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海口 王居正海口那央村寻幽访古

2017-1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那央村委会简介:那央村委会东至铁龙路;南至龙塘镇;北临五岳村委会;西至龙桥鎮.儒逢村委会.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设8个村民小组

   那央村委会简介:那央村委会东至铁龙路;南至龙塘镇;北临五岳村委会;西至龙桥鎮.儒逢村委会.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设8个村民小组,分别为珠良村.梧大村.兴民村.美爱村.新潭村(又名:潭谢,潭社).文森村.永田村.玉洲村,总人口3450人常住人口3252人,村委会下辖校区180名学生。村委会面临南渡江,现有耕地3545亩,其中水旱田1650亩,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珠良塔

     珠良村位于海口市西南部,属琼山区府城镇那央村委会管辖。珠良村系因周梁村谐音而得名,珠良村建村于明朝宣宗年间(公元1425年),迄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   珠良村在清代叫周梁村,因该村最早为梁姓和周姓两个姓氏先民居住,后来又有陈、张、易、邓、王等姓氏迁入,清嘉庆年之后,周梁村改名为珠良村。

  该村现有140多户,1500多人口(含常住和外出人口),其中以梁姓为多,占60%,其次为陈姓、周姓和张姓。

珠良村历史上是个人文昌盛之地,先后产生了周继材、梁作舟、梁师授、梁国杞等名士乡贤。   传说珠良塔建于唐末,塔高仅16米,塔身共分四层,每层都有拱门,该塔主要是由本地最常见的火山石一块一块垒砌而成,经历代修缮而不倒。

据说建该塔主要是用于防海盗的,看到海盗溯江而上就鸣钟报警,塔上原有一口铜钟,后来失踪了,如果登上顶层,南渡江尽收眼底。

  如今的珠良塔早已失去了原来华丽宏伟的外表,一道道深浅不一的裂痕看起来像个年迈的老人,只有塔外墙上斑驳的蝙蝠衔桃、葫芦等装饰似乎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古塔整体朝东南方面倾斜,塔内的木构造大都已经腐朽,塔身下面数米外就是一片水田。

      王居正(南宋)        海南王氏渡琼始祖王居正(悦公),字刚中,今江苏杨州人,生于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的官宦世家。

一世祖王佑,进士,曾任尚书;二世祖王旦,进士及第,曾任尚书,封太师。   三槐堂六世祖王居正(1087-1151,宋政和三年(1113)中进士,殿试定为传胪。

建炎四年(1130)任翰林院编修,后三年任兵部侍郎。后升文化阁大学士兼枢密使,赠太师,因力主抗金,被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一年(1151)巳月,王居正携妻儿渡琼,居府城高第街10号(今新华书店后)。

三月卒于琼。高宗闻讣,哀悼不已,命进士陈诚谕祭,策谥"文义"。公著有《三经义辨》、《辨学外集》等。宋史有传。   悦公葬于(琼州府)城南邕阳都潭谢村(今海口府城镇那央村委会新潭村)西侧,墓地约一亩,周围用花岗岩筑起一米多高的围墙,呈圆形。墓坐北向南,背依山、面朝潭。斗魁公、尚仁 葬于琼邑(今海口市琼山区)香仁坡。

    潭谢"龙泉"

潭谢村位于琼山区府城之南10公里处。其村名历史上叫"潭谢", "文革"时改称"新潭村",一直沿用至今,现属那央村委会管辖。目前住着周、王、张、吴四个姓氏81户400多人。 "谢潭"至少从宋代开始便由人们口耳相传, "潭谢"村名源自"谢潭",颠倒二字是为了避免混淆视听。

潭谢村地处羊山火山岩地貌的边沿地带,风光秀美,人文古迹众多,村里有众多的古井、祠堂、寺庙、古墓、古民居,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宛若世外桃源的千年古村,该村里最具代表性的古迹,是刻载着约束村民言行的村规民约的三块禁碑,其中最著名一块禁碑正面刻有"山海镇"字样,正对着"大潭"和"小潭"之间的那条小路。

"山海镇"为何意?这是由于以前潭谢村的生产经常受自然灾害影响,村民以为是鬼神作祟,因此想借山神和海神来扶正驱邪,镇住鬼神。

  从"山海镇"继续向南约500米,一座约有300年历史的佛堂———龙华庵。

龙华庵伫立在"大潭"旁边,占地约1亩见方。相关资料介绍,龙华庵始建于清代,曾毁于"文革"时期,1992年重建。庵堂有前后两殿,旁有侧殿。前殿有一高40厘米、直径30厘米的小铜钟,为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所铸。

龙华庵因"居龙泉之畔,处华阜之旁"之说,故以"龙华"命名。"龙泉"泉眼在庵门右前方,似乎是从庵内地底涌出来的,为谢潭的9个泉眼之一。龙华庵以南50米处的"悦公山"便是宋兵部侍郎王居正的坟茔所在。

居正墓占地约2亩,树有20多块由王居正海内外后代赠送的石碑,多为颂德感恩之辞。 "悦公"是先祖王居正的名号,所以葬他的山头便叫"悦公山"。难怪居正墓前还有座供其后代祭祀用的"悦公拜亭"。   潭谢"龙泉"主要是指"龙泉"泉眼,是当地村民洗衣、洗浴的主要地方。

潭谢"龙泉"前是一汪上千亩的清潭---大潭,潭中种有莲藕,潭边是蜂窝状的火山岩,石间各种植被茂盛,生机盎然。潭边树木和水里莲叶相映成趣。这里的荷花、莲藕、莲子在清代就很有名。   在大潭的下游约1公里处就是照片中石桥(牛桥),该桥属那央村委会梧大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