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宋宜昌新书《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翻看宋宜昌先生点评富勒<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点评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的时候,我总想起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那悲壮的一幕,并相信未来的军事史学家续写 西

翻看宋宜昌先生点评富勒《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点评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的时候,我总想起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那悲壮的一幕,并相信未来的军事史学家续写 西洋军事史时,肯定也会将这一幕记录在书中:

眼看着本国的炮火抵挡不住对方的狂轰滥炸,成千上万的南联盟人,唱着国歌,高呼口号,走上街头,涌向广场。一些大学教师,穿着印有靶标的衣服,聚集到诺维萨德大桥、军工厂和炼油厂等一些重要军政目标附近,誓死用人体盾牌组成血肉长城来抵御美国的导弹。

无关这场战争的正义与否。但这挽救不了南联盟在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的一幕却总显得很无奈和悲怆!

而战争的胜负却已在战前已经注定好了。因为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在经济上,它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牵头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发动的战争。在技术上,它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对中低技术的不对称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约使用的几乎全部是高技术武器装备。

其中,美国陆军的信息化装备比例达到53%,海、空军信息化装备的比例高达70%,美国使用的弹药中,98%是精确制导弹药。北约动用的卫星多达50多颗卫星,大量采用新的C4ISR系统。

整个战争过程中,北约投入了1100多架先进战斗机,其中包括首次投入战场的美国空军中最先进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B-1B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而南联盟空军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

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加之如此频繁的轰炸,足以给实力弱小的南斯拉夫以毁灭性的打击。北约对南联盟持续轰炸了78天,摧毁南联盟军队地面重型武器的30%、作战飞机和防空导弹的50%、严重损坏了南联盟重要的生产、交通设施,最终彻底制服了桀骜不驯的米洛舍维奇,并把他送交到国际法庭。

其实,科索沃战争不过再一次证实了已经被历史上的战争反复证实了的一个真理,战争不相信眼泪,它是靠实力说话的。谁率先占有经济优势,谁率先掌握科学技术,谁能够率先将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转化为战争机器,谁就可能赢得战争。正如一句俗语所言:利剑再利,也战胜不了手枪!

而这正是宋宜昌先生在解读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时的核心观点!宋宜昌先生以富有哲理的清新文笔,展示了战争的画卷,揭示了战争的背景及其演化。他的叙述充满激情、富有诗意。他的叙述也是多角度的。然而,从决定战争胜负甚至霸权兴衰的终极因素上看,经济、科技与战争始终是全书的一条主线,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科索沃战争包括还处于进行时的伊拉克战争证明了这点。而宋宜昌先生在书中是通过进一步梳理富勒的军事史尤其是大英帝国的历史得出此观点的。当今天的美国人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到处插手的时候,宋先生在富勒的基础之上对历史的进一步梳理无疑再次提醒我们:这个如今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的英国,曾经有过自己昔日的辉煌。

据宋先生在书中的描述,18世纪以来,依靠产业革命的推动,英国经济迅速成长。从1760年—1830年,联合王国工业产量占欧洲工业总产量的2/3,它在世界制造业生产中的份额从1.9%上升到 9.5%。以后30年,这一比率又上升到19.

9%,1880年达到了22.9%。在国势极盛的1860年,英国生产的铁占全世界的53%,煤和褐煤占50%,几乎加工消费全球原棉产品的50%。当时英国人口占世界的 2%,占欧洲的1/10,但它的工业能力和潜力相当于全世界的 40%—45%,相当于欧洲的55%—60%。

它的能源消费是美国和普鲁士德国的5倍,法国的6倍,俄国的155倍。它单独占有全世界商业的1/5,但却占有世界制成品贸易的 40%。全世界1/3以上的商船飘扬着英国旗。到1900年时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英国为100,法国为39,俄国为 15,日本为12,中国和印度分别为3和1。

经济基础强大之外,是工业革命呼唤出令西方人激动不已的科技大发展。而也正是科技大发展引发了一浪接一浪的武器革新。蒸汽机船、铁路和火车的发明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运输和作战能力,扩大了动员的空间范围、时间进度。

机器生产使军火工业和军需品工业获得了大批量、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的可能性。雷管火帽和圆锥形弹丸,使步兵战术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坦克的成功应用,曾经帮助英军突破了德军铺设的反坦克壕,以不到4000人的伤亡,消灭了大量德军,仅俘虏就达4000人。

战役结束后,为庆祝胜利,英国伦敦的所有教学名声齐鸣。此外,蒸汽机动力、铁甲舰、螺旋桨推进技术、先进的火炮,先进的通信技术等等,所有这些,都带来了军队战斗力质的跃升。

当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成战争机器时,大不列颠的帝国梦也随之不断延伸。随着战争机器阵阵轰鸣,英国军人豪迈挺进,英国商人也紧随其后将触角迅速伸向全球的各个角落。20世纪初,一位名叫杰文斯的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北美和俄国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奥德萨(今乌克兰城市)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也流人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也遍及印度群岛(即西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成了我们的果园;我们长期占有美国南方的棉花地,现在正把它推向地球上所有的温暖地区……”

然而,盛极而衰。当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在世界上相对地位不断衰落国的时候,其军事实力连同其帝国霸权的衰落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宋宜昌先生笔下的历史就这样与当下的国际现实进行了互证:利剑是战胜不了手枪的!“富足则傲慢”与“落后则挨打”是当今世界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在此事实面前,声嘶力竭的哀鸣只能引来几声同情的吆喝,此外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当然,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宋宜昌先生在解读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提供的其实是一个综合性视角。所以,宋先生强调,尽管经济和技术为战争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然而,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因素却是复杂的。这其中,军事思想无疑担当了经济与科技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

宋先生在书中对此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诠释。写到这里我瞟见了报纸上一个有趣的标题《保卫中国足球的最后底裤》,回想起近段时间中国足球队丢人现眼的表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一个缺乏战略思维、战术落后、精神涣散的军队,尽管武装到了牙齿,同样是一支没有前途的军队。

(《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宋宜昌解读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24.00元)

邮购地址: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