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梨园情—访李维康、耿其昌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演员中,如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李维康是其中一员.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

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演员中,如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李维康是其中一员。

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极佳,12岁登台便崭露头角;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即成为尖子学员;毕业后进入名角云集的中国京剧院,出演《平原作战》中的“小英”,让人们领略了她的风采;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风靡神州,她出演剧中人物韵梅,其京剧之外的演技令人惊叹;京剧《蝶恋花》、《恩仇恋》、《秦香莲》等一出出新老剧目,更是被她演绎得红遍全国,并相继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金唱片奖、中国文联“世纪之星”等一大串荣誉称号。

舞台上的李维康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圆润细腻,其行腔运气博采名家之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委婉深沉、清新俏丽”的特有演唱风格,被誉为“声腔革新能手”。在9月底黄山市举行的“京剧名家寻根演唱会”上,记者见到了与舞台形象一样清新精致的李维康。

李维康今年正好60周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她告诉记者这是第二次来安徽,但这次来黄山是来寻根,意义非同寻常。“京剧的祖先是徽剧,正是徽剧开放、博大的胸怀,才使徽班进京后经过徽、汉合流形成了京剧。

”李维康说她是怀着敬慕和感恩之情来黄山的,她认为这次来寻根就是要让所有京剧演员都知道京剧的根在徽州,就是来学习和弘扬徽剧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开拓创新的精神。她说,徽、汉合流才有了京剧,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继承创新、和谐共生的关系,这就教育和启迪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要相互虚心学习,学会相互补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创造力,发扬光大民族艺术。

说到李维康,便不能不提到她的丈夫和搭档耿其昌,这对夫妇同龄、同学、同班、同事,同为一代京剧名角,同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同样的舞台上,他们一生一旦,珠联璧合,很难得地40多年来用同样的调门,你一句“怕你一去不回还”,我一句“快马加鞭一夜还”,深情款款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也传送出一段举案齐眉的佳话。

李维康夫妇师从百家,无门无派,一个熔梅、程、张于一炉,一个是兼容余、谭、杨、马、奚各派之长,两人都酷爱京剧,痴心不改。上世纪80年代末,这对夫妇勇敢地打破大锅饭,带头组团承包赴全国各地商演,一干就是7年。长年累月全身心投入创作演出,使李维康的身体严重透支,1995年,李维康因病做了两次手术,以至于到现在还无法坚持整场演出。

从12岁登台、稚嫩而灵秀的一招一式,到青春盛年的“一枝花凝晨露盈盈绽放”,如今步入到雍容华美、淡定从容的金秋时节,李维康的艺术生涯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记者吴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