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太上感应篇 蔡礼旭:《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二集)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蔡礼旭老师 2010/7/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一起来学习师父讲解教诲的<太上感应篇>.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公案,就是锅漏匠的公案.谛闲老法师跟锅漏匠是小时候的玩伴,后来中年之后,刚好,锅漏匠知道谛闲老法师已经出家了,而他觉得人生很苦,就找谛老要出家.谛老觉得他年龄大了,再出家,在佛寺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活要干,而且佛寺里面戒律也比较严格,都要遵照那些作息,怕他受不了.可是他又坚持要出家,最后,谛老答应他了,不过跟他说:你既然要出家,

蔡礼旭老师 2010/7/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们开始一起来学习师父讲解教诲的《太上感应篇》。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公案,就是锅漏匠的公案。谛闲老法师跟锅漏匠是小时候的玩伴,后来中年之后,刚好,锅漏匠知道谛闲老法师已经出家了,而他觉得人生很苦,就找谛老要出家。

谛老觉得他年龄大了,再出家,在佛寺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活要干,而且佛寺里面戒律也比较严格,都要遵照那些作息,怕他受不了。可是他又坚持要出家,最后,谛老答应他了,不过跟他说:你既然要出家,那就要听我的。

锅漏匠说:我出家拜你做师父了,我一定听你的。结果谛老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庙,然后就教他一句佛号,念就对了。结果他念了三年,站着就走了,而且手上还拿了几个现大洋,连后事的钱他都不愿意麻烦别人。当然这个心态很值得我们学习。

而在整个他修学的过程,很多心境非常值得我们效法。比方他非常的老实听话。谛老叫他念佛,他连问念佛会怎样都没有问,他相信谛老绝对会给他最好的方法。他没有当场要什么结果的急功近利的心,他就是老老实实,「师父叫我这么念,我就这么样念」,没有丝毫的怀疑。

那我们想一想,现在要找这样的学生容不容易?师父也常提到,当第一次去拜见李炳南老师的时候,李老师有提到三个条件。可能现在我马上请哪个同仁上来讲,我看大家都能讲,是不?欸,没有抽签是吧。其实在修道的路上,比方说我们听经听半年、听一年了,我相信每一个人,道理都懂不少了。但是,几句道理落在我们的心上,进而付诸实践?这个才是我们能得的利益。

那我们既了解,修学佛法是师道,那我们就要守师道的原则。所以李炳南老师说的,只能听他老人家一个人讲;要看的书,要他老人家同意;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这第三点,把我们的傲慢放下,有傲慢没法修道啊。

师父之前是跟章嘉大师学习,跟方东美教授学习,那章嘉大师是当时候的当代高僧。连跟章嘉大师学习都得放下,不然心里面会留一个印象:我可是章嘉大师的学生。是不是?今天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假如有一个心态:你知不知道我是净空老法师的学生?我们有这个心态了,就随顺习气了,跟人相处,就显得姿态比较高了。所以修道,真的要时时观照这一颗心才行啊。

而跟着高僧大德学习尚且要懂得放下,我们是几十年来,都是这些习气把我们搞得乱七八糟的,我们还不肯把它放下,还不肯随顺圣贤、随顺师父教诲,那这一生修学,只能结个善缘、落个印象,当生要成就,就不容易了。

所以守这三个原则,效法锅漏匠,最重要的就是老实、听话。为什么呢?因为师父是修行的过来人,过来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在修行的路上现在最缺什么。听话了,就得利益了。

所以师长知道我们现在根基不牢。其实,我们听师父讲「扎根」,听了多久了?可能也几年了。讲「学《弟子规》」,我记得是应该是两千年左右,师父就在强调了。那我们什么时候才重视三个根的落实呢?我们心里想想,让当代的高僧大德讲经说法劝我们五十多年了,结果我们一句都不肯做,这真的就是对不起老人家了。

所以师父现在最强调的:把儒道释三个根扎好。所以,因果伦理道德,这个根基一定要稳。我们今天不能保证到底我们这一生能够影响多少人(当然是好的影响),但最起码,我们期许自己得要是一个好弟子的样子,依教奉行。我们自己不是一个好的弟子,社会大众看到我们说:啊,原来净空老法师的学生就这个模样啊,那这个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也有问题,怎么教出来的学生都是这样。

那我们不只落一个没有依教奉行的罪,我们还加一条:把老法师都拖下水了。

真的,很多师父所受的毁谤,是因为我们弟子没做好,才造成的。所以《弟子规》讲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做不好,对圣教、对佛法,对师父老人家,都是一种玷污了。人有这种期许、这种志气,才有向上的动力啊。

修学的大根大本:孝亲尊师。我们为什么不能精进、不能提升?在孝亲尊师的根上,不足了。这是一个人性德的根本所在。所以今天师父劝我们扎好三个根,是对我们这一生法身慧命大慈大悲的关怀。

而且,不只是师父给我们的关怀,这是我们整个净土宗祖师的慈爱,传承下来的。印光大师,净宗十三祖,老人家在七八十年前,就已经大声疾呼:要学习《了凡四训》,学习《太上感应篇》,学习《安士全书》这些教导。因为了解到我们没有这一个根基,这烦恼伏不住。所以师长讲的,「了解因果报应,人不敢作恶」。因为了解到,连起心动念都有因果,起一个恶念,就感恶果来了。

站在儒家的角度,我们是学君子,学贤人,学圣人。佛家的角度,是学做阿罗汉,学做菩萨,学做佛,这样的标准。这个是有志气的人、自爱的人,不希望这一生空过。所以《论语》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从个人的慧命,首先就要有高度的警觉性,深信因果。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懂得克制,不能起邪念,不能起恶念。以至于,延伸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命运。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了。我们今天处在当前的社会,我们假如不能够提起一种使命感,那我们的慈悲心也不在了。慈悲心另外一面,就是自私自利的心了。我们护这个慧命。当前社会已经变成这样了,我们还坐视不管,那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知道,我们的悲心不足了。

在《无量寿经》当中有提到,「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我们一接触念佛,大家都满能接受的,也不反对。问题是,我们能欢喜接受念佛,代表我们「已曾供养诸如来」了,怎么还在六道轮回当中?这个就是我们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第一,虽然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但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老实听话,依教奉行,都掺杂自己的想法看法。其实说实在的,跟着师父学,掺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样子是跟师父学了,事实上跟谁学呢?跟自己学了。连我们自己错的时候,还拿着师父的教诲来「倘掩饰,增一辜」。那就很难得力了。

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无始劫来,我们供养诸佛如来,这个菩提心就从来没有真正全然发出来。菩提心真的发出来了,绝没有自私自利的心,绝没有还看任何一个人不顺眼,这不可能的。

所以修学是改心,扩宽心量。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有不舒服、有对立、有看不顺眼,根源是我们的心量太小。其实我们的心本来不是这么小的,我们迷失了真心了,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把自己的心变得这么小,那是糟蹋了自己,那是不懂得爱惜自己。我们懂得随顺性德,那是真爱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