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为何恨康生 揭秘陈云晚年为什么悔恨呢?起底陈云晚年对毛主席评价(图)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担起新中国"掌柜"重任 殚精竭虑替国家"理财"陈云从商务印书馆的一名学徒,到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的"掌柜",从过去一个区域的财经工作负责人,搞"小摊摊",到主

担起新中国“掌柜”重任 殚精竭虑替国家“理财”

陈云从商务印书馆的一名学徒,到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的“掌柜”,从过去一个区域的财经工作负责人,搞“小摊摊”,到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领导人,搞“大买卖”,他一生都与算账、算盘结缘。在陈云心中,算盘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不断升华,早已不是青少年时期为谋个人生计,而是殚精竭虑、锱铢必较,为国为民打“大算盘”。

正因如此,他成为共产党内有口皆碑的“财经专家”、“红色掌柜”。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性,陈云说:“吃饭穿衣,就是一件大事,一件难事。

”陈云长期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困难关头,人们总是希望听到陈云的意见,他也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提出平反冤假错案 曾力主邓小平复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陈云与邓小平等党内其他同志一起,做了几件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起关键作用的大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粉碎“四人帮”不久,基层干部和群众中存在一些议论。党内许多同志在“两个凡是”这个敏感问题上不敢或者不愿意冒险与中央领导唱对台戏。

在这种情况下,陈云挺身而出,两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陈云还从几件事情入手,提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在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党内民主风气初步恢复之后,党内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了充分表达。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也看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已经成为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共识。

一生坚持廉洁律己 对家人实行“三不准”

陈云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典范。他严于律己,不居功、不自恃,不收礼、不吃请,对家人实行“三不准”。有一年冬天,北京的气温骤降。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

陈云却很坚决地推辞了: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为了使子女树立起清正廉洁的思想观念,陈云一直教育子女要像普通人家的子女一样学习生活,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不沾染不良习气。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局党组织重要领导职务的陈云,就向亲属子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约法三章”: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

毛泽东和陈云相识于中央苏区。长征开始后,陈云通过负责后卫掩护、指挥抢渡金沙江、参加遵义会议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据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长征期间,中央没有具体分工陈云管哪一方面的工作。哪里需要人,中央就派他到哪儿去。毛泽东等中央纵队的领导同志都认为陈云很有能力,善于指挥,部队也信服他。后来,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毛泽东又多次对陈云的工作方法及显著成就进行表扬,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毛泽东眼中陈云的独特风采。

在善于团结干部方面“陈云同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938年7月16日,毛泽东对八路军留守兵团负责干部讲话时说: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领导主要应注意和发扬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方面,消极的批评和斗争少一点。发扬人家的长处,不要夸大坏处。这一点,陈云同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讲上述这段话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时间还不到一年。1937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陈云并转共产国际书记处:“全国工作大开展,领导干部不够分配,请即刻将陈云、赵荣、邓发、李立三、吴玉章、滕代远、陈铁铮、陈潭秋、高自立、曾山等诸同志派回中央工作。

”十几天后,陈云就同王明、康生等同机抵达延安,并在机场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欢迎。此时,党的建设正面临着如何把以农民、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党改造成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让党的建设适应新的斗争形势需要,如何把党从长期“左”右摇摆的错误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及如何在经历革命重大挫折和失败后维护党的权威和团结统一等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