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五师刘少卿 刘少卿在新四军第五师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是新四军第5师的前身.在此阶段,刘少卿在李先念等领导下,率部大胆深入敌后,在日伪军精心密织的蛛网中纵横驰骋.拼搏奋战,为粉碎日军的多次"扫荡"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是新四军第5师的前身。在此阶段,刘少卿在李先念等领导下,率部大胆深入敌后,在日伪军精心密织的蛛网中纵横驰骋、拼搏奋战,为粉碎日军的多次"扫荡",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屡建奇功,为新四军第5师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9年6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调总参谋部第一局作战科长刘少卿到中原工作。在此之前,刘少卿曾先后任红3军团第5军某部机枪连班长、连长,红军学校军事教员,红1军团第10师28团团长、第2师4团参谋长、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军团先遣支队支队长,红军大学军事教员,陇东游击支队司令员、陇东特委军事部长,抗日军政大学游击战术主任教员。1938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作战科长。

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中原局机关所在地)以后,刘少卿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参谋长,主持第四期军政教导大队工作。具有丰富军事教育经验的刘少卿,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方法,实际运用在教导大队中。教导大队不仅组织机构与"抗大"相同,学员实行军事编制,中队设中队长和政治指导员,下辖班、排,各级干部绝大部分由红军干部和"抗大"、"陕公"的毕业生担任,教员由留守处的领导兼任;所开课程也大致相同,有《联共(布)党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游击战术》等;训练方法也严格按照"抗大"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第四期军政教导大队共收500多学员,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军政素质都有显著提高。这些学员,后大多数南下鄂中,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

9月下旬,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来到竹沟,详细调查了竹沟周围的情况以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做出正确决断:处在顽军包围中的竹沟,作为战略基点的历史任务已告完成,必须尽快地分期分批撤退在竹沟的干部。按照这一部署,朱理治、任质斌、刘少卿等于10月18日率新四军竹沟留守处部队和地方干部共600余人南下,向鄂中敌后挺进。

刘少卿是这一南下部队的军事指挥员,在他等精心部署与指挥下,部队于11月中旬顺利到达四望山地区,与李先念会合。

11月16日,根据中原局的既定部署,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在四望山召开会议,宣布建立新的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统一管理豫南、鄂中、鄂东中共党的组织,将这三个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同时由边区中共党委和挺进纵队主要领导人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组成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全边区的党政军民工作。

1940年1月,新的领导机构组建完毕,朱理治任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兼豫鄂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后均由任质斌代理),李先念任纵队司令员,陈少敏任边区党委代理书记,刘少卿任纵队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

从此,刘少卿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工作领导才能和指挥艺术,率部挥师四出,不断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中旬,新四军挺进纵队建军不久,中共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即来电,指示挺进纵队进军鄂东,还击程汝怀的进攻,发动与组织民众建立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原局的指示,刘少卿即与李先念司令员率纵队主力第1、第2团队,由赵家棚出发,过平汉铁路,向盘踞小悟山专事反共磨擦的顽军刘梅溪部展开还击战。

经过两昼夜激战,歼其700余人。2月中旬,刘少卿又率挺进纵队第1、第2团队,东进小悟山,全歼伪军贺承慈部。4月,中央军委及中原局再次指示挺进纵队,在路西采取守势,增兵路东,打击鄂东程汝怀,牵制桂军向新四军第4、第5支队的进攻。

17日,刘少卿与李先念、任质斌等又率纵队主力第1、第2、第3团队及信(阳)应(山)总队,再次跨过平汉路东进,对盘踞在大、小悟山地区的程汝怀部展开攻击,击溃刘梅溪、刘亚卿、杨希超等部,控制了大、小悟山,有力地配合了华东新四军的反顽斗争。

5月,当侵华日军发动宜枣战役,先后攻占襄樊、宜昌时,挺进纵队为了配合鄂西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发动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决定由李先念、刘少卿等率纵队主力从鄂东回师西进。6月18日,刘少卿与李先念等率平汉支队第1、第2团队和纵队第8团队在西进的途中,包围了国民党安陆县政府武装严叔端部。

刘少卿与李先念只身入寨,对严叔端进行统战工作,严正表示决不向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退让;中国人应枪口一致对外。严叔端为李先念、刘少卿的凛然正气和真诚坦率所感动,表示愿意步入正途,合作抗日,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不久,占领鄂中重镇坪坝。7月,进军京(山)钟(祥)公路以北的京(山)南地区。

8月初,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决定开辟天(门)西,并成立临时指挥部,由中共边区党委委员、纵队参谋长刘少卿任指挥长,边区党委组织部长杨学诚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纵队第5团和第4团以及第2团一部。接受任务后,刘少卿主持召开各团营以上负责人会议,认真分析天西形势,认为:天西最反动、最顽固的是打着国民党旗号,暗中受日军保护的潘典华、潘尚武父子,歼灭该部有利于分化瓦解其他伪军,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三路合攻的具体作战方案。

8月15日,刘少卿、杨学诚率部队从南山出发,17日到达天西,随即发起对潘氏父子的进攻。经过两天的战斗,摧垮了潘氏父子在天西苦心经营的老巢,把他们赶出了天西。随后,又收编了国民党第五战区第2支队骑兵团张明道部,将其改编为挺进纵队第8团,为建立天(门)京(山)潜(江)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开了局面。

在李先念、刘少卿等领导与指挥下,鄂豫边区军民英勇抗战,创造了中原敌后的崭新局面。到1940年底,边区的9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近1.5万人,民兵发展到10余万人。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并统一整编华中新四军部队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第5师。2月18日,中央军委任命新四军各师领导人。第5师由李先念任师长暂兼政治委员,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3月14日,新四军军部公布各师参谋长和旅级干部名单,任命刘少卿为第5师参谋长,王翰为政治部副主任。

在新四军第5师组建和整编时,刘少卿正率部在鄂东同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国民党顽军展开激战。国民党当局在制造皖南事变的同时,任命李宗仁为华中"剿共"总司令,以30万大军向华中的新四军发起进攻。李宗仁把鄂豫边区划为鄂中、襄西和鄂东3个"清剿"区,妄图于2月底消灭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摧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为了统一各个边区正规兵团与地方武装的指挥,便于在必要时独立坚持斗争,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和挺进纵队决定建立鄂东、豫南、天汉、襄西等4个军事指挥部。

鄂东军事指挥部由刘少卿任指挥长,程坦(中共边区党委委员、鄂东地委书记)任政治委员,统辖挺进纵队第1团、第9团及鄂东地方部队,负责在鄂东反击顽军进攻,并相机打通与华东新四军的联系,接援由皖南突围的新四军部队。

1月25日,刘少卿等率第1团从安(陆)应(城)出发,过平汉路东进,配合第九团在鄂皖边活动。26日,在孝感花园以东击退了日伪军1000余人的进攻。随后又在黄陂梅店西南击溃了顽军第16纵队3支队一部和第18纵队3支队2大队。

2月初,刘少卿率部在黄冈回龙山地区与第9团会师。为打开(黄)陂(黄)安南地区局面,刘少卿指挥第1团、第9团于2月11日奔袭袁绍祺部,包围袁部驻地觅儿寺,将顽军尽数消灭。

17日,刘少卿又奉命率部与第2团、第3团配合,向占领大、小悟山的顽军第19纵队进击,经过三天的激战,终于全部攻克顽军固守的阵地,并乘胜猛追溃军,还在礼(山)北击溃了前来增援的桂军一部。

4月22日,原第9团东进至宿松陈汉沟,与新四军第7师挺进团胜利会师,首次沟通了与新四军兄弟部队的联系。此次东进,历时4个多月,边区主力部队在刘少卿等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在鄂东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基本上控制了礼(山)孝(感)(黄)陂地区,打开了鄂东局面。从此,大悟山便成为边区首脑机关新的指挥阵地。

4月5日,新四军第5师组建完毕,李先念率部在白兆山通电就职。30日,中央军委公布第5师军政委员会名单,李先念为书记,任质斌、陈少敏、刘少卿、王翰等为委员。此后,刘少卿一直担任师参谋长,和李先念、任质斌等一起指挥部队,在敌顽夹击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一方面不断加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一方面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敌顽的"扫荡"与进攻,使第5师和鄂豫抗日根据地在斗争中发展壮大。

刘少卿从鄂东前线返回第5师司令部后,即遵照中革军委指示着手进行司令部机关的各项建设。在组织上,建立和调整了各级司令部机关及所属各个部门的组织与工作,统一了各级司令部的组织名称,颁布了《司令部工作暂行条例》,确定了由上而下的指挥系统,使各级司令部的工作更趋向正规统一。

在军事教育上,首先制订下发了整军工作计划,提出了建设正规军的口号;其次编印了军队行政、基础战术、步兵战术、射击兵器、夜间教育、游击战术、工事与伪装等材料。

在部队管理上,建立了早操、点名、查铺、查哨、值班、请假、会议、汇报经济等各种制度,克服了游击习气。还根据中央军委9月20日关于"各战略单位成立情报组织"的指示精神,在司令部成立情报处,并号召各部加强情报工作,对周边的敌、伪、友情况进行有系统的分析研究与整理,掌握情况的变化,确保无线电通信联络顺畅,有计划地建立对战略据点的谍报工作。

同时,还创办了参谋、译训、测训、电话、无线电修理、司号、军需、卫生等训练班,培养了大批适应战争需要的各类人才。

刘少卿十分重视部队的宣传与教育工作。除经常为《挺进报》(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报)撰写评论和专文外,还在部署重大战斗时,也通知报社记者随行,有时还批准前线记者通过机要电台向编辑部发稿。抗大10分校是鄂豫边区的最高学府,对它的筹办与建设,刘少卿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1942年4月下旬至12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先后调集了12个正规师、11个游击纵队、4个保安团、5个独立支队共10万之众,对豫鄂边区发动了持续8个月的反共高潮,日伪也加紧了对边区的"扫荡",敌顽夹击情势空前严重;加之日伪顽的掠夺、破坏和1940、1941连续两年发生大面积的旱灾,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亦空前严重。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刘少卿与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5师和中共边区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起,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华中局和军部指示,提出了"咬紧牙关、熬过困难、沉着应战、坚决自卫"的方针。3月12日,刘少卿曾与李先念、任质斌、王翰向师属各部下达"进行自力更生"的指示,指出:"目前全师、全边区经费开支均陷入空前困难,各部应即在不违犯党的政策的原则下,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设法渡此难关。

"并强调:"这是一个紧急的重要关头,它要求以最大的毅力和决心来粉碎之。只有如此,才能适应那个即将发展与变化的边区周围的局势。"

针对顽军施行多路推进的战术,刘少卿与李先念等指挥第5师各部避实就虚,把主力部队适当分散隐蔽,配合各地武装,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争,适时集中兵力,采取突然袭击战术打击敌顽。6月初,当顽军暂编第1师进至随(县)南的古城、刘店、圣场一线,处于孤立、突出地位时,刘少卿与李先念等指挥主力部队第13旅和第15旅一部奋起反击,歼其700余人,给顽军以沉重打击。

6月5日,刘少卿与李先念等向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报告了"圣场歼顽战斗经过及经验教训"。

随后,由于边区敌顽我"三角斗争"日益尖锐化,边区和中共第5师党委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军部的指示精神,结合边区的实际情况,毅然在指挥体制、领导机构、组织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先后建立了五个军分区。刘少卿兼任第4军分区司令员。

在鄂豫边区抗击日寇"扫荡"和还击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全盘计划中,向鄂南敌后进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5月,中共边区党委和第5师师部曾部署发展鄂南,令第14旅以一个团以上的兵力作为先导,渡江南进。7月7日,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联名致电军部并中革军委,报告"鄂南局面已开始打开",提出"鄂南大有出息。

我们拟将该地区逐渐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战略单位"。7月16日和27日,中央军委和华中局分别复电,肯定第5师发展鄂南的部署。为此,第5师加派特务团和第41团、第42团原留在江北的部队,由刘少卿和第14旅政治委员张体学率领挺进鄂南,以配合战斗在鄂南敌后的部队,展开第二阶段的军事行动。

8月1日,刘少卿等率部进入鄂南。10日,中共豫鄂边区党委经请示华中局批准,在鄂南成立江南兵团指挥部(亦称鄂皖兵团指挥部、鄂皖湘赣指挥部、鄂南兵团指挥部,同时又兼为第四军分区),刘少卿(化名江岳洪)兼任指挥长,杨学诚兼任政治委员,辖有特务团、第41团、第42团和稍后组编的挺进第15团、第16团。

中旬,刘少卿等指挥江南兵团指挥部所属各部,在谈家桥、傅家山、刘仁八地区,对来犯的顽军田维中、廖义华部展开自卫反击,击溃两顽军3000之众,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新四军声威大振。

随后,江南兵团指挥部还及时从地方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团,分赴各地,建立和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中间阶层;组织人民群众,建立民兵队伍和开办各种训练班,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先后建立了10个工委和县委,以及5个县的临时民主政府和鄂南政务委员会,为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少卿从鄂南返回师司令部后,在12月16日5师粉碎日伪万人大"扫荡"的战斗中,与李先念等精心研究决策,决定以第1、第2军分区部队在鄂中、鄂东袭扰敌据点;中心区内的地方干部和群众立即空室清野,配合主力反"扫荡"作战;第13旅一部在内线利用有利地形,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牵制敌人。

并与李先念等亲率主力部队和机关干部8000余人,在夜幕中分路跳出日伪的合围圈,向平汉路以西安全地带转移;并指挥部队内外线配合作战,四处出击,终于迫使日军撤出大悟山,取得了反"扫荡"战的胜利。这一胜利,标志着第5师和边区粉碎了空前严重的敌顽夹击,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持续8个月的反共高潮。

对1942年的艰苦斗争过程与经验,刘少卿在《总结1942年,向着1943年新的胜利途径迈进》一文中,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他自豪地说:"总结1942年的战绩,我们除了打日本人得了一些胜利外,在自卫的战斗中,我们并没有受到什么严重的损失,反而使我们的收获颇大。

我们的原有地区,我们把它建设得更漂亮了,更巩固了。在这些地区的政权,我们把它领导得更有力了;在这些地区的财政和生产数额,我们把它开展和建设得更加富足了;在这些地区的群众,他们和我们更加亲密了,他们紧紧围绕在边区民主政权、边区共产党与新四军的周围,斗争性更强了;在边区里面的人民生活,也一天一天地改善了;在边区周围的友党友军,也一天一天地进步,与我们走向团结之路了。

我们的抗日民主旗帜,在半年中,已高高地插到了长江两岸,深入到了鄂南及粤汉铁路之两侧。我们的抗日游击战争,已开展到了鄂南,在鄂南击退了敌寇数次的进攻,消灭了鄂南之大小伪军,建立和巩固了鄂南10个县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建立了民主政权。

""边区抗日武装至今成了保卫与巩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和根据地的一个唯一的柱石,也是造成将来反攻武汉及长江流域前线的一支巨大力量,今天已经成了坚持我们在敌后抗战的一支有力的主力军了。

"最后,他还展望和预测了未来总反攻时期更激烈的斗争。号召:"建设一个独立、自由的新中国,我们肩上都担负了这些伟大和重大的责任,我们现在充分准备我们的力量吧!充分准备我们的力量,沿着1943年新胜利途径迈进,在1943年里去追求胜利吧!"

为了迎接1943年新的形势和战局变化,适应艰苦斗争需要,刘少卿与李先念、任质斌制定了"1943年军事建设计划",明确指出:在"上半年只要敌顽不大举向我进攻,我当极力避免与敌顽大规模作战,只在政治上向之展开攻势。

"同时,"将9个主力团都补充到1000到1200人。"要求"5个军分区各建立4个直接受分区指挥的小团,罗(山)礼(山)经(扶)光(山)指挥部、信(阳)应(山)指挥部各建立2个小团,合共24个小团,每团400人以上,每县建立一个200人左右的游击大队,每区(中心乡)建立一个若干游击队(70人左右),每个乡建立一个游击队(20人左右)",努力使边区正规部队达4万人以上。

同时还要求抗大10分校加强领导,协助各分区、各旅办好教导队;普遍建立民兵;加紧部队整训,提出了"训练重于扩大"的口号;建立与发展兵工事业等。

1943年2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在大悟山蒋家楼子召开扩大会议,做出了符合时局发展的"一切服从战争"的决策和战略部署,批准了"1943年军事建设计划"。3月,在李先念、任质斌、刘少卿等主持下,第5师召开了营以上干部军事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部队建设,提高指挥能力,改进部队的管理教育,加强各级司令部工作和供给、卫生保障工作,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同时,还要求加强地方军,建立适用于地方军的管理教育制度和工作方法,坚持长期斗争。

为了贯彻"训练重于扩大"的精神,在刘少卿等部署与领导下,第5师加强了部队的参谋和训练、整训工作。全师军事工作会议之前,第五师曾于1942年11月创办了模范教导总队,由刘少卿兼任总队长,下设参训、通讯、报务、财会、医训等队。

会后,各训练队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不断增加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技巧。加强了对抗大10分校的领导,充实了教师力量。并规定其由原训练班排干部为主,改为训练连营干部为主。同时,就创办教导队问题发出过两次专门指示,要求各军分区、各旅在1943年继续办好教导队,以培养班排干部为主,规定全师各教导队就学的人数应在1800人以上。

7月至11月,第5师还抓紧战斗间隙,分三个阶段开展了全师整训运动。第一阶段,整训的内容主要是健全组织制度,提高干部战术指挥及管理教育能力,加强部队的袭击、伏击、破击等游击战术教育;对战士着重射击、刺杀、投弹与利用地形物与接敌动作的训练。

第二阶段,主力部队着重对大兵团进攻战术训练,注意进行攻碉堡、巷战及村落战训练;在战士中大量训练枪榴弹、机枪射手;对干部强调熟悉本身职责,树立迅速、确实作风,彻底纠正自由散漫现象;各军分区除继续轮训各直辖团外,并对各县大队、区、乡游击队进行游击战术教育。

第三阶段,继续完成第二阶段所规定的整训内容,进一步强调军事干部必须以整风精神,彻底纠正不正确的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

由于边区党政军民各级组织认真贯彻了"一切服从战争"的原则,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边区1943年军事建设计划即得以顺利实施,不仅及时扩充了9个主力团,而且各军分区的独立团、自卫团、挺进团由原来的10个发展到21个,各县、区、乡的游击武装和民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接敌区还成立了武工队,完成了发展至4万人枪的战略任务。

同时在李先念、刘少卿等具体领导与指挥下,1943年第5师主力部队配合地方武装与民兵,对敌伪作战224次,对顽作战242次,不仅粉碎了日伪更加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还配合全国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并相继发展襄南,恢复襄西,开辟赣北,挺进洞庭湖滨,沟通鄂南襄南,使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从四面八方对华中重镇武汉的战略包围态势。

1944年,抗战即将步入夺取最后胜利的反攻阶段,鄂豫边区亦面临着大发展的有利形势,但第5师在"减少战斗频繁"口号的影响下,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刘少卿与李先念等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并向华东、华南发展的战略总方针,指挥第5师及鄂豫边区地方武装,向南、向北进行局部攻势作战。

5月,刘少卿亲自组织和指挥第5师部队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第189师对大悟山抗日根据地的大举进攻,俘其人枪200余。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湘赣军区,刘少卿兼军区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