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王采玉 蒋介石侍卫长:宋美龄曾离间蒋介石蒋经国关系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1937年4月,蒋经国自苏联回国后,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时,却无缘即刻得见父亲.其实,蒋介石并非不爱经国,而是唯恐表现得过于急切,反令经国遭宋美龄

核心提示:1937年4月,蒋经国自苏联回国后,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时,却无缘即刻得见父亲。其实,蒋介石并非不爱经国,而是唯恐表现得过于急切,反令经国遭宋美龄的忌恨。于是蒋介石交代经国回乡读书。这些情景,王世和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

王世和对身边的人说,夫人(宋美龄)对经国、纬国初期皆心存芥蒂,但这本不足为怪,毕竟她当初曾希望育有一男半女。宋美龄担心经国、纬国独占了蒋介石子嗣之爱,所以竭尽可能离间蒋氏父子,这是年轻时的宋美龄"多一个心眼"的算计。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09年第5期,作者:王丰(作者系台湾传记作家),原题:《蒋介石首任侍卫长王世和》

王世和,蒋介石第一任侍卫长,曾与蒋出生入死20年之久。他毕生低调谦冲,从不对外炫示功绩,外人鲜有知晓者。而若蒋介石身边没有王世和,不仅蒋介石个人历史有可能改写,连国民党党史也可能大异其趣。

家乡子弟兵随身护卫

王世和是蒋介石的表侄,其祖父与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系堂姐弟关系。浙江奉化溪口镇葛竹村地处偏远,人口寡少,营生条件艰困。王采玉嫁到蒋家后,她的堂弟曾在蒋家"玉泰盐铺"当店员。若干年后,堂弟之孙王世和年方弱冠,一直待业在家。

王采玉受堂弟请托,代觅营生职业。世和虽仅私塾文化水平,但秉性忠厚纯朴,反应机灵,手脚勤快,遂被安排在"玉泰盐铺"当学徒,顺便在蒋家听候差遣。蒋介石元配毛福梅既要侍候婆婆,又要帮忙照管盐铺生意,忙进忙出,遇有杂务,即吩咐王世和代为操办。王世和年纪虽轻,但总能把事办得妥贴,甚得蒋家上下欢心。

1921年6月14日,蒋母王采玉病逝,蒋介石返家奔丧守制期间,玉泰盐铺暂时歇业,王世和遂无业在家。守制期满,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墨绖从公,来粤助战"。此前,蒋介石与粤军将领矛盾甚深,深恐此行粤军对他采取不利行动,因而打算挑选忠贞可靠的家乡壮丁,组织一支小规模近身侍卫队。

他见堂侄王世和长得精干结实,反应灵活,便命其广招体格健壮、吃苦耐劳的家乡青年,又挑选蒋恒祥、蒋瑞昌、蒋甫元三名蒋姓宗亲侄辈,担任近身侍卫,组成四名成员的侍卫小组。王世和是年22岁,较其他蒋姓侄辈年长,蒋介石遂命王世和为首。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全面叛变,孙中山急电蒋介石返回岗位救援。当时,孙中山已率众退出广州城,广州城区及近郊均为陈炯明部队占领。抵达广州城郊后,知悉孙中山已登上永丰舰,蒋介石即派王世和化装成商旅,到黄埔岛一带了解情况。王世和以重金租了一条民船,偷偷越过陈炯明部队哨兵,让蒋介石与随员成功登上永丰舰。

上舰之后,蒋介石得知船上食物果菜几近耗尽,连孙中山的日常饮食都成问题,即命王世和利用舰上小舟摸黑到对岸,向民家采购日常食品。小船行至半途,被陈炯明岸上部队发觉,立即以探照灯照射,一路炮击。永丰舰官兵见状马上以炮火掩护。枪林弹雨中,胆大心细的王世和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成功购得粮食与蔬菜。

其间,陈炯明的岸炮不断朝永丰舰等舰只轰击,孙中山率众发炮反击,舰上官兵在战斗中颇有死伤,甲板上血渍处处。完成任务后的王世和又扶助伤员到舱下裹伤,并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毅然加入战斗。有了几次共同作战默契之后,王世和与蒋介石的关系更为紧密。

他烧得一手好宁波菜,经常在随侍转战期间照顾蒋的饮食。在广东、福建期间,蒋介石与陈洁如夫妻尚属新婚燕尔,情感甚笃。陈洁如时常教王世和学文化,对王世和的忠厚笃实甚为信赖。1923年底,孙中山有意委派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

陈洁如向蒋介石建议:侍卫随从年纪尚轻,为日后前途着想,应鼓励他们学习文化。今总理既有意兴办军校,何不令世和堂侄进入军校第一期就读,毕业之后仍能为你服务,有了军校学历,你才方便为他谋一官职。蒋介石听从了陈的建议。1924年5月3日,王世和被录取为黄埔一期生。与之同属一期第四队、日后平步青云的国民党军政要员有胡宗南等人。

王世和进入黄埔军校后,将军校学来的基础军事训练(移植自苏联红军)知识,用于侍卫工作中。例如,他规定侍卫人员着军服及硬式打钉皮鞋,并规定夜间卫兵换班交接时,一律以正步行换班礼。这样,侍卫行走及行礼时,会发出"咔、咔、咔"的声响。据闻蒋介石夜里喜听侍卫换班的脚步声,并积沿成习,数十载不变。

1942年,俞济时(亦为黄埔一期生,就职前任七十四军军长)接任侍卫长,恐怕侍卫脚步响声扰人清梦,命令值夜一律穿着布鞋。接任第二天,蒋介石就把俞济时叫到跟前斥问:"为何卧房门口昨夜没有侍卫值班?"俞济时未明所以,一脸骇然,立刻下去查问,方知蒋靠听鞋声辨识是否有卫兵值班。

1926年7月1日,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正式发动北伐。北伐部队编制上有8个军,还编组了一个警卫团,王世和任营长。1929年8月12日晚间,于蒋介石上海爱多尼亚路十二号寓所担任"外卫"的警卫排某员,受人鼓动贿赂,入蒋寓所准备行刺,被王世和领导的"内卫"拦下盘问并当场识破,随之发生扭打,后刺客被制服,凶器当场缴获。

蒋介石认为行刺事件事出有因,若非王世和领导的侍卫人员机警,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下令改组警卫,在总司令部成立侍卫班,任命王世和为上校侍卫长。

卷入蒋家内部恩怨

王世和与蒋介石荣辱相依、生死与共,自不可避免地进入蒋的核心世界,卷进蒋氏家族恩怨的漩涡中去。其中,尤以蒋介石几房妻妾彼此间的较劲纠葛,最令王世和左右为难。王世和是出身农村的旧派人物,受人点滴,涌泉相报。在玉泰盐铺当学徒期间,王太夫人(王采玉)待这位堂侄甚为宽厚,王世和对王采玉的媳妇毛福梅自然是忠心耿耿,有事必办。

毛福梅成为蒋介石的下堂妻以后,王世和不免有同情弱者心态,对毛氏格外带着几分怜悯与报恩之念。这个悲悯之念日积月累,成为宋美龄长期误解王世和的原因之一。后来,在黄埔军校颇得人缘、被军校学生称为校长夫人的陈洁如,也成了下堂妻。

王世和曾私下里对人说,陈洁如个性笃厚,没有心机,不搞权谋,事事为蒋介石设想,照料蒋无微不至。对待下人,陈洁如也和善慈悲,从不疾言厉色。相较之下,宋美龄则巧于智谋,工于算计,且处处流露出"千金"的骄矜,对下人的脾气很大,公馆服务人员都畏惧她的威严。

1937年4月,蒋经国自苏联回国后,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时,却无缘即刻得见父亲。其实,蒋介石并非不爱经国,而是唯恐表现得过于急切,反令经国遭宋美龄的忌恨。于是蒋介石交代经国回乡读书。这些情景,王世和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

王世和对身边的人说,夫人(宋美龄)对经国、纬国初期皆心存芥蒂,但这本不足为怪,毕竟她当初曾希望育有一男半女。宋美龄担心经国、纬国独占了蒋介石子嗣之爱,所以竭尽可能离间蒋氏父子,这是年轻时的宋美龄"多一个心眼"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