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黎川县杨刚 中田乡(江西黎川县辖乡)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田乡,解放早期 中田乡属黎川县第4区,1958年成立中田人民公社,1958年冬因修建洪门水库并入龙安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1968年又

中田乡,解放早期 中田乡属黎川县第4区,1958年成立中田人民公社,1958年冬因修建洪门水库并入龙安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1968年又并入龙安公社,1971年再次恢复中田公社,1984年改成中田乡人民政府。

中田乡下设7个行政村,乡属单位有财政、地税、粮管、邮政、电信、供电、6所,中学、中心小学和农技、农机、水利、人口计生管理站,和信誉、供销两社。中田乡境内区域面积136.25平方千米,所辖河东村、中田村、营前村、公村、竹际村、潢源村、会源村7个行政村,9107个村小组,散布于63个自然村,2004年底人口13754人,耕地面积11000亩,山地20.

5万亩。2005年中田乡工农业总产值8970万元。

黎川县中田乡中田乡境内山清水秀,景观奇特,从中田顺水而流,洪门库区数10千米至洪门大坝山水娟秀。景观奇特,是水上旅游开发的理想景区。在明、清时期高中进士有30余人,现代的名人有陈丰端、陈裕琪、陈本真、席殊、博士后付卓,中田乡籍学子每一年向国家输送大学生45⑹0名。文化古迹有鲁家祠堂等地。

中田乡培植水产养殖产业。中田乡的特点和优势就是水面大,中田乡可养水面达1.5万亩,而且水质好,无污染,水产条件得天独厚。为了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中田乡把开好“大水面”作为强乡富民的1项支柱产业来抓。具体做法:依托中佳水产开发公司,扩大公司 农户的联结范围,提高水产附加值,独立洪门库区绿色水产品牌;依托道子山、渡头、尧家岭等养殖基地,弄好各类鱼种的精养;抓好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弄活水产品流通,使之成为全县水产品的集散地。

做大做强南丰蜜桔产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依照统1计划、连片开发、便于管理、范围经济的原则进行开发,在现有种植面积3000亩基础上,争取开发荒山种植南丰蜜桔 中田乡3000亩。

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引发南丰蜜桔技术人材到中田乡联合开发,聘请老师授课传送技术,培养本土人材,提高种植技术,构成开发势,带动相干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后劲。强力打造烤烟产业。依照县委、县政府发展烤烟产业思路,不断壮大中田乡烤烟产业。

确保种植面积750亩,力争1000亩,收购烟叶2000担。中田乡烤烟生产步入万担乡(镇)先烈。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使现有水面、山地、耕地向种养能手集中,支持应用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提高种养范围和经济效益。

做优做强食用菌产业,种植品种由之前单1的茶菇发展到竹荪菇、蘑菇、杏鲍菇、大田菇等多个品种,中田乡种植食用菌达500万筒。5是扩大水产养殖范围,提高水面养殖效益。

通过深水区网箱养殖、拦河筑坝、拉网、围库等扩大养殖面积,扩大良好品种和立体养殖,提高经济效益,中田乡养殖面积达1.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700吨,产值达250多万元,利用水面养鸭800万羽,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1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动。中田乡新农村建设点有琪路坑、进贤3村和昌家山3个点;2是实行“民心” 中田乡工程,积极其大众办实事。完成了公村——潢源、公村——竹际、潢源——会源的路基改造,水泥硬质化工程下半年行将开工;为10个自然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近1000余人口饮水难问题;兴建水利工程5处,桥涵3处;完成了公村村的烟水工程,使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进1步改良;3是计划生育工作巩固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之内,环、孕检和4术到位率达95%,完成2女户结扎5 例;4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农村低保143户共294人,发放补助7.

8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助9万元;5是妥善处理大众来信来访,尽力将上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未产生1起重大群体上访事件和安全事故;6是乡镇面貌焕然1新。在乡镇范围内展开“5整治、3建设”活动,让大众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争做文明市民。

老亭新村位于河东村,离县城12千米。自然村现有70户,280人,建设用地面积14600平方米,耕地60.8亩,林地980亩,现有劳动力127人,主导产业以蜜橘为主的果业500亩,水产养殖500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依托果业和养殖业。2007年人均纯收入4080元,比上年增加650元,增长17%。

中田乡做好农村党建工作。1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1到抓好发展上来,统1到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上来,统1到拼搏奋进、真抓实干上来,统1到开辟创新、勇于探索上来,进1步凝聚起万众1心奔小康、万难不屈谋进位的强大精神动力;2是切实加强干部工作风格建设,提高工作效力、工作效能、工作效益、工作效果;3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战役力和凝聚力。

邮编:344601 区号:0794

2006年,全乡工业总值到达了11315万元,比2002年增长2.7%,财政收入完成171.9万元,比2002年增长24%,农民人均收入到达了3935元,比2002年增长了1231元,文教卫生、财贸工交、民兵、青年妇女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工作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1)大力实行科技兴农战略和惠农政策,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剂,增进了全乡经济的稳步发展。

全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关于“3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牢牢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求真务实地做好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这篇文章。有效的调动了全乡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

1、立足乡情,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增进经济延续快速发展。

我乡从加强和优化常规农业的基础地位入手,积极引导大众加大产业结构调剂力度,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建立,培植了1批优良、高效的特点农业产业,有效地增进了全乡经济延续稳定的发展。

1是兑现优惠政策,推行良种良法,使食粮总产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农税减免和种粮直补等到优惠政策的落实,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6年我乡新增水稻复种面积2600多亩,通过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的良种良法的推行利用,全乡食粮总产到达了6300吨,仅种粮1项农民人均增收近100元。

2是实行“山上再造工程”,建立“绿色银行”。我乡捉住库区开发等扶助政策和机遇,结合林改政策,大力做好了造林种果文章。5年全乡共完成造林16600多亩,全乡封山育林面积15000吨,其中营建用材林6000亩,落实退耕还林面积2600多亩,重点扩大南中密桔种植8000亩,构成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

3是做大水产养殖范围,提高水面养殖效益。我乡水面积1.5万亩,5年来水面养殖面积增加到9200亩,并大力推行网箱养殖、人工投饵等技术。引进了1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鱼种,使我乡水产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去年水产品总量到达1500吨,总产值到达525万元。

4是做强畜禽养殖业,夯实全县养鸭基地的地位。充分利用果园和水面面积大的优势,大力推行猪——沼——果模式,2006年全乡利用果园养殖3元杂交商品猪1.3万头,全乡年均销售鸡鸭150万羽,利用水面、稻田养鸭100多万羽,逐渐构成立体种养的生态格局。

5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弄好技术服务,快速发展烤烟业和食用菌产业,我乡烤烟业从无到有,2006年全乡栽种烤烟800亩,实现税收19万多元,食用菌产业产种茶菇800万袋,竹荪菇500亩。使我乡产业结构调剂跨进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支柱产业优势在农民增收中突显成效。

2、全乡主攻工业,繁华发展第3产业

乡政府1直把主攻工作业作为拉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1是通过企业转制,注入活力,激活了老企业。2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本乡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了种养、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

同时,在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诚信上下工夫,把“亲商、为商、富商”落实到行动上,吸引了很多客商来我乡投资,5年来逾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2005年我乡引进外商企业4个共投资近300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招商引资工作名列全县第3,遭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3是继续扶持和鼓励当地大众创办私营企业和服务行业。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使全乡大众创办私营企业和从事生产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纷纭表示回乡办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