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真的是丧权辱国之人吗 他的功与过

2018-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鸿章身上背负了无数的骂名,因为当初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的人就是他.但是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在当时如果真的打不下去的情况下,总是需要有人签的,而李鸿章刚好就背了这个锅,客观来看他究竟功过如何.1870年,李鸿章被清廷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是当时最大的官员,也是最为重要的官员.直隶总督是保证北京安全的,所以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而北洋大臣就是和洋人打交道,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最重要的两个职务.而李鸿章是没有当过宰相的,很多人称他为李中堂,是因为李鸿章有协办大学士的称号,有这个称号的人当时就被人尊称为中

李鸿章身上背负了无数的骂名,因为当初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的人就是他。但是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在当时如果真的打不下去的情况下,总是需要有人签的,而李鸿章刚好就背了这个锅,客观来看他究竟功过如何。

1870年,李鸿章被清廷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是当时最大的官员,也是最为重要的官员。直隶总督是保证北京安全的,所以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而北洋大臣就是和洋人打交道,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最重要的两个职务。而李鸿章是没有当过宰相的,很多人称他为李中堂,是因为李鸿章有协办大学士的称号,有这个称号的人当时就被人尊称为中堂。李鸿章一直在升官,晚年虽然因为某些原因罢官,但后来还是被启用。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满怀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乘轿返回驿馆。谁知,就在李鸿章的轿子快到达驿馆时,人群中突然蹿出一名日本男子,在左右未及反应之时,照定李鸿章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当场昏厥过去。一时间,现场大乱,行人四处逃窜,行刺者趁乱躲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个店铺里。

眼见主人遇刺,李鸿章的随员们赶快将其抬回驿馆,由随行的医生马上进行急救。幸好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过后不久,李鸿章就苏醒过来。李鸿章毕竟见过大风大浪,面对此景表现得异常镇静,还不忘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面对斑斑血迹,73岁的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说到李鸿章个人的品德,他肯定是个贪官,这是我个人在看完史料后的一个个人感受。英国有家福公司,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焦作煤矿就是福公司最早在中国开发的。我从罗斯查尔德家族的档案馆里找到一封李鸿章在1899年左右写给他们掌门人的信,是英文件,底下有他签名,但没有中文件。

所有的关于李鸿章的现代出版的资料都没有这个文件,这种信写完就就被烧掉了。其中有两点信息,一是他干预了福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的人选。他说罗莎利先生——一个意大利人——是不错的,希望他能继续留任。第二个,他说请帮我再买四千英镑的股份。

在天平天国后期,李秀成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洪秀全命令由他负责节制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李也很是厉害,浙江和江苏二省也就是他打下来的。但是,此时太平天国已经走向穷途末路了。

在1862年李秀成集结了自己手下几乎所有的精锐兵力,以十比一的兵力进攻盘踞在南京城外雨花台的曾国荃大军,双方奋战了44天,最后李秀成害怕受到湘军的夹击,被迫撤入天京城,城外依然飘扬着清军的旗帜。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的淮军也乘机发起了反攻,在劝降苏州的守军之后,太平军主力尽失,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1864年,曾国荃攻下南京,此前,洪秀全已经服毒自杀。

李鸿章是洋务派中最先从行动上向西方学习的人。1862年,他率淮军赴上海与外国侵略者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叹于洋武器之威力,惊呼“真神技也”,视为“攻城利器”。他认识到中国兵器不如人,必须引进西洋武器。“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自此立志自强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兵工厂。

洋务运动初期,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先后创建20多所兵工厂,其中最有示范性和实力的是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除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外,其余三大兵工厂由李鸿章创办或接办。他一声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光觅巧匠,讲求制器及制器之器,击锐催坚”实力最雄厚,能够仿制洋枪、洋炮,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了世界水平,也能造轻吨的轮船或军舰。“西学为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生产完全代替了手工劳动,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根本标志。李鸿章是使中国发生这种转变的第一人。

1881年,咸丰皇帝的正宫慈安太后去世,这使仅存的皇妃——慈禧太后开始独揽摄政大权。在毫无疑问地衡量过这个专横女人的能力和野心之后,李鸿章成为她最信任的也是最坚定的党羽。

在清国与法国冲突期间,慈禧太后已决定甩开恭亲王,让他做替罪羊。在这件事情上,李鸿章纵使没有实际从旁鼓动,起码也毫不犹豫地对她表现出支持的态度。皇家最有势力的男性成员——恭亲王就这样在顷刻之间丢了他的权力场所,并且被小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所取代。

当初,李鸿章离开广州北上时,前来送行的南海县令裴景福问到此去前景如何,李鸿章说:“我不能预料,惟有极力磋磨,展缓年份,尚不知做得到否,我能活几年,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钟不鸣了,和尚亦死了。”说完涕出如縻,听者怆然。

的确,为签订和约,李鸿章竭尽了他全部的力气。自1900年底,他便开始患病,转年7月,病情加重,已不能视事。9月7日,签字当天,他不遵医生嘱托,坚持参加签约。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吐血。11月6日,已着殓衣,呼之犹应,不能语。第二天,俄国公使还赶到李鸿章床前,逼他在中俄交收条约上画押未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