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森双星 柴永森接掌双星 文化、经营难题待解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济观察报 记者 庞丽静 50岁的柴永森接掌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职务已经一个月.这一月中,他除了召开各级各类专业会议,就是走访基层了解情况.熟悉柴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庞丽静 50岁的柴永森接掌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和总裁职务已经一个月。这一月中,他除了召开各级各类专业会议,就是走访基层了解情况。

熟悉柴的人不免为他捏把汗,这位有着近30年海尔文化烙印、讲求国际化和开放心态的双星集团新任董事长,在72岁的老一代企业家汪海退休之际、接掌汪海几十年精心打造的有着儒道佛传统文化理念、讲求"忠孝"文化的双星。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文化碰撞,如何把这家国企驶入国际化快车道,都成为柴永森的待解难题,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青岛思锐伟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可锋对经济观察报称,随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陆续退出,个人影响的痕迹会越来越少,机制运作的成分会更浓重,需要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柴永森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怎样塑造新班子凝聚力,文化冲突和融合;双星集团总体战略定位的重新审视;如何重塑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等,这些都是待解难题。

文化相融难

在青岛双星5月2日公告之前,柴永森4月中旬就已经到岗工作。但员工对于新总裁的接受似乎还需要一段时间。

双星集团一位部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称,不要跟我们提海尔文化,虽然新总裁是海尔来的,但我们不知道海尔文化,只知道双星文化,汪总裁虽然退休,但是双星人对他的感恩还在。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按照年初定好的发展思路在进行着。

50岁的柴永森历任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黑电集团、空调集团总裁,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职。经过青岛市政府任命,接班汪海成为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对于柴永森上任后,正在做的具体事情、工作要求和工作思路,无论是双星集团的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生锡顺还是宣传部负责人等,都表示不方便说。

汪海精心塑造的双星文化,一个重要特点是讲求以孝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双星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将二十四孝搬进企业的。4月13日汪海在青岛黄海学院演讲时表示,以孝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延续现在,是因为孝文化符合做人的基本规律和标准。

今年2月18日,为期5天的双星集团管理骨干培训班规模空前。全国各地的工厂大区骨干也都参加了培训,共设25个分会场,1300多人参加。培训主题就是弘扬传统文化问题。《弟子规》成为学习的一个重点。

双星集团员工也从不掩饰对于企业和汪海个人的忠孝之心。双星集团一位高层表示,我们许多人乃至孩子都在双星工作,都沐浴着双星品牌和总裁(汪海)的恩泽。每个骨干员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名誉和家庭幸福,都是总裁、都是双星这颗参天大树荫佑的结果。只有以感恩双星、感恩总裁之心,秉持孝忠义之心,来做双星人,做双星事。

双星文化,很多也都是是按照"汪海语录"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带有个人崇拜色彩的文化曾经受到外界质疑。

王可锋表示,任何一种现存的企业文化,能够传承下来,肯定就有着积极作用。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与时代能否跟进的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需要某一种文化,是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文化没有好坏,不同发展阶段,某种文化是否能匹配很重要。适应当时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就是好的企业文化。过了一个时点,如果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就是要重新修正的文化。

汪海1974年进入双星,1983年开始执掌双星,有30年的时间。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解放鞋生产老厂发展成今天的知名品牌。销售收入也从当时的3000多万元,发展到如今的120多亿元。

汪海说,选用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优秀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这是我们的创造。一切能为我所用的文化都要拿来使用,这就是实事求是。双星能走到今天,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扬和运用好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搞好企业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汪海对于自己退休早有思想准备,他说国有企业没有终身制。早晚是要退出的。不过我对双星的感情比我亲儿子还亲。

跟随汪海30多年的老双星人赵军赤称,"(汪海)总裁带领他们先是合并原华青,后又收购东风轮胎,如今的青岛轮胎公司、双星东风轮胎公司,都是当时并购而来。作为总裁一手培养和提拔的管理骨干,要永远跟随总裁这个恩师益友,在自己岗位上尽全责。"

如今,柴永森接掌双星。他曾是海尔集团总裁接班人的人选之一,1984年开始就在海尔(当时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工作,是海尔集团创业者之一。在海尔集团担任高管期间,曾经利用海尔文化和管理,改造并购后的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激活休克鱼"获得成功,案例曾被写进哈佛教材。

柴的身上无疑有着很深的海尔文化的烙印。"但是眼下,柴永森到双星,并非并购,而是接班。"王可锋对经济观察报称,一个领导人渗入到一个企业中,更多是对他个人的挑战。文化碰撞是必然的。最终必然要找到一个最适合双星未来发展的文化和商业模式,让双星更快发展。

王可锋认为,老一代企业家把双星推到目前阶段,可以生存、发展、可以壮大,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贡献。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有局限性,只有把更先进文化和管理与企业结合,与产品结合,企业才有出路。管理上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适合的。

"双星多年形成的忠孝文化,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也难免形成一言堂和大家长制,会制约企业发展。文化是否有先进性,最终要通过业绩体现出来。"王可锋称,"双星文化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的视野。需要创新更高层面的理念,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经营挑战

双星品牌作为一块经历过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乃至全球化的长寿品牌被传承下来。然而历经岁月摔打,而今面临诸多挑战。

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000599.SZ,简称"青岛双星")2012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现在的主业是轮胎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0%左右。201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1.21万元,同比减少41.8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2013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6万元,同比增长17.17%。基本每股收益0.009元。

中信建投基础化工行业分析师梁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整个轮胎行业看,青岛双星的业绩不太理想。这个行业中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比如S佳通和赛轮股份,共同的特点就是出口做得比较好。如果出口不能突破,在这个行业就没法获得好的业绩。

S佳通是以外销为主的轮胎企业。出口对销售收入贡献率较高。这家公司2012年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形下,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亿元,增幅为138.71%,基本每股收益0.54元。2013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01.26万元,同比增长29.54%。每股收益0.16元。

赛轮股份的外销比重也较高。公司2012 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0 亿元,同比增加52.73%,合每股收益0.42 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99.90万元,同比增长465.5%。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梁斌认为,双星集团原来的主业是鞋业和轮胎。但是以鞋业为主业的双星名人经过改制,变身民企,已经从双星集团和旗下上市公司青岛双星中彻底分离出来,但仍然使用双星品牌,而品牌知名度无法与耐克、阿迪达斯等鞋企业相比;以轮胎为主业的双星集团和青岛双星,面临着出口的瓶颈,盈利能力无法与佳通、赛轮等轮胎企业比拼。

王可锋认为,经营问题主要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双星在市场打拼多年,已经形成集团化,走的是多元化道路。让人和车都穿上鞋。不能评价这一策略对不对,但是面对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来临,企业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战略模型,这个很重要,有些产品不适应时代的,就要去淘汰,有些产品处在低端市场,可以考虑走向高端市场,取决于自身资源。

资源不够,可以选择与国际巨头合作,必须国际化。有些商业模式不适合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必须及时进行调整。目前看,双星产品附加值不高,面临技术改造,高端定位等很多挑战。

目前,双星品牌正在尝试双鞋运作,就是在双星品牌下,鞋服与轮胎共同运作。开始试行鞋服和轮胎出现在一个门店经营。

双星名人济南物流平台企管部负责人王先生对本报称,鞋服与轮胎在济南市场一些门店开始试运行,大约运行了一年。双鞋运作并不矛盾,是两个必需品。私家车换轮胎,换其他品牌也是换,而在双星门店换轮胎,积分之后可以送鞋或者衣服。

王可锋认为,双鞋运作的好处是所有产品同一品牌运作,可以强化品牌意识,坏处是如果一个产品出了问题,会影响到品牌,所有产品都会受到影响。双星的两大产品鞋服和轮胎又是跨行业的,行业跨度太大,可能不适宜使用同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