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吴冠军 “沪上著名学者评议上海学术”年度学术论坛举行

2017-10-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1年3月13日上午9:00-12:00,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上海社联

2011年3月13日上午9:00-12:00,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上海社联")联合举办的"沪上著名学者评议上海学术"年度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2801会议室举行。

该论坛是为配合由高研院受上海社联委托编写的《上海学术年度报告》并遵循"同行评议"的原则而主办的。此前的3月9日,高研院和上海社联已经联合主办了"沪上著名学者评议上海学术"年度学术论坛。

"上海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教授、"上海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教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孙笑侠教授、同济大学哲学系陈家琪教授、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王鸿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志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郑少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商红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康教授等十多位沪上著名学者以及复旦"高研院"研究人员顾肃教授、刘清平教授、陈润华博士、吴冠军博士、孙国东博士、林曦博士等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研院院长邓正来教授主持,他对参加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学者表示了诚挚感谢。

 "上海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教授代表上海社联和复旦高研院向论坛致开幕辞。他首先就《上海学术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出版筹备工作、《报告》的定位、《报告》的宗旨等情况向与会代表做简要介绍。

他指出,《报告》旨在忠实反映上海社会科学年度发展情况,推动上海学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沈教授特别指出,复旦"高研院"云集了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诸多重量级学者,具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和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因此很放心将《报告》的编纂工作交给他们。最后,沈教授热忱邀请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学者就上海在各自学科领域2010年的发展情况展开讨论和评议,并就《报告》编纂集思广益、充分发表高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围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状况"对上海学者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对国际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中肯建议。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从政党和国家、历史和现实多个维度分析了上海政治学研究的状况。他充分肯定了上海政治学研究在全国政治学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介绍了上海政治学研究的诸多新特点。同时,他立足中国政治实践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上海政治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就如何引领上海政治学未来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同济大学哲学系陈家琪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我们是否可以在最低限度上就文化问题达成某种一致?"他通过回顾学术史引出文明和文化问题的讨论,深入分析了有关文明和文化问题的探讨对上海学术研究以及上海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发言的题目是"上海史学界研究新气象——档案利用种种"。沈教授从历史学研究的自身特点出发,立足于历史学研究中档案搜集和利用的必要性,对上海历史学研究的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对上海历史学研究在全国历史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他还特别对上海市领导在推动上海历史学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关于上海法学研究的状况,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郑少华教授分别从比较法、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经济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出发,全面介绍了近年来上海法学研究的成果,剖析了各个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郑教授尤其强调了新兴的研究领域中不同学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必要性,以及法学研究关注现实的研究取向。复旦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孙笑侠则主要对20世纪上半叶上海籍著名法学家以及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从神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区分出发,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宗教学研究的不同特色,全面阐述了"宗教学与宗教研究的上海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商红日教授围绕"生态文明——发展与他者意识"、"知识转型、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运势"、"政治发展、国家建设与制度创新"三组关键词,对2010年上海学者组织和参与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梳理,并对2010年上海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发展和学术论争的热点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做了详细介绍和评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分析了上海和北京经济学研究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及两地学者在家国情怀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差异,对上海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韦森教授认为,围绕社会转型和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海经济学人应该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王鸿生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文学研究的低潮及范式转型"。王教授结合上海文学研究领域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首先肯定了2010年上海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他特别指出了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迅速发展向文学研究提出的挑战。他认为,文学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找到自己的支点,如何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和交流,推动自身的范式转型以及未来发展,是当下每位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康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上海的学术全球化战略机遇"。刘教授首先肯定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推动上海乃至中国学术的全球化中具有的优势。接下来,刘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就国际研究团队的建设、政策导向与学术研究、学术全球化与媒体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考察。刘教授对国际研究团队建设的机制化和制度化工作寄予厚望。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研院"专职研究人员纳日碧力戈教授结合上海不同高校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情况对上海人类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首先对上海人类学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同时,纳日教授也指出了上海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升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如何提升跨学科研究能力、如何拓展研究的宏观视野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最后,高研院院长邓正来教授对与会学者的讨论和评议做了总结。邓教授指出,在与会学者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学术界两个的共同期待:第一,如何从了理论深度上研究中国自身的问题;第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学术,上海学术如何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认为,只有结合中国自身的问题,不断开展深度研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研究团队,不断加强上海社会科学界与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科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才能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国际舞台上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