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呼风唤雨 叶笃正:呼风唤雨 气象之侠

2018-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1月,叶笃正以他"呼风唤雨"的不凡成就,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1月,叶笃正以他“呼风唤雨”的不凡成就,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出没于山林、身手不凡的“侠行客”,金庸小说中不乏这样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 “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气象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气象预报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观天象,识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就是气象学家干的活。自古至今,气象研究者的目标,似乎就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中。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获得2005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就是这样一位“侠”。 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间恰恰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他的最爱。

欣赏武侠小说,领略侠者风范,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惊险的侠客处境中,一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一来可以松懈一下脑子,二来也受启发。我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头的某些侠客,比如,你以为他已经死了,却忽然一下子又出来了,真是绝处逢生。

做科研工作也常常如此,想了半天,觉得不行了,却又柳暗花明,冒出灵感的火花。”

至于为什么会喜欢武侠小说,叶笃正也有观点:“脑子必须用,否则会生锈,如果绷得太紧了,弦就要断,因此要张弛有度”。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

“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研究青藏高原气象,指出围绕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由它们汇合而成的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严重地影响着东亚的天气和气候,并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

后又通过对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分析,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凭着这一热一冷之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包。

叶笃正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即是如此,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解释,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叶笃正的侠智“秘笈”还有: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他与陶诗言等气象学家发现东亚和北美环流在过渡季节(6月和10月)有急剧变化的现象。他们还证明了阻塞高压在持续异常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

这些发现和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

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金庸在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叶笃正便是一位爱国侠者。

1949年,在美国结束学业之时,他因为成果卓著,博士论文引起美国气象界的关注而得到一份年薪4300美元,在当时已属高薪的职位,但是他选择了回国。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

”罗斯贝被他炽烈的爱国之心所感动,答应帮他拿到签证。1950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

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工作地点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提起当初白手起家的经历,叶笃正似乎不觉得苦,而是沉浸在当时踌躇满志的情绪中。

侠者之所以行侠,往往是因为对世俗乱象疾恶如仇。

叶笃正忘不了青年时代所见到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忘不了张伯苓校长带他进行社会调查时所见到的民族悲剧,忘不了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在芝加哥遭到白人蔑视的境况。这些都催生着一个侠者科学家的意气风发。

“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踩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现在我们站起来了,这两种感觉可不一样。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是从过去过来的,对于国家这个概念有很深感受,我要为国家做事。你们现在要把这个概念树立起来,为什么要创新,这是在为国家创新,为什么要执著地把科技搞上去,是为国家做事。

”建国初期,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组,叶笃正与顾震潮、陶诗言、杨鉴初合称为“四大金刚”,又与曾经是芝加哥学派中坚力量的郭晓岚、谢义炳一同被称为气象界“三绝”,他们的探索与努力使得“文革”之前的中国气象学在东亚遥遥领先。

众所周知,气象学的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成年累月的时间和精力,所得到的却只是抽象的数据。

经由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又不知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被证实。也许一个宏观的气象理论的提出和证实,对人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却又似乎毫不相干。

然而,叶老却一生都在默默地为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以一个气象学家的独到眼光关注着我国的经济与民生,关注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自然灾害后的保险索赔,研究可以量化的未来,让人不能不叹服和尊奉他为科学领域的侠之大者。

叶笃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改革开放,使进入古稀之年的叶笃正将气象研究的眼光,从祖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发展超脱出来,放眼全球,放眼全人类,将侠者的境界提升到了极致。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使他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如今说起“全球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也对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些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只是普通人还意识不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就连一些气象专家也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

叶笃正顶住了不被认可的压力,将这一气象研究事业推行到底。

由此看来,大侠之所以有大智,是因为他有更为博大的胸襟,更加宽宏的气度。叶笃正自己也说,研究全球气象对全人类的影响,是自己做出的最大贡献。正是因为有这样大侠大智的胸襟,2003年,叶笃正又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种彼此的交叉互动,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至此,叶笃正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 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此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