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惕碚院士、薛其坤院士获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闻中心讯]11月15日下午,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李惕碚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科奖),薛

【新闻中心讯】11月15日下午,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李惕碚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科奖),薛其坤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技术科学奖)。

左起:李惕碚院士、薛其坤院士

本届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提名推荐、初评评选、终评评定的严格评审程序,最终评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9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名,各颁发奖牌及奖金20万元港元。

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与时俱进,实施重要改革,在原有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励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创造和展示出重大效益和价值的科技人才。

截至2006年, 何梁何利基金共进行了十三届评选工作,评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3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639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名。清华共有23位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于一九九四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慈善基金,旨在奖励祖国内地取得突出科技成就的科学家。该基金每年评奖一次,成就奖每人奖金一百万港元、进步奖和创新奖每人均奖励二十万港元。

李惕碚,男,1939年出生,2000年至今任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惕碚院士主持研制球载大型硬X射线望远镜并进行高空气球飞行观测,用准直望远镜实现了对硬X射线天体的高精度成像。

建立银河γ射线的统计模型,给出宇宙线与星际介质作用产生高能γ射线的定量估计。建立解决物理学中稀有事例准确处理问题的置信分析方法。建立估计对象—背景观测结果统计显著性公式,成为超高能宇宙线物理和γ天文实验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建立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时间尺度谱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黑洞高能辐射过程和爆发现象等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薛其坤,男,1963年出生,2005年至今为清华大学长江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院士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GaAs半导体薄膜、宽禁带半导体GaN薄膜生长动力学研究,发展完善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表面再构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清华校友陈梦熊、谭天伟、武平同时获得本届何梁何利奖表彰。

陈梦熊,男,1917年生,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地质地理气象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至今为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咨询委员;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谭天伟,男,1964年,现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1986年毕业于化工系;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青年创新奖),主要从事发酵菌丝体综合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发表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