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廖有梁 【微信分享】难忘我们的副班长廖有梁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影迷论坛<回忆留恋的地方>--难忘我们的副班长廖有梁 原创 2016-07-13 作者:在水一方 图说老电影 九九艳阳天 张振富/耿莲凤 -

影迷论坛

《回忆留恋的地方》——难忘我们的副班长廖有梁 原创 2016-07-13 作者:在水一方 图说老电影 九九艳阳天 张振富/耿莲凤 - 中国电影百年歌曲精品荟萃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段美好的故事,虽不曾时常挂在嘴里,却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几个月前,突然有了想看老电影的念头,于是看了多部经典影片。曾经的记忆,随着电影画面,被一一翻阅,每部影片都会激起无限涤荡心灵的回忆,让我寻找到一份久违了的轻松和闲适。

记不清第一次看《柳堡的故事》是什么时候,我只记得影片中副班长纯净帅气的笑脸,二妹子甜美羞涩的笑脸,以及那首娓娓动听的《九九艳阳天》。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张青春绽放的脸,一段美丽纯洁的爱,在半个世纪前的黑白胶片,成就一部经典,温润了所有人的心。

今天重温这部经典之作,我的心立即再次被拨动。多年来,人们从《柳堡的故事》记住了二妹子陶玉玲,而十八岁的哥哥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人们多知女主角,少知或不知男主角。

为什么十八岁的小哥哥不开言? 我开始在网上拼命寻找有关副班长的资料或文章,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廖有梁。他一生坎坷,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寂寞凄凉,病魔缠身 ,孤苦伶仃的度过了最后的晚年,已于1999年去世。

残酷虐心的文字,让我心生怜惜,疼到心底。 几乎看遍了网上有关他的资料,看完了他仅有的几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都市里的村庄》、《在被告后面》、《庭院深深》,以及话剧片段《OK,股票》。

有许多的网友、梁迷爱他,怀念他。赞赏和婉惜,或为他落泪,或为他鸣不平。浓浓的思绪把我带回到那个无尽的远方…… 抒情诗般的电影《柳堡的故事》,流经半个世纪而不衰。我就这样痴迷,沉醉在此片中。我在《柳堡的故事》里游弋,我只看角色,在小哥哥塑造的人物里沉沦:他一双神采飞扬的欢眉大眼,一副灵气的纯真笑脸,一口略带江南腔的普通话,一件白衬衫,一身旧军装,就把那个阳光灿烂,气宇轩昂的“副班长”表现得如此清爽、自然。

有人说,在上百部文革前的经典影片中,再也找不到比廖有梁更清纯,更阳光的翩翩少年。“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应该改成“军官就看王心刚,战士就看廖有梁”。 经典的电影那怕一部,也够回味一辈子。

从此,我怀旧的天空拥有了另类的精彩,我知道,这种精彩已经触动了我内心柔弱的情感之线。 多少个夜晚,看着配有音乐的小哥哥的视频,潸然泪下。 副班长廖有梁,上海嘉定人,三岁成为孤儿,由亲戚抚养,十二岁参军。

说起他的参军颇有趣味,据话剧演员蓝翔回忆,“初春的一天黎明,一阵腰鼓声把我们从梦中惊醒,开门一瞧,只见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路边起劲儿地打腰鼓。他见我们开门,忙问:‘我打的腰鼓够不够水平?’ 我们都夸他打得好,并劝他离开。

谁知他却说:‘我是来报名参军的,你们说我腰鼓打得好,就批准我参军吧!’廖有梁只有12岁,年龄太小,但他每天天不亮就来打腰鼓,就这样连续闹了半个多月。团长见他人小决心大,聪明伶俐,就破例批准他参加了文工团。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0930部队的舞蹈演员,多才多艺,会拉二胡和小提琴。经历过抗美援朝的血与火的洗礼和南京前线话剧团文艺生活的锤炼,是国家一级演员。 由于出演了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副班长李进和《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早年的廖有梁名传遐尔,当年的那位“十八岁的哥哥”也永载中国电影史册。

他曾经是那样的风华正茂,英姿勃发。 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正把他卷进一场中国历史上最疯狂、最恐惧、最黑暗、最史无前例的政治深渊。

一个演员要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政治问题”承担罪责。听起来是那么的幼稚可笑,只因一部军旅爱情剧,和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有个片段是童阿南给资产阶级落后分子输血等情节,让他经历了一次次的屈辱和牛棚的熬煎。

接下来写检查,不得不离开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下放到地方,最后转业到了上海青年话剧团。 当艺术的春天再度来临,小哥哥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然而,他的那位舞蹈演员的妻子,并没有与他携手并肩,共患共勉。

但他凭着骨子里那不折不断的品格,对艺术的执着热爱,人到中年的他甘当绿叶,出演了一些配角,甚至是无名小兵。即使老年,他在话剧中的表演,也是干净有力,纯朴直率。细腻而真诚,自然而流畅。

在舞台上的表演总是能获得满堂喝彩,证明了一个老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岁月匆匆,回忆落在何处? 或者,没有文革的磨难,小哥哥青少年的才华能够充分展现,艺术生命得以延续。你心地纯朴,对战友情谊深厚,有着副班长的善良、勇敢和侠义心肠。

你这样一个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的人,在银幕上定会留下更多难忘的“副班长”、“童阿南”等形象。 或者,当你心灵最孤苦的时候,身边有个妻儿嘘寒问暖,与至亲至爱风雨同舟,安然度过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

而不是在妻儿的眼里你是造成家庭贫穷苦难的灾星,面对妻儿的日益疏远、日益冷淡,那种凄凉、苦恼、幽怨无处诉说。善良如你,只能内疚、自责、自卑、自我抱怨。所以当妻儿远离美国,你形只影单二十年,晚年孤独凄苦。

是爱子情痴,用情太专?还是你那性情中人的人性弱点,把副班长纯朴善良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妻儿的离去,带走了你全部的希望,所以在与你同样遭遇的明星中,你老的最快,活得也辛苦。

生活简单、贫困,只因心心念着有朝一日父子相见。当省吃俭用积赞的十万元钱,被歹人卷走,也卷走了父子相见的渺茫期盼。苦难终于把你打倒,让我们这些热爱你的观众于心何忍,情何以堪。 再或者,暴风雨洗礼后的人生路上,如果选择回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作为你新的起点。

那里是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在“前线”的舞台走向全国。你饰演的童阿南深入人心,可以说是功勋元老,德高望重,有无数个属于你的角色等着你去塑造扮演,完全可以再铸辉煌。

那里有稳定的收入,显赫的军衔,部队的战友情,也许会带来自己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而我们的主媒体每每在讨论《柳堡的故事》时明显撇开男主角,选择性忽略,集体失声。

小哥哥你生前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今天,有许多人热爱你,怀念你,如果你知道这些,又会是另一番景象。我想,这许多人的爱定会使你振作,足以使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 转身的年华背后,记忆里依旧是青山绿水。

小哥哥把最美的青春,最美的笑容,最美的年华,都留给了喜爱他的人们。他带给我们的是永远的阳光,永远的清纯,永远的善良和无限的美好,以及无尽的惆怅和深深的怀念。 情到深处,小哥哥,你最美! 愿一切安好,往事不回头。

后记:《柳堡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纯真含蓄的爱情佳话,由喜欢这部电影到寻找男主角,并喜欢上了那个青春活力的副班长廖有梁。我百感于心,几十年来,我只知有柳堡,有副班长,却不知有廖有梁。

我为他青少年时代的才华而倾心,为他的艺术生命不能延续而惋惜,为他晚年的孤寂凄凉的生活而心疼,为上天对他如此的不公而不平。对于文革前的许多演员都遭遇磨难,廖有梁也不能幸免。但他根正苗红,从文革中走了出来。

他从小在部队,长期生活在供给制的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他缺乏社会适应的能力,又加上在上海这个比较功利的地方。所以,他虽然在话剧舞台上认真演戏,其实出演影视的机会并不多,他的事业遭遇到瓶颈,并不出彩。

欣慰的是王心刚,王晓棠,陶玉玲们颐养天年,福寿康宁,而“天妒英才”,廖有梁晚年让人唏嘘不已,不尽如人意,让喜爱他的观众痛到心底。1878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题名《回忆留恋的地方》的三首小提琴曲,那段回忆于柴可夫斯基刻骨铭心。我直接拿来这个题目,于我而言对廖有梁的回忆何尝不是让我爱到骨髓,痛到心里,留恋到刻骨铭心,是值得回忆留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