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领头人王廷江:二次创业建小康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实际上,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的村办企业--华盛江泉集团的业绩多年来一直在稳步上升,但王廷江不是一个满足现状的人.让他颇为得意也颇费心血的二次创业,就是要让华盛江泉集团有个大突破.他意识到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做大做强,需要加速延伸产业链,培植新的增长点.从2002年初开始,热电厂.电解铝厂.钢铁厂.焦化厂.油脂厂等5个项目相继破土动工,总投资超过30亿元.这些项目正陆续建成投产,今年将实现产值翻一番,达到60亿元,明年将再翻一番.产业链的拉长不仅壮大了规模,也实现了集团内各企业的互补,大大降低

实际上,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的村办企业——华盛江泉集团的业绩多年来一直在稳步上升,但王廷江不是一个满足现状的人。让他颇为得意也颇费心血的二次创业,就是要让华盛江泉集团有个大突破。他意识到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做大做强,需要加速延伸产业链,培植新的增长点。

从2002年初开始,热电厂、电解铝厂、钢铁厂、焦化厂、油脂厂等5个项目相继破土动工,总投资超过30亿元。这些项目正陆续建成投产,今年将实现产值翻一番,达到60亿元,明年将再翻一番。

产业链的拉长不仅壮大了规模,也实现了集团内各企业的互补,大大降低了成本。王廷江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热电厂解决了各企业用电问题,焦炭可供应钢铁厂、地砖厂及煤气公司,剩余的电用于发展电解铝,铺设铁路解决了运输问题,建设项目都用自己的建筑公司,下一步还要在外地投资开发电厂专用煤矿。

王廷江二次创业的底气来源于敢想敢干的魄力和多年积累的经济实力。2002年,考虑到电厂所需煤炭的运输问题,王廷江决定兴建自己的运煤专线。仅用不到200天时间,一条长13公里、投资9000万元的华盛铁路专线建成通车,每年降低运输成本5000万元。

现在,华盛江泉集团成为拥有36家工业企业、总资产达60亿元的企业集团,并连续两年跻身全国500强企业之列。另外,它还是全国惟一一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村办企业。

王廷江和沈泉庄人的第一次创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王廷江刚把自己价值420万元的白瓷厂和180万元的资金献给村集体,带领群众苦战3年后实现了第一次跨越。1992年,全村完成工业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1750万元,全村400户中有256户住上了别墅。

两次创业,王廷江的感受也有不同。他说,首次创业时不容易,沂蒙老区当时工业基础差,上的大都是低水平、粗加工的项目。但那时企业少,钱好赚。现在,公司逐渐发展到高端市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层次提高了,但市场上对手也强了,竞争非常残酷。因而,王廷江总结出,在商海打拼,任何时候都得有危机感,危机中也往往蕴藏商机。

商海浮沉变幻,企业不断壮大,但在沈泉庄村干部群众眼中,王廷江身上那股干事业的拼劲没变,村支书的本色也没有变。尽管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在外地,但每次出差回来,他都要先到车间转转心里才踏实。王廷江还保持着每年春节给村里老人拜年的习惯,3.5万名职工的工资从没有拖欠过一天。

“赚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富起来。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给国家多交税,给群众谋更多的福利。”他说,第一次创业让沈泉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二次创业就是要实现全面小康,让老百姓的生活与国际水平接轨。他们分别投资250万元、3000多万元的老年公寓和华盛实验学校建成后,村民享受到了免费养老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现在,沈泉庄村民都住上了户均2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通上了暖气,每百户村民拥有手机150部、电脑50台、小轿车30辆。

王廷江告诉记者,前些年,受经济大气候的影响,企业效益不是太好,给村民的福利不够高。这几年,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到了给老百姓多些回报的时候了。村里正在计划给每个村民发放每月不少于300元的福利,年内就能实现。今后,还要逐步完善村里的环境卫生、运动、娱乐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