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最杰出的皇帝彼得一世 推进改革将百万人带出黑暗

2017-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之子.1682年与异母兄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伊凡痴钝,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亚摄政.少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酷爱军事游戏,建立"少年军",编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俄国的禁卫部队).常与附近外国侨民来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并

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之子。1682年与异母兄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伊凡痴钝,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亚摄政。

少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酷爱军事游戏,建立"少年军",编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俄国的禁卫部队)。常与附近外国侨民来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并深受西欧文化影响。

国力壮大,跻身欧洲强国行列。通过俄国与瑞典的两次战争结果的比较,可清楚认识到,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保留封建农奴制,走上扩张道路。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彼得一世生活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作为贵族地主阶级的一个代表人物而活跃于政治舞台。他虽然主张向西方学习,想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完成这一事业。同时,广大农民从这次改革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彼得一世“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此外,彼得一世改革所使用的手段是野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列宁也指出:“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主要是在大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彼得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围绕着军事改革而展开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彼得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 。为了击败堪称欧洲强国的瑞典,夺取出海口,早在北方战争前夕,彼得就着手改组军队。

国力壮大,跻身欧洲强国行列。通过俄国与瑞典的两次战争结果的比较,可清楚认识到,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保留封建农奴制,走上扩张道路。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改革的性质。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极端 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比较强大的国家,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它"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彼得一世的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因此也就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性质。

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自称皇帝,沙皇绝对专制制度空前加强。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 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两项主要内容,为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并积累了大量资金,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但是,仍然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统治,这些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彼得结过两次婚。他17岁时与欧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阿历克谢,终日不学无术,所以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他曾出逃外国。1718年阿历克谢因反对彼得和通敌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

他第二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战争中被俄国俘虏才到了俄国)。彼得大帝热心于俄国的福祉,也为俄罗斯的发展付出一生。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堡死去,终年52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接下来是彼得二世。

彼得的改革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直到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阿列克谢也无法承受,暗中积聚力量反对他的改革。一次酒宴后,醉酒后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地公然喊出:“注定要发生的事情总会来到的,我父亲和继母的朋友们将会尝到尖桩刑的滋味……”1716年11月,太子阿列克谢叛逃了。经过战争威胁和一系列复杂的外交活动,彼得把太子从意大利抓回了俄国。他亲自参加了对太子的刑讯。随着审讯的深入,阿列克谢对叛逃行为供认不讳。他承认不仅想煽动叛乱,血洗俄国,如果一朝登上皇位,还要将父皇彼得的所有改革措施一笔勾销,恢复到从前的旧制度。他声称自己是俄罗斯古老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的维护者,因此坚信民心在自己这一边。

彼得锐意改革,而太子却想走回头路。一旦太子的计划付诸实施,彼得的种种努力必将付之东流。对于这个倒行逆施的儿子,彼得表现出了惊人的残忍。他对太子说,我连自己的肚子都不珍惜(彼得曾在一次战争中差点被击中),我怎么会容忍你的放荡行为呢?他参与了拷打以及致儿子死亡的整个过程,平静地目睹儿子因为经受不住拷打而浑身颤抖。在太子死去的第二天,一位欧洲外交官惊奇地发现,彼得照常出席了一系列国务活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在所有反对改革的风波中,即便是自己的母亲、叔叔、岳父、儿子,彼得也会断然与之决裂!

伊丽莎白·彼得诺夫娜生于1709年12月30日,14岁时就是一个公认的美女。不足之处是欠缺教育和举止不够文雅。她是父亲彼得一世的私生女,母亲原是立陶宛的一个农奴的女儿。1730年,彼得二世去世,作为彼得一世的女儿,她本可以利用这一天赐良机登上沙皇宝座,然而由于名分不正,结果由彼得大帝的侄女,寡妇安娜·伊凡诺夫娜当上了沙皇。

安娜女皇不热心国事,贪图享受,依仗着女皇的青睐和信任,不可一世。1740年10月28日,安娜女皇因病去世。安娜没有子女,所以去世前不久她曾指定由她的侄女安娜·列奥波丽朵夫娜的幼子伊凡·安东诺维奇为皇位继续人。11月,伊凡·安东诺维奇继位,称为伊凡六世。1741年12月5日夜,彼得诺夫娜在俄国近卫军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她率领一支队伍进入皇宫,控制住皇室成员,没费一枪一弹,也没有流一滴血,政变后登上了俄国沙皇的宝座。

彼得一世岛(Peter I Island),南极洲边缘一岛屿。挪威对此有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此要求被冻结。该岛面积243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内。彼得一世岛是南极洲别林斯高晋海中的小岛。

在南纬68°47′、西经90°35′之间。南北长约22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55米。为冰雪所覆盖。无居民。1821年1月21日,俄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晋发现了该岛,并以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之名为其命名。1929年,挪威探险家奥拉·奥尔斯塔德首次登上该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