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经熊著作 吴经熊与他的著作

2017-10-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经熊先生,在如今已被人们逐渐淡忘,尤其对青年一代来说更是陌生.吴先生1899年3月生于宁波,在上海沪江大学与徐志摩.全增嘏等人为同窗好友,后转入天津北洋大学及

吴经熊先生,在如今已被人们逐渐淡忘,尤其对青年一代来说更是陌生。吴先生1899年3月生于宁波,在上海沪江大学与徐志摩、全增嘏等人为同窗好友,后转入天津北洋大学及东吴大学法学科,之后又赴欧美留学。1924年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书,曾任上海特区法院院长、中国法学界前辈、撰写过中华民国宪法的草案、他是首任中华民国驻梵蒂冈教廷公使、是《新和《圣咏》的文言文翻译者。吴经熊于1986年2约全集》

月在台北逝世,享年87岁。

我们从吴经熊先生的半自传《超越东西方》中,可以捕捉到很多有关吴先生早年的身影:他生长在一个中国传统的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却进入西方教会创办的学校读书;他年少脾气暴躁,常常欺辱爱他养他的“大娘”,当亲人死后方才懂得什么是追悔莫及;他在父母之命下娶了一位大字不识的妻子,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而这位朴实的妇人在旧封建制度下却学会了遵守妇道,懂得尽家庭义务,最终得到吴先生赏识与尊重;他在欧美留学时,与结识的大法官常常书信往来,从中受益匪浅,汲取了不少人生经验,同时也看到了东方人与西方人对宗教的不同态度。

吴经熊经常提到的那首他最喜爱的诗歌《木瓜》,显然这就是他自己生活中的处世哲学:“爱是不能光用物质来报答的,只能以爱换爱,以心交心,物质上的相互馈赠只是一种外在形式。”

通过阅读吴经熊的著作,很容易看出他是深受圣人大德肋撒、小德肋撒的影响,常常在生活中以她们的言行、信望爱三德的精神作为榜样,后来他认为圣

“中庸”之道,因此更加坚定地追女所行之事皆属中国

随二位圣人的芳表,为此他还为苏雪林译的《一朵小题跋。在1937年冬受洗后,取圣名若望,有一天白花》

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生日正与圣人若望加比土拉兰诺的纪念为同一天,而此圣人职业也是与法律有关,另外他翻译的《若望福音》一章,在文言文《新约全集》中也是最值得称赞的译作……这种种现象使吴先生深刻意识到天主其实是早已为自己安排好一切,从小就——正如他本人所说:“对于没在暗中牵引着他的手—

有信仰的人来说这是巧合,但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这是天意。”

他的妻子、儿女也因他的信仰而都皈依了天主,这位虔诚的基督徒妻子更是遵循天主的教导,并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她常带领全家祈祷,以爱包容一切,最后深深触动丈夫的内心,使他一改沉浸于放纵堕落而翻然悔悟,终于又回到天主身边。从当年在《天下月刊》发表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吴经熊先生是如何受到诱惑而变得狂妄萎靡,又是如何在圣神引领下走向回头之路。

文言文《新约全集》和《圣咏》好似中文版圣经中的一道璀璨星光,它闪烁着汉语的典雅魅力,透露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文中辞藻的优美与音韵的和谐,好似有种圣神临在的意境之美,让人们感受到天主创造的世界奇妙无穷。在翻译中,吴经熊将基督精神与东方文化巧妙结合,证明了基督真理的普遍性,也证明了天主教是可与多元文化共融合一的宗教,是普世性的圣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