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语文 苗蔚林:与王荣生先生商榷:语文课本名存实亡了吗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0年左右,社会上对语文教材和教学的反思日益升温.甚至有人指责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随后,<忧思中国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

2000年左右,社会上对语文教材和教学的反思日益升温。甚至有人指责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随后,《忧思中国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思考》等文章对语文教材和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本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以人为本”精神下,注重听说读写等工具化因素之外,语文课本选材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国际化。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出版,新大纲对语文课本的思想教育功能这样表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新世纪之初的课改放开了教材的编纂,使语文教材迅速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发展为各地版本“群雄并举”,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甚至可以使用不同的版本。在新教材中,环境意识、生态观念得到了更多的体现。比如在200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鸟的天堂》等文章都属于环境教育范文。

在最近几年的语文课改中,各地的语文课本也都增加了反映地方特点的篇目,如刘翔被写入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介绍辽宁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被节选收入辽宁省高中新语文教材中。同时,一些极富影响力的通俗作品也入驻语文教科书,比较典型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首次选入武侠小说《卧虎藏龙》《天龙八部》的部分章节。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和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

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入选了《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对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增选了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节选自2013-10-23《光明日报》的《教材的变迁》)

以上内容,幻灯片似的向我们介绍了新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指导。应当说,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当然,在教育越来越面向世界的今天,吸纳国外的新思想也是很正常的,传统教育中一些局限性也是有的,这都必须辩证地去看待。如果把语文教材改革的功劳一笔勾销,说语文课本的名存实亡,是有些偏颇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论调,还是“海归”急于模仿西方的教育模式,机械地否定传统教育的优点,全盘接受西方教育思想。这是不合乎当下中国义务教育实际的。如果把西方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方向去努力是完全可以的,但全部拿来,还要求全部在短时间内实施,就必然要造成一些混乱,甚至是很大的混乱。

就像让孩子们从入学开始就把一日三餐全部由中餐改为西餐,孩子不愿意吃就说是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在西方国家,人家孩子吃得那么健康,我们的孩子就不能吃?

笔者以为:当下,课程改革的话语权已经完全把握在“海归”手中,中国教育正在向西方教育转化。我们以为,即使是向西方教育学习,这个过程也应当是漫长的,不能急于求成。教材建设应当是传统基础的改良,完全否定语文教材建设的历史意义,不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