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冠三把骨灰埋在西藏 【文史】把骨头埋在西藏的耒阳籍将军谭冠三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谭冠三(1901-1985),曾用名谭才儒.谭年春.湖南耒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

谭冠三(1901—1985),曾用名谭才儒、谭年春。湖南耒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谭冠三的戎马生涯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他在1959年指挥拉萨平叛,为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雪域高原树立了一座永为后人所敬仰的丰碑。3月19日,“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第四十二讲在市广电影视中心举行,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专家、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马汉钦为观众讲述了耒阳名将——谭冠三将军的血性世界。

“二次长征”进西藏

1950年的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刚刚取得了解放大西南战役的全面胜利,他们第一次在没有硝烟和炮火的环境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胜利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洋溢在每一名指战员心头。然而,这支部队的军政首长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却正在为一个新的艰巨任务而苦恼——解放西藏。

马汉钦告诉大家,进军西藏的人选既要打军事仗,更要打政治仗,因此必须优中选优。这个问题经刘伯承与邓小平反复思量后,决定推荐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并获得毛泽东同意。元月五日,接到命令的谭冠三与军长张国华会合,率领十八军师以上主要干部赶往重庆、进军西藏。

当时谭冠三已42岁,年纪较大,而且身上还有弹片没有取出,脑子受过严重损伤,因此组织上决定他爱人李光明随军进藏。出发前谭冠三坚定地对同志们说:“你们记住,此去西藏,如果我为国献身了,请一定把我的骨头埋在西藏。”

“把骨头埋在西藏”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成为“老西藏精神”最闪光的体现,也成为支撑谭冠三为解放和建设西藏而奉献终生的座右铭。这一场向世界屋脊挺进的进军也被刘伯承司令员称为“第二次长征”。

对于西藏,中央人民政府一直都在争取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放,但遭到了以摄政王达扎为首的少数亲帝分裂分子的顽固拒绝。马汉钦谈到,1950年10月,在张国华、谭冠三指挥下,十八军进藏部队发起了昌都战役,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也为和平谈判铺平道路。 到甘孜后,为与西藏人民打成一片,谭冠三带头吃羊肉、抓糌粑、喝酥油茶,还带头学习藏语。

到1951年5月,西藏和谈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7月1日上午,谭冠三与从北京参加谈判归来的张国华一起,率军向昌都开拔, 并于8月28日率第一梯队离开昌都向拉萨进军。

从昌都到拉萨,约1150公里,解放军共走了56天。他们横穿藏东北草原,翻过连绵横亘、终年积雪的19座大山、几十个山岗和丘陵,渡过几条大河和无数条季节性河流,涉过寒冷剌骨的几十条冰河。这期间,有不少战士长眠在雪山草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谭冠三和夫人李光明

开荒生产建西藏

解放军进藏之初,因为公路尚未修通,部队主副食供应十分困难,而分裂分子扬言“要把解放军饿跑”!在这艰难时刻,张国华、谭冠三提出了“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住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等战略方针和响亮口号。

据马汉钦介绍,当时部队进驻拉萨还不到20天,就在罗布林卡买下了一块地。谭冠三亲自扛起铁锹,率领军直机关的干部战士,奔赴罗布林卡开垦荒地,这就是人民解放军第一农场,他们把此地命名为“八一农场”,谭冠三担任党委书记兼场长。他常常住在“八一农场”,和藏汉农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一年艰苦努力,军区“八一农场”和机关部队的庄稼蔬菜,获得了丰收,大大鼓舞了驻藏部队长期建设边疆的勇气和信心。

除了关心粮食果蔬外,谭冠三还十分注重在藏族群众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他嘱咐农场相关负责人刘国玺,把那些孤苦伶仃的藏族流浪儿收留进来当农工。如今,西藏高原的苹果不仅年年丰收,而且品种越来越多,质地优良,谭冠三的试种之功不可抹杀。

英勇果断平叛乱

1959年春,西藏叛乱武装疯狂袭击驻藏人民解放军和中央工作人员,给西藏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但当时在西藏我军只有一万多人,而叛乱武装已发展到2.3万多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军在拉萨的兵力只有2000多人,其他作战部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回援。

马汉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认为中央在西藏的力量薄弱,尤其是对拉萨发难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加紧了全面武装叛乱的步伐。1959年3月10日,西藏军区演出,应达赖请求向西藏地方政府重要人物都发出了观演邀请。

没想到的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暗地里却早有预谋,决定利用这一契机,挑起全面叛乱,并挟持达赖喇嘛出走,公开叛国。同时,叛乱武装开始向拉萨集结,驻拉萨的藏军进入临战状态,西藏政府打开军械库公开发放枪支弹药。

直到3月19日,全西藏地区公开参加叛乱的人员已达4万余人,聚集在拉萨的叛乱武装已达7000余人。谭冠三将有关情况向中央、中央军委报告。毛泽东指示,要求西藏军区把叛乱武装死死吸在拉萨,等待增援部队进藏时对其进行合围,将西藏上层叛乱集团干净、全部、彻底歼灭于拉萨。

3月20日上午10时零5分,平叛战斗开始了。战斗在紧张进行时,军区接到了军委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令谭冠三“不要动!”原因是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如果发生正面武装冲突,我方很可能出现被动局面。当时谭冠三就急了,上头不让打,可是现在已经打响,该怎么办呢?一阵沉思过后,他又仔细分析了形势,觉得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打下去,尽量全歼拉萨叛乱之敌,不使其漏网或尽量减少其外窜。

历时46小时55分钟后,拉萨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共计歼灭叛匪5300余名,约占其总数的70%,取得了平息西藏叛乱初战的胜利。而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谭冠三功不可没。后来,他到北京向中央书记处汇报西藏的情况,还受到了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高原有幸埋忠骨

因长期在高原带病坚持工作,谭冠三将军身体每况愈下,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他就在中央的安排下回内地治病。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北戴河疗养的谭冠三回到北京,正当他积极准备回西藏的时候,接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电报,调任他到最高人民法院任第一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

1977年7月,已近70岁的谭冠三将军,刚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中解脱出来,还没有恢复健康和工作职务,就应邀回西藏去看望他思念的边疆军民。由于过度兴奋和劳累,他告别西藏时,身体已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回到四川就病魔缠身,从此卧床不起。

谭冠三将军病重期间,曾向党组织提出请求:“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运回西藏,埋在高原,我永远长期建藏!”他逝世后,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了他的遗愿。1986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政军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在拉萨八一农场苹果园隆重举行了谭冠三将军骨灰安放仪式。

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为他的墓碑亲笔题词。谭冠三将军的“老西藏精神”,将永远像生机勃勃的果树一样,在西藏高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