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老将军 开国将军任荣辞世 一生戎马生涯令人佩服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晨,记者从开国将帅任荣将军长子任戎征处获悉:"任荣同志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一百岁".任荣,四川省苍溪

今晨,记者从开国将帅任荣将军长子任戎征处获悉:“任荣同志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一百岁”。

任荣,四川省苍溪县人,生于1917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越,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主动请战参加抗美援朝,担任了近9年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新中国建国后,他又请缨西藏,在雪域高原贡献十六年的岁月。

到了晚年,任荣将军仍一心求学,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孜孜不倦。任荣将军一生共有8个子女,前两个都在战争年代夭折了。

据了解,在1955年至1965年这十年间,我国共有1614名“开国将帅”被授衔。如今,健在的仅29位,军衔皆为少将。其中,1917年出生的任荣将军在今年正式迈入“健在的百岁开国将军”之列……

晚年任荣

任荣出生在1917年9月,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十军师特务队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红军大学政治部宣传干事兼教员。

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营教导员、旅组织科科长,冀热辽军区团政委,东北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参加了辽沈等战役。建国后,任东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1958年毕业于政治学院。

后历任军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武汉军区副政委。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一百岁。

1959年2月上旬的一天,时任朝鲜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的任荣,接到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罗总长在电话里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8年多了,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提出来,要和妹妹邵华一起到朝鲜去为毛岸英扫墓。这是烈属多年来的心愿,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不过,毛主席说,这件事不要大张旗鼓,不要惊动朝鲜党和政府。”

见面后,刘思齐对任荣谈到毛主席时说:“我的父亲身体很好。在百忙之余,他老人家也时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他多次说,是他亲手把岸英交给彭大将军的。岸英牺牲后,父亲很悲痛,我更是悲痛不已,倒是父亲含泪安慰我,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当时,有不少人向父亲建议,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可父亲说,天下黄土埋忠骨,就让他和志愿军烈士们在一起,和朝鲜美丽的江山同在吧。时间一晃8年多了,他让我来替他看看岸英,所有路费和花销,都由他付。

”走过耸立着志愿军烈士铜像的广场,登到最高处的志愿军烈士群墓前。任荣指着群墓前面的一座白色圆形墓说:“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刘思齐和邵华眼泪立刻夺眶而出,急奔过去,双双跪在墓前,双手抚摸着墓碑放声痛哭。

“岸英,我来看你来了,代表父亲来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来晚了… …”刘思齐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声,极度的悲伤使她几次差点晕倒,她要把埋藏在心底对岸英深沉的爱和思念,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全部倾泻在墓前。又过了许久,任荣怕她俩哭坏了身子,就和两位女陪同人员把仍痛哭不止的刘思齐姐妹连拉带劝地搀扶起来,沿着毛岸英的墓缓缓绕行一圈。

任荣的儿子任戎征回忆道,“记忆中的父亲过年过节基本上没有在家呆过,新中国建国后,他担任了近9年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后来父亲去西藏工作16年,只休过一次探亲假。母亲一人在北京,同级别干部的家属,有些住在部队里,还会有警卫或炊事员等,而我母亲在北京一个人住,既没有警卫人员,也没有工作人员等。”

谈及自己的童年,任戎征回忆称,年幼一起上学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将门之后,“比如,陈锡联上将的儿子陈再强,赖传珠上将的儿子赖克游,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宜,王平上将的儿子范晓光(随母姓)中将,都是我的同学。那时候,我们都穿着洗的发白的旧军装。

父母穿完了儿子接着穿,哥哥穿完了小弟弟再穿,都是这样的。但大家从不会谈论父亲的官职大小。”在教育子女时,任戎征也秉承了父辈的传统,“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没有一个是会去借父亲的光去升官发财的。而我们的子女也会觉得谁谈论父亲的官职大小都是非常低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