里一祠”,就讲述了这段迁移的历史。

    “贻燕堂”的堂号,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起,他老人家还亲手题匾,挂于宗祠之中。据了解,朱熹曾在此讲过学,梁氏后人多重视教育,出了不少名人。

    宗祠门外,还保留着严禁溺女碑。据村民梁幼升介绍,当时宗祠旁就是一条小河,一些村民生了女孩就拿到河里溺死。梁氏族长特召开了全族大会,立下族规,不能溺亡女婴。同时,还制定了三大处罚措施:罚款、向祖宗低头认罪、立牌。村里的一位邹姓人家,不以为然,犯了族规,被罚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