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怀张国荣 【004】邹文怀:香港电影帝国的霸主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邹文怀先生87岁了,他在7年前退休.人到了这个年纪,健康摆在第一位.拍摄时邹太随行,处处监督.因为摄影师的指令而翘会儿二郎腿,请工作人员吃饭时能顺便吃点儿辣酱,

邹文怀先生87岁了,他在7年前退休。人到了这个年纪,健康摆在第一位。拍摄时邹太随行,处处监督。因为摄影师的指令而翘会儿二郎腿,请工作人员吃饭时能顺便吃点儿辣酱,这些都让邹先生很开心。他唯一的坚持是自己打领带,整了两次,在邹太“十个人等你一个”的抱怨声中打出了漂亮的结。

他前80岁的经历,有点儿密集。他是嘉禾电影的创始人。那个红色正方形的logo,只要看香港电影的人,都会认识。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嘉禾,与整个香港的经济腾飞同时发迹。

在香港作为世界商贸中转站的同时,嘉禾也成为了香港电影被世界瞩目的发源地。作为嘉禾的最高领导者,邹文怀功不可没。他是李小龙神话的缔造者,也是亲历他生死时刻的二人之一。他把一文不名的成龙捧为了“第二个李小龙”,并把他推向了好莱坞。

他还是“忍者神龟”之父,普通观众不会注意到,这部风靡全球、三十年不衰的系列电影,居然是“国产”,而并非“好莱坞制造”。他投资过香港几乎所有数得上号的导演或工作室,吴宇森、徐克、陈可辛、刘伟强、王晶……而他这一生最为人乐道的,是与“逸夫楼”捐助者、TVB的老板邵逸夫纠葛了长达半世纪的恩怨。

他们相差20岁,最后一次交手,是1998年争夺香港政府提供的将军澳片场。

那年邵逸夫91岁、邹文怀71岁。80岁时,邹文怀把嘉禾电影公司以4.5亿港币卖给了某家内地影视公司,没有传给子女,他也一股不留。“现在算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就是遗憾退休得太晚了。”按年轻时的设想,邹先生以为“退休后就可以看很多书,还可以成天打高尔夫”,他露出了遗憾的神色,“结果眼睛花了看不清字,朋友们也都老了,打球腿颤。

” 其中一名多年的球友,是比他小一岁的李嘉诚。“以前我们每个星期二、四,早上六時四十五分固定时间开球,到九点钟,大家就要各自上班去了。

“現在退休了,不用等特定時間,想打就打。”问老先生是否还留意电影市场,毕竟人人都说,今天的内地如昨日香港。他摆摆手,说现在几乎不看国产片了,“毕竟,这些都和我没有关系了。

”說只是以普通觀衆的身份和眼光欣賞電影,“畢竟,不在其圍,不謀其政。”打工13载头等人才、二等职位、特等权力1970年,邹文怀与邵逸夫对簿公堂。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里,这对昔日宾主各自花掉了上百万律师费。

在此之前,二人曾有13年的蜜月期。邹文怀说:“40年前,如果你跟我说有一天我会和六老闆(邵逸夫)成为势不两立的对头,我一定当你是发神经。”1957年,做电影发行起家的邵逸夫自南洋来到香港,在他背后有整个邵氏家族作为后盾,兄弟手足共谋事业。

除了贴身秘书外,邹文怀是邵逸夫聘请的第二个“外人”。那时的邵逸夫已过“知天命”之年,工作依旧勤勉。“邵逸夫其实没有娱乐,他那么成功,因为他把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了,他一天的工作等于我们两天。

”邹文怀承认自己“比较懒”。在进入邵氏公司前,邹文怀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回港先后供职香港英文虎報、纽约时报(只是兼職)、美国新闻处等多家媒体,善社交、懂传媒,每日跟随邵逸夫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快得到了邵逸夫的信任。

而邹文怀也不负盛望:在邵氏与国泰(电懋)的竞争时代,代表邵氏以重金从国泰挖走名导岳枫、陶秦、严俊以及当红小生陈厚;發掘凌波拍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疯魔一代影迷;力撑张彻拍摄阳刚武侠片,引荐做媒体时结识的作家倪匡撰写《独臂刀》剧本,引发香港武侠片时代的开启。

邵逸夫用人,有“头等人才,二等职位,特等权力”之说。

“邵氏事无巨细,无不先通过邹文怀,或由他亲自处理,或经他才上达邵逸夫,所以似乎任何职位,都不能体现他的实权。”大导演张彻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邹文怀在邵氏期间,职位仅至宣传部和制片部主任,有过三个总经理“上司”。

鄒文懷覺得邵氏是一家很專制、舊式的家族生意。“我离开邵氏,是因爲我觉得在邵氏再做下去,发展也有限。替人家打工不能發展自己的抱負、所長。”“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

”在鄒文懷要離開邵氏的謠言滿天飛,但他自己還沒有決定行動以前,導演張徹送了這首詩給他。1970年,邹文怀带走了兩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何冠昌、梁风,自组嘉禾电影公司。他与日本片方达成协议,拍摄《独臂刀大战盲侠》,该片由邵氏捧红的男星王羽出演,发行则透过邵氏的老对头国泰。

这些,都在邵逸夫的意料之外。关于“独臂刀”这块金漆招牌的归属,直到这部电影的公映结束,官司仍未完结。合伙40年与李小龙、成龙一起分红“离开清水湾的邵氏片场后,我们在东英大厦租了一个单位办公,地方很小,只有八百尺,就我跟何冠昌先生、梁风先生三个人。

”嘉禾从来不是邹文怀一个人的,因此自初始,这家公司就呈现了与邵氏完全不同的格局。

邹文怀和何冠昌、梁風共同發展一個新的電影企業,身份由打工變成合夥人。邵氏与明星签十年长约、领月薪的做法,邹文怀没有用过。制片方面,邵氏采用了好莱坞的大厂制度:买一块地,建厂棚,来降低拍摄成本。但在人事管理方面还是落后的“包长工”。

邹文怀说:“那时我帮邵老板做事,只是一个执行者,不代表我做的事情,自己是认同的。所以出来就要有所改变。”他采用“有钱大家赚”的分红制度,“电影由嘉禾出品,赚到钱后跟導演、演员分红。

这在好莱坞很普遍,在华语地区,算是一个创举。”第一个享有分红权力的明星是李小龙。1970年,在美国電視界发展的李小龙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透露如果剧本、片酬合适的话,他愿意回香港。不久,邹文怀在香港本土电视节目《欢乐今宵》上看到了李小龙的表演直播,凌空踢碎悬挂的木板,邹文怀说,“我觉得这个人了不起。

”但第二天他辗转找到李小龙的代言人小麒麟时,邹文怀却被告之,李小龙已经搭当日的飞机回到美国了。

原来。邵氏把李小龙当做普通员工对待,每部戏片酬只有2000港币,还要签“卖身契”,李小龙被苛刻的条件吓跑了。在小麒麟那里,邹文怀只得到一个电话号码、“隔了几天就打给他。他发现有人欣赏自己,很开心。

我派个人过去签合同,拿到了两部戏的片约。”李小龙得到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的分红权力,并在1972年,在嘉禾的帮助下成立“协和”电影公司,拍摄影片《猛龙过江》。该片于1972年12月30日上映,香港观众为之疯魔,票房最终达到惊人的530万港币。

此前几年,张彻顶着“百万导演”的名号,开创了长达十年的阳刚武侠时代。五百多万港币,对香港电影人来说,是一个梦里的数字。后悔不及的邵逸夫,连忙与李小龙沟通。

他希望这棵被看走眼的“摇钱树”,能够再次考虑邵氏。这却成为李小龙和邹文怀之间的私房笑话。“李小龙整天就跟我开玩笑,说那边儿又开了多少多少钱给过来。”邹文怀说,“他还用邵逸夫办公室的电话打过来跟我聊天。

”对李小龙的争夺,伴随着“李小龙神话”在全世界的蔓延,持续到1973年他的突逝。而作为老板和挚友的邹文怀,是亲历他最后时刻的二人之一。李小龙验证了中国功夫是打开世界电影市场之窗的钥匙,这样的神话并非不可复制。

邹文怀选择的,是从李小龙时期起,就在嘉禾公司做武师的成龙。“他真的是很顽皮,不过当时有潜质、能扶植的人不多。他跟我过去的搭档何冠昌,像父子一样。何冠昌差不多把他当儿子看待,处处为他着想。他也晓得谁对他好,情感上遇到事情,都和何冠昌一起面对。

早年如果他遇事来问我,一定是相当严重了。”“我们之间不签长约,都是口头合约,这是基于互信的安排。”这样人情化的合作,同样存在于嘉禾与洪金宝、元彪等“七小福”成员之间。

同样被邵氏的苛刻条件“赶”来嘉禾的,还有许冠文。这个8岁时随家人从广州来港的本土笑星,让香港电影重新讲起了粤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香港的大导演多来自上海。在邵氏,上海话是高层之间的官方语言,银幕上也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许冠文打破了这个三十年的语言現象,他擅长以普通市民为主人公的都市喜剧。战后婴儿潮出生、只会讲粤语的香港本土青年们,是他的忠实观众。邵氏想留住这个导演、编剧、演员集合一体的奇才。

但许冠文提出的“平分利润”,让邵氏觉得是天方夜谭。邹文怀却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帮助他和许冠杰一起成立“许氏”电影公司。“协和”、“许氏”这样的卫星公司,成为了嘉禾的法宝。如法炮制的,后洪金宝的“宝禾”、成龙的“威禾”等等。

这些卫星公司在拥有决策权的同时,并享有很大程度的创作自由。嘉禾同样资助了曾志伟、陈可辛的UFO电影公司;刘伟强、文隽、王晶的最佳拍档等导演工作室。几乎是有潜质的好导演,嘉禾都会慷慨解囊。

1982年,嘉禾甚至投资了徐克开拍《新蜀山剑侠》,这部戏由邹文怀亲自监制,在当年耗资2000万港币的成本,拍摄历时半年。而徐克本来是隶属于嘉禾在香港另一个竞争对手“新艺城”的招牌导演 (及創辦人之一)。

1985年,一直与工作人员签长约的邵氏电影公司停产。在停产前夕,邵逸夫辞退了为邵氏奉献一生的台前幕后人员,其中一部分涌流到了嘉禾。策略全球化立足港台、外展日韩、手伸好莱坞引发了邵氏与嘉禾官司矛盾的《独臂刀大战盲侠》,是嘉禾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拍摄,并找来胜新太郎与王羽搭配。

邹文怀不承认一开始就拥有国际化的野心,他说,“做电影又不像有轨电车,按照既定路线走。我们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非常灵活。

”曾有内地公司老板将香港电影人比喻为“游牧民族”,“哪里的水草丰盛就到哪里”。毫无疑问,在像个香港电影史上,没有哪一家电影公司,如嘉禾这样,遍布的足迹最广、最远、最深入。相比邵氏三十年如一日的厂棚拍摄,邹文怀让嘉禾的摄制“走出去”,到日本、韩国、泰国取景,新鲜的场景让香港观众耳目一新,也节省了嘉禾的厂棚成本。

而针对日本、韩国、泰国等东南亚、东亚市场,邹文怀采用的是明星战略。嘉禾第一部在日本发行公映的首部影片,是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票房成績好,他們想要其他的李小龍片,但一直不敢賣《精武門》。

該片能在日本放映,得益于邹文怀的老朋友川喜多的帮助。“李小龙拍《精武门》打日本人,把民族仇恨挑到最高的地方去,所以一开始没在日本做。

川喜多自己跟我讲,《精武门》为什么不做啊?我说你晓得那个故事啊?日本人不把我骂死、也把你骂死。他说不会,當時真的有些日本人做了這一種壞事,現代的日本人需要面對的。我说,要我以后来日本被人扔东西什么臭蛋你要负责。

他担保没关系。果真,《精武门》的日本票房非常好。”李小龙打开了东瀛市场的大门,在他逝世后,遗作《龙争虎斗》于日本公映,更成为当时继《教父》和《日本沉没》后日本有史以来票房第三高的电影,其后东宝、东映等电影公司又陆续将《唐山大兄》、《猛龙过江》、《死亡游戏》等片发行入日,最终在日本掀起一阵“李小龙热”。

许冠文继李小龙后第二个让嘉禾打开日本市场,其自导自演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卖身契》等片先后在日本公映,票房均大收旺场,《卖身契》在日本的票房更高达500万美金,许冠文也被日本观众称之为“布先生”。

继而,成龙的《师弟出马》、《龙少爷》、《A计划》和《警察故事》、洪金宝的《僵尸先生》系列在日本卖座鼎盛、元彪又以《波牛》及《孔雀王子》等片赢得无数日本影迷,嘉禾的日本市场在整个80年代势如破竹。

在嘉禾逐渐在港台及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后,邹文怀把香港大局丢给搭档何冠昌,独自前往美国“偷师学艺”。

早在70年代初,邵氏已开始与好莱坞八大公司投资拍摄西片,并在旧金山、夏威夷、伦敦、温哥华等地成立戏院,1973年在北美公映的《天下第一拳》更居当年全球十大卖座电影第七位,为邵氏打开了国际市场。

邵氏与美国电影公司合拍了《七金尸》,并在1975年投资了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而邹文怀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华语片拿到国际市场上卖”或是“出钱而已”。他要做一家货真价实的美国公司。

一去三年,邹文怀在美国拍摄了《炮弹飞车》、《荷京喋血》、《第三兵团》、《迷離夜合花》等影片。并在《炮弹飞车》中“植入”了成龙及许冠文两位嘉禾明星。嘉禾在西片拍摄上最成功的范本,莫过于1989 年獨力全資、由新线电影公司發行的《忍者神龟》,很少有普通观众知道,这是一部“国产片”,而并非“好莱坞制造”。

“当时觉得这个idea很好,我们也出得起钱。忍者龟的动作方面,可以用香港的武师,我们的功夫一定比美国好。

”担任《忍者神龟》动作执导的,是香港导演刘家良,邹文怀带着一群武师远渡重洋,他们采取拍摄的方式,在香港电影中前所未见,“当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拍摄,在演员的在头套里贴了感应器,控制面部肌肉,这样演员在头套里也可以做表情。

头套的眼睛部位还有装置来控制每分钟的眨眼次数。”发行《忍者神龟》时,邹文怀再次经历了嘉禾创业时的白手起家,福克斯电影公司不敢发行这部“中国制造”的“美国电影”。

邹文怀的合作对象“降档”为一家发行低成本恐怖片的小公司,却是今日如雷贯耳、制作了《指环王》系列新线电影公司。回顾这两个不被看好的公司之间的并肩合作,邹文怀说:“我们在影院里摆展位,看到小朋友就会拿个册子给他,告诉他,这个电影非常酷,一定要让你爸妈带你去看哦!

”最终,《忍者神龟》以1.3 亿港元的成绩刷新好莱坞独立制作电影的票房纪录,高踞当年全球最卖座电影第三位。这部电影也改变了“新线”的命运,令它成为拥有广泛影响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

這一役後,邹文怀再次将成龙推向国际。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北美2300多家影院同步公映,最终取得3000多万美元的中等收入,从此成龙也成功打入好莱坞,90年代后期的《神偷谍影》、《浑身是胆》、《警察故事之简单任务》等片,都让嘉禾在国际市场上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Jackie Chan”也与“Bruce Lee”一样,成为了国外影迷对中国电影、中国人的标志性认知。

香港电影在最好的时候,本土400部电影的产量,高居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嘉禾无疑是这场跨越十年电影风暴的始作俑者之一。步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众多电影人的移民潮和投奔好莱坞倾向,香港电影逐年减产。

邵逸夫在90年代几乎完全停止了在电影上的投入,他在TVB电视王国拓展了崭新的领土、开启了另一端传奇。尾声邹文怀和邵逸夫的最后一次交手,是1998年争夺香港政府提供的将军澳片场。那年邵逸夫91岁、邹文怀71岁。

1998年,香港政府拨出将军澳地段兴建影城,为嘉禾公司开绿灯,并开出“近十年必须拍过多少部电影”、“近十年必须获得过多少奖项”等竞标条件。邵逸夫听闻此事,联手中国星、晶艺、年代、美亚及寰亚五大电影公司合组财团竞投,多家公司凑足了竞标条件,并开出7800万元的天价中标。

旧事重提,邹文怀并不怪这位老东家,只是有些无奈。“那时候邵先生年纪已经很大,到后来,的确没有人帮他。这件事其实不是我做不做的问题,而主要是他自己不做,也不让我们去做。

”《戏梦人生》的采访策划里,邹文怀和邵逸夫两位影坛大佬同时入选,我们原本想构成两位大佬的隔空对话。但年初,邵逸夫先生离世,这个构想也只能成为永久的遗憾了。

附稿1:嘉禾卫星公司李小龙:协和电影公司与嘉禾合作《唐山大兄》、《精武门》两部电影后,与邹文怀合組“协和”,拍摄《猛龙过江》,三部电影连刷香港票房纪录。后筹备《死亡的游戏》,筹备该片过程中,李小龙突然离世。

许冠文:许氏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创业作《鬼马双星》,收获625万票房,破李小龙电影记录。许氏兄弟为嘉禾拍摄的《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摩登保镖》等五部作品。洪金宝:宝禾1980年,宝禾创业作《鬼打鬼》,开启“灵幻功夫喜剧”的类型风格。

洪金宝为嘉禾拍摄《败家仔》、《人吓人》、《奇谋妙计五福星》。1984年,宝禾拍摄警察喜剧《神勇双响炮》及时装警匪片《省港奇兵》。1985年,宝禾声势达到顶峰:全年十大卖座影片中,有四部出自宝禾。

其后,更连续制作《僵尸家族》、《僵尸叔叔》、《灵幻先生》、《富贵列车》等卖座影片。成龙:威禾1985年,威禾创业作《警察故事》,片中陈家驹成为成龙的最经典角色之一。

其后出品了《胭脂扣》、《警察故事》续集、《霸王花》等,为威禾带来了6700多万的票房收入。进入90年代,威禾连续出品了《飞鹰计划》、《警察故事之超级警察》、《阮玲玉》等叫好叫座的影片,随着《霹雳火》和《红番区》的成功,成龙打进了好莱坞,威禾也走入了历史。

麦当雄: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麦当雄公司是典型的监制寡头、统领创作模式。其公司出品的《靓妹仔》、《省港旗兵》斗造成了票房及话题轰动,由于缺乏院线支持,麦当雄以出品人身份与嘉禾等大公司洽谈合作,推出了《跛豪》及《上海皇帝》两部史诗电影。

陈友、张坚庭:二友在邵氏期间,陈友、张坚庭就以组合的形式,创作《表错七日情》等一系列都市喜剧。1985年邵氏停产,“二友”继而与嘉禾合作,拥有了独立身份,连续出品《一屋两妻》、《不脱袜的人》、《表姐,你好嘢!

》等卖座影片。蔡澜、蓝乃才:大路制作1988年,取材日本漫画、与富士电视台合作《孔雀王子》,在日本票房高达3.

63亿日元,香港收入超过千万港元,追加了《阿修罗》和《力王》两部改编漫画作品。同时,大路还挖掘日本艳星卖点,连续推出《聊斋艳谭》系列。由于影片内容充斥暴力、艳情,大路未跻身主流公司,却因强烈风格为影迷称道。

曾志伟、陈可辛:UFO以陈可辛、张之亮、李志毅的“UFO三剑客”为创作核心,主打香港中产阶级电影观众,推出了《咖喱辣椒》、《新难兄难弟》、《抢钱夫妻》等都市喜剧,以及《双城故事》、《金枝玉叶》、《甜蜜蜜》等富有文艺气息的影片。

后因UFO连续三部影片票房失败,由嘉禾资金支持经营拍摄。文隽、刘伟强:最佳拍档1996年,推出改编牛佬漫画的“古惑仔”系列,《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引发了午夜场风暴,获得票房大捷。

1998年,刘伟强将马荣成漫画《风云》改编电影,运用大量电脑特效,在整个香港电影特效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附稿2:嘉禾创纪录1971: 《唐山大兄》以港币3,197,417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2: 《精武门》以港币4,431,424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3: 《猛龙过江》以港币5,307,351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4: 《鬼马双星》以港币6,251,634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6: 开拍第一部香港公司独资的以英语拍摄而由好莱坞导演、监制、编剧及演员合作及在好莱坞完成影音后期工作的电影“荷京喋血”,于1977年在北美洲公映。

1977: 《半斤八两》以港币8,531,700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80: 《师弟出马》以港币11,026,283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80: 独资开拍《炮弹飞车》,以破全球纪录的五百万美元片酬,聘请布特·雷诺茨为男主角。

1981: 《摩登保镖》以港币17,769,048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1981: “炮弹飞车”为第一部香港公司独资的电影在北美洲票房冲破七千万美元,打入全年十大卖座名单。

1980: 邹文怀先生为首位香港人获美国戏院联会颁发“Showman of the Year”大奖。 1982: 《摩登保镖》男主角许冠文为第一位香港男演员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85: 《福星高照》以港币30,748,643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87: 《龙兄虎弟》以港币35,469,408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90: 《忍者神龟》为第一部香港公司独资的电影在北美洲票房,荣登周末开画冠军,并冲破一亿三千万美元。

1992: 《阮玲玉》女主角张曼玉为第一个香港女演员获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 1995: 《红番区》以港币56,912,536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为第一部在中国国内票房冲破一亿人民币的香港电影。 1996: 《警察故事四之简单任务》以港币57,518,795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97: 《甜蜜蜜》以九项获奖打破香港电影金像奖纪录。

1998: 《风云雄霸天下》创造了香港特技电影的新里程碑,并打破香港周末开画票房纪录。2000: 《东京攻略》在亚洲春节以破纪录的在超过一千二百银幕上映,单在中国国内就有一千银幕。 2000: 《薰衣草》为香港首部在放映同时有香味输送的电影。 2001: 《特务迷城》为香港首部开画时同步配有独立开拍的网上电影版本宣传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