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种类图片 皮肤病有哪些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 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上,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保护功能,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 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上,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保护功能,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洗剂、软膏乳剂和酊剂等 。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皮肤病不同病期的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

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以发挥其消炎、止痒、收敛的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多用软膏和乳剂,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作用。还应注意:即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

某些皮肤病和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化工厂公认常和化学品接触而较易发生接触性皮炎,农民接触植物而可对植物过敏,稻田皮炎一般只见于常在水田中劳动的农民。

痱子、脓包疮和股癣、足癣等浅部真菌病多半于天气温暖及皮肤潮湿多汗的夏季发生或加重。冻疮发生于寒冷季节,蚊、螨等虫咬出现于夏季和秋季,而鱼鳞病及银屑病等常在冬季加重。

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关系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与研究证明,皮肤病患者的发病及其症状加重或减轻与气候的冷热变化、季节变化,甚至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常见多发皮肤病的时间规律及患者的饮食习惯、自身“寒热”,再分析发病时相对应的气候因素,然后确定患者体质的“热”、“寒热”或“寒”类型,最后针对患者体质因素及症状表现,选用清热解表或燥湿祛寒养阴等纯中药制剂进行内服调整。全部治疗过程都是以消除患者体内致病因素为主,通过促进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和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皮肤病,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瘙痒症两型。本病病因复杂,全身性瘙痒症多与一些慢性内脏疾病有关,局部不良刺激常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外因,也与局限瘙痒症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

1.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可因搔抓而出现继发性皮损;

2.瘙痒轻重不一,常阵发性加重,与情绪、气候、饮食等因素有关;

3.部分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出现一些神经衰弱的症状;

4.局限性瘙痒症多见于肛门、阴囊和女阴。

诊断鉴别诊断依据

1.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瘙痒有一定的规律性,轻重不一,受多种因素影响。

2.反复搔抓可有继发性皮损,如抓痕、血痂、色素沈着、苔藓样变和湿疹化。局限性瘙痒症的肛门、阴囊、女阴可发生局部皮肤肥厚、皲裂、浸渍、糜烂或湿疹样变。

3.部分患者可合并神经衰弱及毛囊炎,脓皰疮、疖病、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疾病治疗治疗原则

1.排除与皮肤瘙痒有关的内脏疾病,治疗有关的疾病。

2.控制可加重皮肤瘙痒的外部因素,如搔抓、热水烫洗、刺激性饮食等。

3.内服抗组胺药物及镇静催眠剂。

4.严重者可用静注钙剂、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5.局限性患者可用浅层X线放疗或局部封闭。

6.外用皮质类固醇霜或各种止痒剂。

7.老年患者可用性激素治疗。

用药原则

1.一般内服抗组胺药物及镇静催眠剂,外用皮质类固醇霜或各种止痒剂。

2.严重的可使用静脉用药,如有内脏疾病应同时治疗。

3.老年患者可使用性激素治疗,女子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连服22天。男子连服14天,停1-2周再服。

汗疱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的侧面。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因为它发生的部位在手脚这种汗腺特别发达的地方,又以水泡为主要表现,所以在以前一度以为它和汗腺流汗有关,而将它命名为汗疱疹。现今已经证实它和汗腺、流汗这些因素都没有关联。其临床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对称发生于掌跖及指侧,1-2周后便会干涸成屑,并可反复发生,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常连续发作数年。

概念

汗疱疹又称出汗障碍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的侧面。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尤其是一些白领,有因为工作环境所限,手足比较容易出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汗疱疹的发生,夏季炎热所以汗疱疹在夏季较多见。因为它发生的部位在手脚这种汗腺特别发达的地方,又以水泡为主要的表现,所以在以前一度以为它和汗腺流汗有关,而将它命名为汗疱疹。现今已经证实它和汗腺、流汗这些因素都没有关联。汗疱疹症状为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对称发生于掌跖及指(趾)侧。1-2周后干涸成屑,并可反复发生,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常连续发作数年。当前医学对于汗疱疹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只有少数病人发现和身体他处的霉菌感染或金属过敏甚至情绪压力有关。可能与精神紧张、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夏季多见。

病因病理

汗疱疹的人群其实有很多,大部分患者初次得了汗疱疹后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感觉有一点痒,也不去多理睬!但是更多的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得汗疱疹?汗疱疹的发病与很多因素都有关如手足出汗、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抑郁等常为汗疱疹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他如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亦可能与汗疱疹的发生有关;也可能是霉菌活动性感染的发疹性反应;接触刺激物品,细菌、食物、药物过敏,个人体质等等也可与汗疱疹的发生有关。

日常预防

汗疱疹一般在发生后数周就会自然痊愈,只有少数患者会有一年四季反复发作,甚至留下慢性湿疹或是细菌、霉菌感染的并发症。但因为汗疱疹具有剧痒这种困扰人的特性,所以如何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根据它的相关特性来预防。有以下注意事项:应当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性质温和的产品来治疗,彻底根治汗疱疹,确保治愈以后不再复发。

1、避免瘙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可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2、手脚保养:在季节交替时,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多擦霜。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的并发症。

3、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精神因素对汗疱疹影响非常明显, 良好的情绪对汗疱疹治疗极为有效。

症状

汗疱疹是一种因为出汗障碍导致的一类皮肤湿疹病,它的发病多与精神因素以及体内汗液代谢相关联。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

汗疱疹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汗疱疹好发于夏秋季节;

(二)现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精神因素为激发汗疱疹的重要原因;

(三)对称发生于手掌、足跖,深在小水疱,疱壁紧张,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干涸后脱屑;

(四)汗疱疹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汗疱疹与精神紧张、手足多汗、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因此,汗疱疹病人应当控制好情绪的。做饮食日记,找出自己的汗疱疹和金属是否相关,如果有相关要尽量避免。在季节交替时,要少碰水、少碰清洁剂,多擦乳霜。这样才能有助汗疱疹的治疗。

危害随着时代的发展,汗疱疹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疾病困扰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危害不仅是感官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身体上的,感官上的危害主要是含疱疹发病部位比较特殊,通常发在双手、双脚,有些患者因为自卑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汗疱疹的身体危害主要表现为夏天手汗多、脱皮,冬天手干裂,双手同时长红色水疱,有瘙痒症状,这和敏感体质有关,不仅影响了手部的美观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于学龄期的学生还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害。

治疗

1、全身治疗:

①手足多汗患者,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片等。

②重症患者用皮质激素治疗,如口服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3次,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2、局部治疗:

① 第l阶段可用1:20复方硫酸铜或3%明矾溶液浸泡。

② 第2阶段即有水疱性损害时用0.5%醋酸铝溶液或5%明矾溶液湿敷或浸泡患部后。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汗疱疹有很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就称之为蚂蚁窝。由于表现为深在水疱为主,所以应属湿邪偏盛。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靓 肤 膏 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

汗疱疹的中医疗法是多方面进行的。综合内外治疗可用中药汗康灵,加以饮食、情绪调理。

内治法

① 湿热内盛证: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 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 脾虚湿盛证: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怀畅达,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目前中药类卫肤霜克服了这一弊端,治疗安全彻底。

注意事项

(1)手脚清洗:少用碱性的肥皂、香皂或沐浴液,尽量用温开水清洗患处。

(2)饮食日记:时刻提醒自己少食辛辣激素性食物,尽量避免接触过敏物、诱发物。

(3)控制情绪:情绪及精神因素对汗疱疹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

(4)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的并发症。

头皮糠疹

头皮屑在医学上称为头皮糠疹,是一种由马拉色菌(真菌中的一种)引起的皮肤病。马拉色菌在头皮上的大量繁殖引起头皮角质层的过度增生,从而促使角质层细胞以白色或灰色鳞屑的形式异常脱落,这种脱落的鳞屑即为头皮屑。头屑产生的原因通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石棉状糠疹

石棉状糠疹(pityriasis amiantacea)损害特点为头皮上发生的类似石棉状厚积的鳞屑性损害,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为一种慢性疾病。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屑风”相类似。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可能是头皮由于细菌感染或外伤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反应。此外,本病亦可继发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或链球菌感染者。

花斑糠疹

曾用名:西医学称花斑癣, 汗斑,主要由于感染马拉色菌引起。祖国医学称紫白癜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辨证因热体风湿所浸,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

圆形糠疹

圆形糠疹(pityriasis Rotunda)又称连圈状糠秕疹(pityriasis circinata),为正圆或椭圆形褐色或淡褐色境界明显的轻度角化性鳞屑斑,好发于躯干,自觉症状轻微。 初发多在青壮年以20~40岁多见,但亦有发于少年及老年者。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单纯糠疹

单纯糠疹又称为“白色糠疹”、“链球菌性糠疹”、“面部干性糠疹”和“链球菌性红斑”等。中医称为“桃花癣”。 一种以发生于颜面部位的浅表性干燥鳞屑性色素减退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发病季节以春季多见,也见于夏初及冬季。 该病相当常见,症状较轻。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未得到证实。表现以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覆有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为特征。本病春秋季节好发,多见于青少年,一般4-8周可自行痊愈,很少复发,但少数患者病情迁延难愈。

毛发红糠疹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毛囊性坚硬的尖形小丘疹,中央有黑色角栓,常密集成片,表面伴糠状鳞屑。本病病因不明,儿童时期发病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遗传性型),症状轻,病程迁延;成人时期发病者可能与维甲醇结合蛋白缺陷、低血浆维生素A或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有关(获得性型),发病较快,可发展为红皮病。

白色糠疹(pityriasisalba),又名单纯糠疹(pityriasissimplex),为多见于儿童颜面的表浅性干燥鳞屑性减色斑,炎症轻微。白色糠疹在学龄前以及少年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好发于干燥或是肤色较深者小朋友,基本上白色糠疹属于一种轻微皮肤炎,属体质性的湿疹性皮肤炎在临床上有过敏体质者发生率较高,但不仅限于过敏体质者才会发生,至于引起原因,一般推测可能还是与皮肤干燥、日晒等外在因素有关,最常发生的年纪是学龄前的三岁至青春期这段期间,男女比例相当。

病因症状

目前大多认为系非特异性皮炎。儿童时皮脂腺尚未发育,皮肤表面缺乏皮脂,过度清洗尤其是用碱性强的肥皂清洗,是造成白色糠疹发病的原因之一。此外,阳光曝晒,皮肤干燥可能促进本病发生。

皮损为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钱币状大小的斑片,颜色较周围正常皮肤浅,呈苍白色,表面干燥,附有少量细碎灰白色鳞屑,基底炎症轻微或缺乏。损害可逐渐扩大,邻近者可相互融合。自觉微痒或无自觉症状。

皮损好发于颜面,尤其是双颊及额部,亦可见于颈部、躯干及四肢。损害可自然消退,遗留轻度色素减退。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春季发生较多,亦可见于初夏及冬季。

白色糠疹临床特点

⒈儿童的常见病,青少年也可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春天起病,秋季消退。2、病因不明,皮肤干燥者经强烈的阳光照射可患此病,

⒊好发于面部,亦多见于颈、肩、上臂处,

⒋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性斑片,大小不等,直径1cm至数cm,淡白色或淡红色,边界清楚,上覆少量的鳞屑

⒌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有轻度瘙痒,

⒍经数月或更长的时间可自行消退。

白色糠疹鉴别

⒈白癜风白斑颜色较明显,边界清楚,边界有色素加深,白斑表面光滑无鳞屑,白斑部毛发变白,无一定好发位。白色糠疹好发于颜面,色素减退,白斑颜色较白癜风深,边界欠清,上覆以少量鳞屑。冬春明显,夏秋缓。

⒉白癜风黑素细胞消失或减少。白色糠疹黑素细胞存在

白色糠疹治疗

保持面部清洁,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含硅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亦可外用5%硫黄霜、氢化可的松霜或新氢松软膏(含新霉素及氢化可的松)。

白色糠疹一般可以自行消退,因而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平时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浴;常保持皮肤的滋润,可使用外用药局部涂擦,如5%硫磺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B族维生素,以防止皮肤干燥。如果是单纯性的面部糠疹的发病与风吹日晒过多、消化不良、维生素不足、皮肤干燥等因素有关。面部单纯性糠疹呈斑片状、大小不等,直径约一至数厘米,色素沉着。斑片呈淡白色或淡红色,边缘清楚。表面有细小鳞屑,可微高起,疾病的活动期鳞屑增多,静止期减少,痊愈期消失,一般多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有轻度瘙痒,经数月或更长时间会自行消退。

对各种这些皮肤病,要注意综合防治。针对病因,如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风吹日晒、停用劣质润肤品、生活要有规律、限制多脂肪多糖饮食、忌饮酒类以及多吃新鲜蔬菜等。总之不能乱用癣药。可内服复合维生素B片,外擦5%硫磺软膏等。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未得到证实。表现以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覆有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为特征。本病春秋季节好发,多见于青少年,一般4-8周可自行痊愈,很少复发,但少数患者病情迁延难愈。

临床表现

1.皮损为椭圆形或圆形玫瑰色斑疹,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有的皮损呈环状,表面覆有糠状鳞屑;

2.母斑:初起的单个较大损害;

3.子斑:多量,甲盖大小斑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散在分布;

4.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5.部分患者伴有全身不适、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诊断鉴别

1.多量椭圆形或圆形玫瑰色斑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表面覆有领圈状鳞屑。

2.散在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

3.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疗原则

1.抗过敏,止痒。

2.维生素类。

3.紫外线疗法。

4.外用温和止痒药。

5.中医治疗。

6.氧气疗法。

7.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用抗生素。

用药原则

本病一般可经4-8周自行痊愈,但自觉症状严重者需用抗组胺药、维生素类等,重症者可注射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痒苦乐民、硫代硫酸钠等,病程长期迁延者可使用少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酌用抗生素。皮损顽固或泛发者可选紫外线疗法。注意避免各种刺激,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可外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

皮肤科红皮病

皮肤科毛发糠疹

皮肤科毛发糠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