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论书绝句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一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笔记注释:西京,代指西汉.隶势,指隶书.隶书是西汉的代表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一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笔记注释:西京,代指西汉。隶势,指隶书。隶书是西汉的代表文字,西汉亦是隶书发展之颠峰,其气势堂堂。成语有相貌堂堂,和这里的“堂堂”同意。

五凤,元康分别是汉宣帝的一个年号。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漆书,指写在竹简上的墨迹。西汉隶书存世不多,在五凤年间的残砖中有少量流传,为时人所贵,争相收藏。砖瓦上的刻字与原作有差异。

启功先生思想中有一点即提倡原帖,不提倡碑帖。这句是说,与其搜寻碑刻,不如看竹简上的漆书,更能领会书法的精髓。二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笔记注释:古人评论书法作品喜欢用比方使得自己的感觉观点更加形象,容易被听众接受,在“平复帖”身上,明代的张丑和宋代的米芾想到了两个很妙的事物,“饮太羹玄酒”“火箸划灰”,仔细看看原帖,确实如此。

彦先为贺循字,循多病,见于《晋书》本传,或谓彦先卒于陆士衡之后,则此非贺氏。

然“恐难平复”,只是疑词,非谓即死也。此帖当属于陆氏入洛之前,所谓“临西复来”,殆吴子杨将往荆襄一带,行前作别耳。此帖自宋以来,流传有绪。传世晋人手札,无一原迹,二王诸帖,求其确出唐摹者,已为上乘。

此麻纸上用秃笔作书,字近章草,与汉晋木简中草书极相似,是晋人真迹毫无可疑者。帖中字有残损处,释文有据偏旁推断者。三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

笔记注释: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被列为日本国宝。 《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

7厘米,横63厘米。共八行,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学者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曾称此帖有多处不可及,如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丧乱帖》又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

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本兰亭序》。 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生前曾表示,王羲之的字,唐代时还有3000多幅,如今仅存世的20多幅,几乎都被证明是后人摹本,因为都能看到勾描填墨的痕迹,《丧乱帖》最有晋时的笔风古意,又因世人绝少得见原件而真摹难辨。

如果书圣尚有一幅真迹存世,也许就是《丧乱帖》。四底从骏骨辨媸妍,定武椎轮且不传。赖有唐摹存血脉,神龙小印白麻笺。

笔记注释:《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散文篇名,行书法贴。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晋朝人,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后人也称其为王右军)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法贴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相传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兰亭》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实皆唐临本。羲之亲书《兰亭序》中字,可在《集王书圣教序》中寻得。《兰亭序帖》采用唐“神龙本”,原件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启功先生称:“今日故宫博物院所藏有神龙半印之本,清代题为冯成素摹本,笔法转折,最见神采。

且与原迹墨色浓淡不同处,亦忠实摹出,在今日所存种种兰亭摹本中,应推最善之本。”五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

“楼兰神物”是指楼兰出土的晋人残纸,“来禽”代指王羲之《十七帖》刻本,因帖首有“青李来禽”的字样。启先生在该诗注文中说:“楼兰出土晋人残笺云:‘□(无)缘展怀,所以为叹也。

’笔法绝似馆本十七帖。楼兰出土残纸甚多,……笔意生动,风格高古,绝非后世木刻石刻所能表现,即唐人向拓,亦尚有难及处。……张勺圃丈旧藏馆本十七帖,……有新印本,其本为宋人木板所刻,锋铩略秃,见此楼兰真迹,始知右军面目在纸上不在木上。

譬如画像中虽须眉毕具,而謦欬不闻,转不如从其弟兄以想见其音容笑貌也。”这是多么生动的描述和多么深刻的见解,不难看出先生为什么那样对墨迹情有独钟。六蝯翁睥睨慎翁狂,黑女文公费品量。

翰墨有缘吾自幸,居然妙迹见高昌。笔记注释:针对何绍基(蝯翁)包世臣(慎翁)分别固守《张黑女墓志》与《郑文公碑》而无大效的情形,启先生非常庆幸自己见到了高昌墓砖墨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此诗注文中说:“六朝墓志笔法,可于高昌墓砖墨迹中探索之。

”“高昌墓志出土以后,屡见奇品。其结体、点画,无不与北碑相通。且多属墨迹,无刊凿之失,视为书丹未刻之北碑,殆无不可,惜包何诸公不获见也。”七砚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