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的铁血长城 魏建军和他的铁血长城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于魏建军的铁血,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2013年5月末,长城汽车科技节现场,魏建军刚一现身前排座席,各路媒体便蜂拥而上,"长枪短炮"几乎贴到

关于魏建军的铁血,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

2013年5月末,长城汽车科技节现场,魏建军刚一现身前排座席,各路媒体便蜂拥而上,“长枪短炮”几乎贴到他的脸,这令他很是不爽。

接下来的事情出人意料。板着脸的他猛然从座位上蹿起来,一个箭步上前,同时大手用力一挥,惊得媒体们如同被大风刮过一样,连忙踉跄后退。这有点像武侠片里的情景,大侠使出了降龙十八掌。

再过一年,魏建军就50岁了。接受记者采访前几天,他亲自对着一款即将上市的长城汽车,把车门反复用力开关了20多遍。他说,砰砰砰的关门声,必须跟豪车一样沉稳厚重。

在中国民营造车界,比起高歌猛进的吉利和起伏跌宕的比亚迪,魏建军治下的长城汽车,更像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人衔枚马裹蹄,循序渐进,终成霸业——皮卡和SUV两大品类国内市场第一。

2012年,长城汽车产销62万辆,营收达到431.6亿元,同比增长43.44%,净利润达到56.78 亿元,同比增长65.7%。在整个行业增长不足5%的背景下,这样的数据更令人侧目。在最新的大陆富豪榜上,魏建军以53亿美元名列第九。

然而,数据只是一个节点。更重要的是,循序渐进的生长逻辑——

这个性格刚毅的河北硬汉,如何在保定这个小城市,拉扯起中国车界第一铁军?

没有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在外资和合资品牌的夹击中,长城汽车凭什么异军突起?

在产业秩序的风云变幻,与市场规则的晦明不清中,他与他的铁血长城,如何坚守原则,站着挣钱,甚至形成一种讲制度、零腐败的商业生态?

上篇:前10年的机会——什么可以做

保定车神

长城汽车科技节开幕式上,一则短片让魏建军有些动容。短片讲的是一个山村小孩,在父亲的支持下,追逐汽车梦想,成为长城员工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魏建军的故事。

魏建军的父辈,是保定当地的第一代企业家。1984年,其父魏德义退伍回乡,创立太行设备厂,从事排水设备制造,后来发展成资产近亿元的太行集团。

同年,魏德义的兄弟魏德良创办长城工业公司。这家注册资本80万元,在保定市南大园乡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从事汽车改装业务,也就是长城汽车的前身。

那是一个中国民营汽车工业开始兴起的年代。在中国东南部,鲁冠球转向制造万向节,曹德旺创立福耀汽车玻璃,两者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中的霸主。

身处保定的魏德义,同样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机会。他发现,汽车独立前桥这一零部件都是靠进口,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便决定横生切入这一领域。

1989年,魏德义分别从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买来了一部拥有独立前桥的面包车,组织技术人员一起拆开来研究。这种买来进口车拆解研究的方式,几乎成了民营造车业通行的起步秘笈。后来魏建军造长城汽车时,买来上百辆外资品牌的汽车进行研究,各式各样的汽车停满了整整一层车库,堪比国际车展。

一年后,第一台国产独立前桥在魏德义手中研制成功。然而就在此时,创办长城工业公司的魏德良因车祸去世,保定南大园乡政府接管了长城工业公司,但很快陷入亏损困境。

1990年,长城工业公司资产负债200万元,南大园乡政府无奈开出优惠条件引人承包。26岁的魏建军站了出来揭下皇榜,与南大园乡政府签订了5年的承包合同。当时,人们用一种复杂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开着拉达汽车上班的年轻总经理。

一位生于保定的长城老员工回忆:“当时有不少人怀疑,他毕竟太年轻,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背后有魏氏家族企业,问题不大。”

实际上,性格刚烈的魏建军,事前并没有告知家里人。他执拗地认为,叔叔开创的事业,理应由他来继续下去。在接下长城之前,年轻的他已经在北京通县微电机厂、保定地毯厂以及保定太行水泵厂等家族企业里做过厂长。虽然这些工厂都跟汽车不沾边,但在父辈的影响下,他就跟科技节短片中的那个山村小孩一样,从小酷爱汽车。

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他是当时保定当地年轻一代中,少数开得上汽车的人之一。因为曾经在保定机场表演过精彩的汽车特技,在当时保定的年轻人中,他被戏称为“保定车神”。

“保定车神”很快适应了长城工业总经理的工作。走马上任后,他几乎每天和技师、工程师混在车间里,拆解各种类型的汽车,研究汽车内部技术构造,逐渐对各大品牌汽车的技术特点了如指掌。

但是,孱弱的长城工业如何扭亏?魏建军回忆说:“我们当时只能在大市场里找一些小机会。”在做改装车的基础上,他找到当地一些冷冻厂和石油公司,为他们定做冷冻车和石油用车等特种车辆。长城工业的经营状况由此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