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六中全会 中央党校专家学者畅谈十六届六中全会理论贡献

2017-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央党校专家学者畅谈十六届六中全会理论贡献党校要闻本报讯 10月16日,中央党校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专家学者们指出,党的十

中央党校专家学者畅谈十六届六中全会理论贡献

党校要闻

本报讯 10月16日,中央党校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专家学者们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做出全面部署,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科学理论、伟大实践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中央党校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共6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战略追求,开拓了新的理论境界,开创了新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

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的概括,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

大家都说,《决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理念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

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从认识和理论层面推进到实践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全面展开。

苏荣强调,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伟大实践,在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紧密结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把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与完成阶段性社会和谐的任务紧密结合,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把党的领导与社会共建紧密结合,形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苏荣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部署,必将产生亿万群众共创伟业的生动实践,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与会的理论工作者还从各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有的认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总纲领。它既是支撑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又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直接表达。

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为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价值指引,而且因其优越的普适性特征,可能对当今世界文明的走向产生积极影响。有的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通过调节收入差距,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关系稳定等途径来顺利实现。

有的认为,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要素建设。要通过引导和支持各种民间组织的发展、增强民主党派的功能、发挥媒体的作用等途径加强要素建设;要通过理顺党政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党和公众联系的渠道等途径加强制度建设,使要素与制度形成互动,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有的认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大局”思想的正确反映,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正确反映,实现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立足中国同面向世界、积极建设和谐中国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内政与外交的完美结合。

有的认为,党内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按党章办事,必须学习党章、贯彻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保证政令畅通。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显示了中央党校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党校人风貌。

此次会议由中央党校科研部承办。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主持了座谈会,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孙庆聚出席了会议。 (洪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