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宪宠辱不惊:和老公陈道明的幸福生活(照片)

2017-1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革”结束那年全国恢复高考.恰巧北京广播学院在门头沟壑有个招生点杜宪报名参加了考试没想到她还被厂里的人说中了--天生是块播音的料.就这样,杜宪在23岁这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杜宪和陈道明照片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杜宪去探望在天津人艺工作的舅舅.舅舅得知20几岁的外甥女还没有对象,就决定把本单位的一个叫陈道明的小伙子介绍给她.第一次见他,是在我舅舅家.那时,我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因为我过去从没有见过什么人.但见到陈道明时的那种一见钟情的奇妙感觉,让她在瞬间就忘却了自己少女的羞涩. 她觉得陈道明尽管比

“文革”结束那年全国恢复高考。恰巧北京广播学院在门头沟壑有个招生点杜宪报名参加了考试没想到她还被厂里的人说中了——天生是块播音的料。就这样,杜宪在23岁这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杜宪和陈道明照片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杜宪去探望在天津人艺工作的舅舅。舅舅得知20几岁的外甥女还没有对象,就决定把本单位的一个叫陈道明的小伙子介绍给她。

第一次见他,是在我舅舅家。那时,我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因为我过去从没有见过什么人。但见到陈道明时的那种一见钟情的奇妙感觉,让她在瞬间就忘却了自己少女的羞涩。 她觉得陈道明尽管比自己小一点,但一表人才,挺斯文的,似乎就是自己在冥冥中一直等待的那个人。而陈道明觉得杜宪端庄大方, 气质不凡,对她的印象也不错。

他们认识的第二年,陈道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两人一星期见一次面。

刚认识杜宪的时候,杜宪还在北京广播学院当学生,而在天津人艺当演员的陈道明始终觉得自己矮杜宪半截,于是就暗地里攒着劲儿,发奋要考上一个好学校。他还真争气,在两人认识的第二年,他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如今,杜宪和陈道明的事业都非常红火,双方老人与他们一起生活,相互照顾,女儿又懂事又出息,非常幸福。

前不久,一个记者采访陈道明,迂回到了杜宪那里,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国的男演员谁最棒?陈道明能否算第一?”杜宪温良依旧却滴水不漏:“中国的男演员谁第一我不知道,我们家的男演员陈道明第一。”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经说过陈道明只肯在戏里低头。陈道明一直有个观点:每个人的家都有自己的一扇防盗门。因此多年来,他并不愿把这扇门敞开让人窥视,任人评说。婚姻的生活一点一滴对陈道明来说都弥足珍惜,他静静的爱着妻子杜宪和女儿……

岁末年初,随着影片在内地及港台的上映,著名影星陈道明在一次的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此时,他的妻子杜宪却从他一直热爱的传媒业悄然引退,在家里做起了影帝丈夫的"全职太太"。其实这么多年来, 杜宪经历了太多的风起云涌和人生波澜。无论辉煌还是落寂,她一直保持着一颗笑看花谢花开的平常心。是陈道明的爱给了她最真实的依赖,而她的这一份宠辱不惊的大家气度着实让陈道明为之痴迷……

陈道明一般予人的印象,是偏冷的气质,不易接近。而恰恰是这类男子,心中有焰火一般的情意。只不过,他只为一个人燃烧。你只要选择爱他,他只要选择了爱你,你们的一生就是注定的事情。杜宪呢,非常淡泊、恬静、温和、柔顺的一个女子。恰恰是这类女子,有人所不及的大勇,有人所不及的言人之不能言,有人所不及的虽万千人吾往矣。

陈道明是道家气质为主,夹杂儒法,这个人呢,爱隐逸生活,名言“独处是一种美德”,但是黄老之术也是有的,所以目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他还是懂得走市场化道路的。

杜宪则是有大慈和大悲悯的佛家气质,杂以儒家之平实、道家之清风。这是很迷人的一个女子。我指的迷人,更多还在,她那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的宗教感。这是很叹为观止的。

这一对啊,几乎是空前绝后世间少有了。只有杜宪配的上陈道明,也只有陈道明,才配的上杜宪。

         重回荧幕 加盟凤凰卫视

杜宪照片

2000年时,杜宪在凤凰卫视露面只有半年多,但网站上的追星者已经不少。一位"北京某观众"说:"杜宪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她再现凤凰台重新让我记忆起她当年主持节目的风采。

"另一篇未署名的文章细述了他"发现杜宪"的场景:那天是2000年1月11日,百无聊赖地在一堆电视台里翻来翻去,最后还是停在凤凰卫视--当时正播放《地球的故事》,"女主持人站着解说,甜甜的笑容,老练的声音,似曾相识,直到一集结束后字幕里打出名字--啊,是她,就是她!杜宪!……她消失了十年,据说经历坎坷,甚至曾经在食堂卖过饭。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杜宪在1992年离开了中央台。她后来用文字追述了当时的心境:

"1992年是我砸铁饭碗的一年……我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条保存了下来,注明:1992年6月。当我办完手续,明确了铁饭碗确确实实换成瓷饭碗时,努力让自己体会了一阵,没有多少特殊感觉,淡淡的有那么一点后顾之忧。但一转念,不就是最不济了,到晚年穷困潦倒,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吗?还指不定能不能活得到那时候呢。想不了那么远了。"

这一年的最后三个月,杜宪以访问学者身份呆在美国,后来就有了一本叫《我在美国106天》的书。美国之行对刚刚卸去公职的杜宪实在是一种放松和休息。开阔了杜宪的胸襟,使她对人生更多几分豁达。书是一种见闻式随笔,真实、亲切、自然,时不时跳出一些幽默,并不像她自我评价的"文采不够飞扬"。

从美国回来的杜宪一头扎进商海。那10年,只要有朋友劝她出山,她就调侃:"你们鼓动我,老说什么"再展雄风"啊,我说甭雄风了,现在还有什么雄风啊。你们把我鼓动出来,想毁了我一世的英名!"但凤凰台还是把她的"英名"感动了。"凤凰台在方方面面做了许多工作,费了好大劲儿,我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凤凰台的节目主持人,个个是一把好手,竞争激烈,但杜宪心态平和。"如果我初出茅庐,竞争心可能很激烈,因为要打天下,竞争不过别人,就可能被淘汰。我现在不是这样,我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你现在让我作,我就把我这点余热奉献给凤凰了!"

在同凤凰台领导谈话时,杜宪说:"你要让我跟年轻人似的,去主持一种娱乐节目,肯定不可能。"

凤凰台领导说:"不不不,我们请你做的是个环保节目,一个比较严肃的节目,要有份量,太稚嫩太年轻的,谈这种话题反而不合适。"

从此,每周5次,每次15分钟,杜宪亮相凤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各种媒体立刻"扑"上来,欢呼她"端庄、大方、自然、亲切、平而不淡"的主持人形象再现荧屏。观众更是热情似火,他们根本不在乎杜宪主持了个什么节目,他们"锁定"她的节目,不是要看"地球",而是要看杜宪。甚至为她的主持节目时穿什么衣服"瞎操心"。杜宪很在乎女儿和丈夫的看法,可惜这两个"家里人"十分吝啬他们的评价。

"我女儿说,哟-妈,你主持的这是什么节目呀,一点儿都不好看。她要看的是卫视音乐台,狂歌劲舞的那种--追星呗!""而陈道明呢,我怀疑我后来做的节目他可能都没看。但开始试录的那盘带子他看了那么一眼,说了两字:"还行。"这就完了。但对我来说,他这两个字却是我节目的通行证。”(世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