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基院士回母校演讲 王广基院士昨回母校演讲有望在家乡培育两种“药用植物”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去年年底,王广基当选中科院院士,本报对此曾予以报道."院士不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当了院士后,我感觉到责任很重大."提及当院士后的感受,王广基微笑着给予上述

去年年底,王广基当选中科院院士,本报对此曾予以报道。

“院士不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当了院士后,我感觉到责任很重大。”提及当院士后的感受,王广基微笑着给予上述回答。他说,目前工作重心仍在科研,正在组织几个课题,希望为人民、为大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王广基所说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是什么呢?“比如雾霾,大家都很关注,你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治理雾霾方面。其实,雾霾污染治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根据英国、美国的经验,也许要30到50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想研究一下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他举例说,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某个数值时,人暴露在这样的雾霾中,多长时间会产生多大的危害,这就是他想要去研究和说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大概’,我要用科学数据去说明。现在,我的工作重心之一正是组织这方面的课题,通过药物动力学的原理研究,把雾霾如何进入人体、危害怎样形成研究清楚。”

当选院士的王广基在研究雾霾之外,还在和人类的“宿敌”之一——癌症打交道。王广基告诉记者,他目前还在从事一些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其中,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或许会给治疗癌症等绝症提供更好的方式和更有用的药物。“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取得一些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

“现在我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是从细胞水平来研究药物作用的机制。药物的作用靶点是在细胞里面,我们光看到了血液里面药物的变化情况,没有考虑到细胞,药物特别是靶点在细胞里面的处置过程,而这一块是一个新的方向,在国际上也是新方向。”记者了解到,这也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一种新方式——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之一。“我们也希望在这一方面有新的项目。”

王广基还透露,他在人代会上提出:政府应该加大防治雾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措施。“这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民众,所以也需要我们科学家去努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王广基的研究项目很“接地气”。“最近,在研究两种药用植物在扬州的开发,一种是薏仁,一种是黄秋葵。”王广基透露,这一项目目前正在和开发区洽谈合作,推进如何尚不确定。“但这两种药用植物在扬州的种植,对扬州发展大健康产业很有帮助。”

“从个人来讲,我也希望我的研究能回馈家乡。”王广基告诉记者,扬州发展健康服务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座生活宜居的花园式城市,扬州的健康服务业是很有特色的,而大健康产业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今年政府报告中也谈到这个问题。”王广基说,他对扬州发展大健康产业很有信心。

“现在的扬州跟我小时候比,变化翻天覆地。但我觉得,在城市的管理上还要更加规范。虽然扬州人文气息浓厚,但规范性还不够,做什么事情都规范,才能树立城市形象。”

研究之外,王广基昨天谈得最多的是母校扬州中学对他的影响。他说,自己今日从事药学研究,包括当年爱好化学和生物学,都源于母校的培养。

“我觉得扬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扬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潜力很大,我觉得这是一个特点,扬中要继续发扬学风,不要用应试考试来束缚学生,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王广基回忆自己求学时说,当年的扬中学习氛围很轻松,从来没什么压力。“在这种氛围下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被分数束缚,大家也不再为分数焦虑。所以,学生为学到东西,会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王广基回忆说,自己对生物学和化学的兴趣,都来源于求学时老师的教导。“一位生物老师徐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但教我们科学知识,还带我们跑到河里逮蝌蚪逮青蛙,这让我对生物很感兴趣。”

扬中毕业后的王广基去哪了?“我们当时没什么选择,是大学选择了我。当年上山下乡,我被招到中国药科大学,因为对生物感兴趣,而药学是生物学和化学结合的产物,所以我学了药。这40年来,我从不停歇钻研。”

王广基还谈起家风。“老老实实做人,好好学习,学不好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父母一辈子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让我从小学会了踏实。”

“我们的父母当年都是自己奋斗起来的,所以对我们的影响很深,像我父母亲因为家庭的情况,16岁就开始工作了。那时父亲在邮局工作,主要负责打电报,这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他都是自己学会的。”王广基打趣说,一家人都从事技术活,没有当官的。

“尽管如此,我的童年还是非常愉快的,从来没有任何压力,考中学也靠自己,父母不过问。我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考中学,非要用钢笔写字,那笔质量不很好,还要自带墨水去考试,考完了还要拿着墨水再去考第二场,各种艰难只有自己清楚。但是当年,我们没有那么多压力,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不要给学生太多思想负担。”

如此家风,如今也在王广基的研究中烙下印记。“我们研究的过程都非常艰苦,有时做完一个实验,我就发誓再也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了。但休息一阵子缓过气来,仍然会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王广基笑着告诉记者。“实验非常非常累,有一次在国外学习时,连着48小时呆在实验室。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保安看到窗户里有灯光来检查,很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你还在这里?”

父母的鼓励,让王广基一直不断努力。“永不停滞,决不放弃。”王广基铿锵有力地说出这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