鳐鱼夏尔丹 夏尔丹挖掘平凡之美的《鳐鱼》的内容是什么?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位法国评论家说过,在夏尔丹(Cherdin,1699〜1779)之前,法国只有静物,直到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物的生命".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

有位法国评论家说过,在夏尔丹(Cherdin,1699〜1779)之前,法国只有静物,直到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物的生命”。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静物画的魅力。他在静物画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天赋,为了表达这种静止物象的“生命”,夏尔丹一改早期静物画的富贵气,尽量不用浓艳的色彩和闪光的器皿摆设,让静物展现其本来的面貌。

他的画从不展现精心描画的野味或豪华的餐具。他30岁以后所画的静物,大多是属于中产阶级厨房里的普通物品,那些极其平凡的厨房器物,经他一再描绘,它们的幻象反而显出很强的“生命感”。

无怪乎哲学家狄德罗要称他是“大魔术师”。这一幅《鳐鱼》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最早的成名作,此画展出以后,夏尔丹获得了法兰西艺术院的承认并被接纳为院士,使他成功地以33岁的年龄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成员。

《鳐鱼》画的是家庭厨房的一角,堆放着食用杂物,桌上有锅盘等炊具,但占中心位置的是一条剥掉皮的鳐鱼和几条较小的鱼,左角还有几只牡蛎。鳐鱼的色彩描绘得极其真实,形象怪异,面目浄狞,显得十分突出;牡蛎已掰开,从而引来了贪腥的小猫。夏尔丹以其...查看全部>>

有位法国评论家说过,在夏尔丹(Cherdin,1699〜1779)之前,法国只有静物,直到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物的生命”。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静物画的魅力。他在静物画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天赋,为了表达这种静止物象的“生命”,夏尔丹一改早期静物画的富贵气,尽量不用浓艳的色彩和闪光的器皿摆设,让静物展现其本来的面貌。

他的画从不展现精心描画的野味或豪华的餐具。他30岁以后所画的静物,大多是属于中产阶级厨房里的普通物品,那些极其平凡的厨房器物,经他一再描绘,它们的幻象反而显出很强的“生命感”。

无怪乎哲学家狄德罗要称他是“大魔术师”。这一幅《鳐鱼》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最早的成名作,此画展出以后,夏尔丹获得了法兰西艺术院的承认并被接纳为院士,使他成功地以33岁的年龄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成员。

《鳐鱼》画的是家庭厨房的一角,堆放着食用杂物,桌上有锅盘等炊具,但占中心位置的是一条剥掉皮的鳐鱼和几条较小的鱼,左角还有几只牡蛎。

鳐鱼的色彩描绘得极其真实,形象怪异,面目浄狞,显得十分突出;牡蛎已掰开,从而引来了贪腥的小猫。夏尔丹以其一贯冷静的笔法呈现了生活中真实平凡的一面,血腥的鳐鱼闪闪发光,乍看时颇令人震撼,但是一旁龇牙咧嘴曲背的猫,又让人莞尔一笑,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整个画面色彩淡雅,光影清晰,它不停留在一般“再现”的层次上,每一形象都融进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深切感情。他曾说过:“问题不在于去描绘一件东西。

”要通过这些事物,画出画家自己的感情来。据说,一次某位画家正大谈夏尔丹怎样善于运用颜色,被夏尔丹听见,他不耐烦地反问道:“谁告诉你我是用颜色作画的? ”画家不解此言,又反问:“那么你是用什么画的呢? ”他说颜色固然得用。

但绘画要用感情。”夏尔丹所谓的画出“感情”的观点,还可以从他对现实与镜子的关系的言论中去理解。他认为镜子越平,反映出来的事物也越“真”。但镜子反映不出事物的感情,要靠画家有意去强调,靠各种色调的铺排,让颜色交错地起着发挥“感情”的作用。

夏尔丹确实重视使用颜色。但他是用颜色去发挥情感的意义,他用色很讲究,有时一层一层地铺,有时涂得很厚,像浮雕一样,力求真实而逼真。狄德罗说过:“噢,夏尔丹你在调色板上调出来的不是什么白色红色,而是物体的本来颜色。

”人们发现他经常重复画一个题材,但他否认自己是在重复,因为每次他所传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他所作静物是借物传情言志。他认为,经过推敲的静物构图,不单要使所画的静物可信,还要让它们具有光与色的丰富表现力。

《鳐鱼》所给人的美感正是如此,而其他作品同样可见出一股单纯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真挚的情感。据说1740年,夏尔丹以《饭前祈祷》谒见路易十五时,国王目不转睛长久地赏读着,大概国王也从未见过这般平凡而美好的生活吧!

夏尔丹为人谦逊、宽厚。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巴黎的塞纳大街等几个街区度过的,难得去一次卢浮宫。对于官方授予他的勋章和优厚待遇,他都无动于衷。即使在美术院任职和主持沙龙,他也从不迎合上流社会,别人对他褒贬,他都置之度外。身为名家却从不炫耀和借此抬高画价。夏尔丹执著地走着自己的艺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