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马谡为什么会失掉街亭 解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2018-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谡字幼常,是蜀汉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中  文  名:马谡别 名:幼常国 籍:蜀汉民 族:汉族出  生  地: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出生日期:190年逝世日期:228年职 业:官员.将领主要成就:协助诸葛亮平定南蛮相关事件:

马谡字幼常,是蜀汉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中  文  名:马谡

别  名:幼常

国  籍:蜀汉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

出生日期:190年

逝世日期:228年

职  业:官员、将领

主要成就:协助诸葛亮平定南蛮

相关事件: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失守街亭

官  职:越嶲太守、丞相参军

马氏兄弟共五人,分别为长兄马伯常,次兄马仲常,三兄马叔常,而后便是马良和马谡。马良因为其眉毛中有白色,所以人们都喜称之为白眉马良。马良马谡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和名气,马良在五人中表现又最为脱颖而出,因此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话:“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凭借其才气和忠心,从荆州从事的职务到一路披荆斩麻到担任侍中的职务。在刘备称帝,马良担任侍中之后,在夷陵之战中马良不幸遇害身亡。

马谡与马良相比,更受诸葛亮的器重,在刘备逝世后,诸葛亮不顾刘备临终前的嘱托:不要把重要的任务交托给马谡。在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时,将重任委托于马谡,后因马谡的一意孤行导致街亭大败,而后获罪斩首。马良马谡两兄弟都雄才薄命,一生无法实现大展雄才之志。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却因为其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能委以重任。马良虽有才气和名声却没有完全施展才能,最后在战争中成为炮灰,为世人嗟叹。

刘备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在用人上更是具有突出的才能。刘备在临死前除了对诸葛亮说了可以自取之外还特意提到了马谡,说他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委以重任。马谡为人才气过人,而且对于军事谋略也是能够说得头头是道,很得诸葛亮的信任。刘备不喜欢那些能言善辩但是实际行动少的人,相比起来他更喜欢那些说的少做的多的人,也是因此庞统、蒋琬这样不喜欢做小事的大才一开始都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

因此马谡也是如此,但是和庞统蒋琬不同的是,马谡确实才能有限,经验不丰富,刘备这么说他也不算错。而且刘备知道诸葛亮很器重马谡,有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想法。所以为了避免以后蜀国会落到马谡这样“纸上谈兵”的人手中,刘备才特意劝告诸葛亮。事实也证明如此,在一场诸葛亮出兵讨伐曹魏的时候,马谡或许是急于立功。所以依仗南山之地势,在山上扎营,但是结果被张郃大败,因此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马谡自己也被诸葛亮斩首。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将领,因其才华出众、好谈论军事颇受诸葛亮的赏识。但刘备在临逝时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说话超过其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并且需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从诸葛亮看来,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和抱负,看过不少的兵书,在战争决策中也出过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对他十分信任。所以在北伐时,诸葛亮选择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决定将马谡作为本次攻打魏国祁山占领街亭的将领,王平作为副将领来协助他。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来到街亭后,不顾王平的劝说和诸葛亮要坚守池城,稳扎营垒的嘱咐,坚持要在缺水的山上扎营。而魏国的将领张郃看到马谡将营扎在山上便下令将马谡的兵力包围,在山下筑好营垒。由于被魏国兵力包围,蜀军无法下山,不就便缺水断粮,军心大乱。魏军乘此发动进攻,马谡领导的蜀军四处逃窜,马谡也无法抵抗,杀出重围后逃跑。自此,街亭失守,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兵力,蜀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马谡失街亭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故事,当时关于马谡失街亭民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马谡失街亭——言过其实,这不难看出马谡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还是马谡自身的问题造成的。马谡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将领,他和他的哥哥马良都是刘备手下有名气的将领,因其才华出众、好谈论军事颇受诸葛亮的赏识。刘备这一幕都看在心里,在最后临终的时候,刘备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意指马谡说的话比做的好听,擅长理论不善于军事实战,不能重用他。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不久后诸葛亮早已将这句话抛之脑后。

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一篇奏章《出师表》,表中阐述了当时局势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刘禅治国寄予的厚望,道出了一片赤诚之心。不久诸葛亮便派兵北伐,并且将守街亭的重任交予马谡,由于马谡的用兵不利导致了街亭失守。诸葛亮才意识到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忠告,因为自己没有放在心上,结果铸成了大错,使得平定中原的计划受阻。此后,马谡因为失街亭的失误而失去了性命,而当初守街亭是马谡自告奋勇要求的。如今落得这个下场是因为马谡没有真正的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擅长于理论而不是实践。

街亭之战发生在公元228年。这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中最为顺利的一役,也是令人最为怀念的一役。当时诸葛亮在攻打祁山时,身边的大将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但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于是任命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而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了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不是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大破马谡军,将马谡军队给打败了。但事实上,马谡败的不是张郃而是败给了他自己。

要知道,街亭是个特殊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谁先抢到谁就受益,没抢到的一方就只有自认倒霉,认输的结果。现在,诸葛亮的前锋马谡抢先到达了街亭。因为这个地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理论上就是:先到者先得,后到者不得。当时马谡先到街亭,有良好的条件去占领这个先要之地,只要修建一下,积极防御就好了,可是结果却是相反。他放弃了街亭这个据点反倒是选择了登上南山据守。所以正是应为没有好好的规划和作战才导致了自己却败给了张郃,还遭受斩头酷刑。

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职。又凭借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资和谋略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与喜爱,他们俩人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甚至时常从白天到黑夜,俩人忘乎所以。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与诸葛亮截然不同,他为人言语浮夸超过其实,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气这是不可置否的。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马谡就以其过人之才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使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中大获全胜。

刘备对马谡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违背了刘备的话,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将马谡任命为北伐魏国的先锋,予其以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一意孤行,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马谡因此也获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年仅三十九岁。

马谡的才华和名气深受诸葛亮的喜爱,同时两人在探讨军事谋略方面志同道合,经常从白天讨论到黑夜。因此,马谡逐渐成为诸葛亮的亲信,即使刘备在临终前曾经和他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确认为马谡是一个可用之才。所以在北伐之时,马谡自告奋勇,加之诸葛亮对其十分器重。因为在此之前马谡有过出色的表现,比如用攻心计平定了南中,利用反间计赶跑了司马懿,使得诸葛亮对马谡更加地信任于他。所以诸葛亮就把这重要的兵权交给了马谡,将五千兵力资源交予马谡。

然而,马谡出兵前往祁山领导北伐战争之时,一意孤行。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了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山顶上,由于水源缺失,导致军心大乱。之后,王平又由于兵力少,寡不敌众无法进行支援,导致街亭失守。从而进一步导致前往祁山北伐魏国的战争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并且使得整个蜀国处于危难之中。这次战争的失败其责任主要在于马谡,虽然马谡是诸葛亮的嫡亲,是蜀国的主要领导者。但是,诸葛亮为了防止蜀国内乱,他最终还是亲手挥泪斩首了马谡。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是否有斩马谡的事情,很多人持有异议。因为当时马谡战败回到大营之后就被人关押到了牢中,然后押解回蜀中进行审判。关于挥泪斩马谡的桥段最初开始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在《向朗传》中有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当时丞相长史是向朗,而马谡跟向朗关系好。向朗知道马谡没有投案自首畏罪潜逃,被牵连免去官职,无所事事十余年。一直到诸葛亮死后,他的境遇才有好转。

还有就是马谡死之前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他照顾好一家老小。如果是诸葛亮斩的马谡,马谡完全有机会当面说这一番话。这件事情从侧面反映出马谡在死前是没有机会和诸葛亮见面了,只能用书信托孤。他已经被押解回蜀中,在大军班师回朝之前就会受到审判。历史上都知道马谡死了,但是如何处死不知道,从《诸葛亮传》和《王平传》都写出了这段历史。马谡传中写马谡最后的结局是病死在狱中,所以他不会是死在诸葛亮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