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小岩 书法家高篪桃李遍青岛 "书写"传统文化正能量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大众网青岛3月30日讯(记者 李佳宁 见习记者 王悦音)在青岛市老年大学里,有一位"大隐隐于世"的书法家老师--高篪先生.他自幼为父亲高小岩研磨.扶纸,

    大众网青岛3月30日讯(记者 李佳宁 见习记者 王悦音)在青岛市老年大学里,有一位“大隐隐于世”的书法家老师——高篪先生。他自幼为父亲高小岩研磨、扶纸,耳濡目染中走上了书法道路,今年67岁的高篪大量读碑帖,书法以隶、篆尤长,他不仅是一名墨客,更是一位儒士,一个文人。

书法是人生 有失必有得 由于高篪先生周一到周六都排满了课程,记者只能到他授课的老年大学进行采访。

初见高老师,他正端坐在案前潜心书写“实而不空”四个大字,挺直的腰背和聚光的神情传递出一股文人特有的精干之气。下课铃声一响,教室门口就聚上了几位想要参加高老师书法班的老人,目前高老师已经带了10个班,每个班半天课,一周的课程就满满当当了,用高老师自己的话说:“退休后,工作节奏反而更紧张。

” 这么满的课,高老师非但不嫌累,还觉得很自在,每天上课大部分时间在给学生写字示范,边写边讲解每个笔画的分布,比在家练字更有益,“教学相长嘛。

”高老师说。“教学严谨,知识渊博”是跟随高老师学习书法四年的许光惠老人对他的评价。休息日是高老师备课和阅读的时间,他说,想写好书法,要先学好文史哲。 研习书法多年,他说书法能改变气质,陶醉心灵。

艺术如同人生,“有失必有得”是高篪从书法中悟出的哲理,书法中要得到字的厚重、淳朴,就要放弃一些灵秀、精巧。人生亦如是,高篪先生早年学习的是工科,工作后毅然决定遵从爱好,转而研习书法。

书法是载体 传播的是文化 书法在高篪先生眼里,是爱好,是工作,同时更是文化。“书法毕竟是一种载体,承载的是中华文化”。高篪父亲特别崇尚儒学,书法作品多取材《论语》,高篪选择的面则更加广泛,也更倾向于正面积极的内容。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与社会修养密不可分。”书法就不仅是个人心灵的熏陶,通过书法作品,将含有中华古人智慧的“正能量”宣扬出去,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力量。自古文人多墨客,这种文人胸怀天下的风骨在高篪先生身上也体现得的淋漓尽致。

书法在高篪眼中从来不是一件商品,老年大学授课的收入微乎甚微,来求字的也多是朋友介绍,高老师从不在乎这些收益,上课时写的字都被学生免费拿走观摩,比起用书法作品来赚钱,高篪还是更多地想把自己多年的感悟、经验教给学生,他说:“要把这些东西供给社会,把书法的面铺开来。”普及书法,是高篪现在正在做,也最想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