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到爆!被点赞的十大杭州名菜你都吃过吗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到杭州西湖游玩,必须吃上一盘西湖醋鱼,它是当地最著名的名菜之一.相传,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如今在杭州几个著名饭店都有这道菜,但杭州居民家中平不常见,现在部分饭店已经用鲈鱼

到杭州西湖游玩,必须吃上一盘西湖醋鱼,它是当地最著名的名菜之一。相传,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如今在杭州几个著名饭店都有这道菜,但杭州居民家中平不常见,现在部分饭店已经用鲈鱼替代。

龙井虾仁,顾名思义,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

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20世纪20年代起,龙井虾仁流行于杭州百姓家庭中;30年代时,常熟厨师将其列入菜谱中;1956年,龙井虾仁名列杭州名菜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菜单上就有此菜。

砂锅鱼头豆腐是浙江杭州的特色传统名菜,油润滑嫩,滋味鲜美,汤纯味浓,清香四溢,冬令佳品。砂锅鱼头豆腐融合了多种营养成分,补益效果好,经常三餐无法定时定量者,在季节交迭之际食用,有补充体力,调节身心作用。

而其口味多元,烹煮方式薄油中不失淡雅,可适度刺激胃口,对发育中族群、经常进食山珍海味者都适合适量进食;因此清朝乾隆皇帝对之回味无穷。 油润滑嫩,滋味鲜美,汤纯味浓,清香四溢,冬令佳品。

东坡肉是用新鲜猪五花条肉为主料制作而成,为脍炙人口的杭州传统名菜,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的佳肴。“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当时并无名称,以其名字命名为“东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时候。

当初因当地老百姓感激东坡,便不约而同的送其猪肉。苏东坡收到许多猪肉后,便让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调味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此菜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古时战乱年代,一乞丐(叫化子)弄到一只鸡,可缺锅少灶。饥饿难忍之际,用烂泥将鸡涂包起来,放在石块垒成的“灶”上拾点干柴煨烤,过了一会儿,泥干鸡熟,他随手拿起放在地上,鸡毛脱落,顿时香气四溢。叫化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后来,这种泥烤技法传入菜馆、酒楼,厨师们又不断改进,在煨烤的泥巴中加入绍酒,将鸡包以西湖荷叶烤制,使荷叶的清香和母鸡的鲜香融为一体。于是经历年延传下来,“叫化童鸡”的名声远扬。

八宝豆腐是一道杭州的汉族特色小吃,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建国后,杭州的名厨师根据药书记载,对八宝豆腐进行研究仿制,发展成富有特色的杭州名菜。

“八宝豆腐”,御厨用优质黄豆制成的嫩豆腐,加猪肉末、鸡肉末、虾仁末、火腿末、香菇未、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鸡汤烩煮成羹状的菜肴。康熙品尝后,感到豆腐绝嫩,口味异常鲜美,胜于燕窝,极为满意。 因它是用八种不同的优质原料制成,故被康熙赐名为“八宝豆腐”,并将其列作他最喜爱的御膳和宫廷宝菜之一。

桂花鲜栗羹是浙江杭州传统名吃,此菜红黄绿白,色彩绚丽,栗子脆嫩,羹汁稠浓,桂花芳香,清甜适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就成为古都杭州的美称。桂花栗子粥经不断改进,也就变成桂花鲜栗羹而流传下来。

相传,中秋之夜,寂寞的嫦娥在广寒宫中,见到杭州西湖风景胜似天堂,禁不住舒展广袖,翩翩起舞。吴刚手击桂树为她伴奏,震得天香桂子落纷纷。此时,灵隐寺中的僧人正烧栗子粥,无数芳香的小粒飘落粥中,众僧尝了这种粥,都觉好吃。便把散落在地上的桂子拾起来种在山上。第二年中秋就成树开花了,从此西湖四周就有了馨香的桂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古都杭州的美称。桂花鲜栗羹而流传下来。

鱼圆与秦始皇有关。始皇酷爱食鱼却又怕刺,不少御膳名厨师,因此而沦为励怒之下的冤鬼。有位御厨名师,眼看厄运临头,他把对始皇的愤恨发泄于鱼,用刀狠剁案板上的鱼块,却意外地发现鱼刺从斩击成茸的鱼肉中披露出来。

传膳声中他急中生智,将鱼茸一团团地挤入将沸的豹胎汤中,洁白鲜嫩的鱼圆飘浮汤面,食之鲜美异常,这位厨师也因祸得福受嘉奖。此后,这个方法传到民间,老百姓称为"鱼圆"、"鱼丸"等。据说杭州的斩鱼圆也缘于此,由于制作讲究、鱼圆颗粒大,入口松嫩,更富有特色。

糟烩鞭笋是浙江杭州的一道汉族传统菜肴,属于素菜类。该菜以嫩鞭笋加香糟,经煸、炒、烩制作而成,鲜嫩爽口,香味浓郁,富有特色。该菜经杭州厨师的不断改进,现已演变成素荤两用的糟烩鞭笋。素的用嫩鞭笋加香糟,并配以芝麻油、湿淀粉等佐料;荤的则将菜油换成猪油煸炒,以鸡油代替芝麻油淋浇。

据传,北宋人宋五嫂和小叔在西湖捕鱼为生。一天,小叔病了,宋嫂用椒、姜、洒、醋等佐料烧了一碗鱼羹,小叔喝了鱼羹病俞了。偶然机会,宋高宗赵遘品尝了她做的鱼羹,大加赞赏。命名"宋嫂鱼羹",她便开店使其名声大噪。烹调时,先将作主料的鳜鱼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及鸡汤烹制而成。成菜色泽悦目,鲜嫩润滑,味似蟹羹,故又称"赛蟹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