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科技 政协委员林强:科学基础研究 还需再“施施肥”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些地方不是没有科研人才,而是没有足够好的平台提供给这些人才施展才华.""我们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例不足3%,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建议设立一个先导基金,把基础研究这一块做大做强"-1月23日下午,杭州的天阴冷冰凉,而花港海航酒店会议室内的温度却只升不降.致公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们正在激烈讨论着,而引起如此热烈反响的是因为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林强的一份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林强是小组讨论的召集人,谈起基础研究感触颇深:"

“一些地方不是没有科研人才,而是没有足够好的平台提供给这些人才施展才华。”“我们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例不足3%,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建议设立一个先导基金,把基础研究这一块做大做强”…1月23日下午,杭州的天阴冷冰凉,而花港海航酒店会议室内的温度却只升不降。致公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们正在激烈讨论着,而引起如此热烈反响的是因为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林强的一份建议——加强基础研究。

林强是小组讨论的召集人,谈起基础研究感触颇深:“我一直关注浙江省基础研究方面的发展,在我担任人大代表时就已经向大会提议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林委员说,近年来浙江省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 的1.51%增加到2013年的2.18%。

“但是,浙江省目前的基础研究投入还是不够。”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年我省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仅为2.32%,相比北京的11.58%和上海的7.06%有较大差距。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重一般为20%左右。这样的投入水平与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

林强委员说,目前基础研究主要还是要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但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省国家级重点大学却只有浙江大学,国家级科研所就更少了。而平台的稀缺就会导致人才的流失。“浙江并不是没有优秀的科研人才,像屠呦呦就是宁波人,还有很多两院院士都是浙江人。”他说,浙江科研机构的稀缺导致平台太少,很多本省科研人士都去了上海、北京科研比较发达的地区。“这首先不是待遇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平台的问题。”

平台方面的薄弱也会造成高科技企业的外迁。“浙江企业家最头痛的是什么?我们在高校工作时,经常会碰到企业过来问有没有好的成果可以开发。这种企业很多,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成果给他。那怎么办呢?他们只能到外地去买。这样做,首先成本就会提高,其次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但你的人呢?搞这个技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你不可能把这些人都买来吧。

所以就造成很多高科技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外迁。高科技产业就很难发展起来。”省政协委员、浙江物产中大元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小平接过话说,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让企业家发挥作用,“我们企业家现在可以救助贫困学校建立基金,为什么不可以投资基础研究呢?”

“我觉得我们可以发起设立一个壹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基础研究。然后寻找一些领衔人物吸引人才。”胡委员说,政府可以起到一个先导作用,先投一个先导基金,然后再壮大基金会。“我觉得相关部门先出力,然后让企业发挥作用,重点是市场化,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胡小平的这番话得到了众多委员的赞同。致公党杭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吴静看得更透彻。她说,要提高目前浙江供给体系的质量就要搞好基础研究。吴静引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前几天在人民日报上发的一句话: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也就说,基础研究是供给侧的供给侧的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