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杰明开封 专访翁杰明:两江新区 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开篇之作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众所周知,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

众所周知,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和新引擎。许多人认为,两江新区就是国家启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在中央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之际,记者对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同志进行了专访。

记者:为什么说两江新区是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

翁杰明:大家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两点:首先,两江新区在某种意义上讲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相伴相生。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会议将西部大开发放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同样是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在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刻,两江新区应运而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翁杰明:其次,两江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举足轻重。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欧亚大陆桥和印度洋出海通道打通,重庆将由开放的“三线”变成“一线”,成为汇聚全球生产要素的战略要地。

设立两江新区,体现了中国开发开放战略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到西的战略大转移。所以我们说两江新区是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其实是对中国大开发大开放历史进程的一个战略判断。

记者:两江新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翁杰明:从相同点来看,三者都是国家大开发大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体上每隔十年就推出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区。比如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开发滨海,2010年又开发两江。

从不同之处来看,一方面,两江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背景不同。两江新区是“中国模式”从外需带动到内需驱动大背景下的大开发。到2015年,中国消费的比重将超过14%,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在中西部。

国家决策加上市场力量,两江新区的发展可谓动力十足。另一方面,与浦东和滨海几乎“白手起家”不同,两江新区是“老城 新城”,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西部最大的会展中心、金融商贸区均在区内。去年GDP约800亿元,分别是浦东和滨海设立之初的13倍和4倍,具有一定的基础。

记者:加快发展必将是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主旋律,两江新区将在其中扮演何种地位和角色?

翁杰明:国家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595km2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18万km2、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km2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km2、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km2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km2、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

1200km2的两江新区,力争促进“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km2、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放开发。

据初步测算:两江新区将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年均增长提高10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能源产业增速提高5个百分点,湖南、湖北、陕西、广西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增速提高5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

记者:改革创新是国家级开发开放区的重要功能,两江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改革创新意义何在?

翁杰明:我认为,两江新区就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一是新时期需要探索内生型改革经验。我国迄今为止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主要是“外向型”经验,新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与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

二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尚待破题。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有利于加快建立内陆地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三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设立两江新区,就是从制度层面上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路子,积累和谐发展的新经验。

记者:有人说两江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对此您怎么看?

翁杰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沿海外向型经济,但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以外需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9年的7.3%,到2015年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4%。两江新区的成立,不仅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路径开始转向西部、转向内陆,而且标志着经济发展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开始转型。

国务院对两江新区有五大功能定位,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两江新区将在产业带动、要素辐射、示范探路等方面发挥“发展极”和“带动极”的双重作用,从而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记者:两江新区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将如何体现?

翁杰明:两江新区将着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都市综合功能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大特色板块,形成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等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加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等“5 3”布局。

两江新区将打造成为区域性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在产业培育、产业研发、产业调整、产业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为西部经济转型服务,与西部其它地区形成梯度分工、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局面。

记者:两江新区将如何发挥在西部的要素资源配置作用?

翁杰明: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必须增强其在西部要素资源的辐射力和引领发展的认同感。一是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高度集聚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特别是建立面向西部以至全国的创新型要素市场,使各地要素资源在快速流动中不断增值。

二是借助江北国际航空枢纽和内陆保税港区的影响力,以流量经济服务西三角。三是建立人才合作开发机制,为西部各类人才提供一体化服务。四是加强与兄弟地区开发区在开发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联动与合作,促进区域间双向交流,实现两江新区的新提升和新跨越。

记者:功能影响是一个增长极所必备的要素,两江新区对西部地区的功能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翁杰明:一是在开放功能方面,积极探索更具开放性的政策空间和区域整合政策,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要素的无障碍流动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在集散功能方面,发挥重庆国际大都市的率先作用,成为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三是在服务功能方面,发挥西部金融中心、保税港区、国际机场和航运中心等优势,为西部地区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金融服务、贸易服务和物流服务。

记者: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试验探路的作用?

翁杰明:一是用好、用够、用活国务院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及比照浦东和滨海的开发开放政策。二是利用好先行先试权这把“金钥匙”,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三是勇于革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在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尤其是土地利用、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平等就业、健全城乡社保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全国探路。

记者:两江新区将如何打造西部地区“科学示范的窗口”?

翁杰明:一是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以低碳经济、自主创新为方向,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区。二是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全球视野、国际水准高起点规划,着眼于新区建设一百年不落后,打造一系列传世精品。

三是在园区开发上,创新管理体制、税收体制、土地制度、社保制度和环保制度,吸引各类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通过科学发展理念、模式、路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真正把两江新区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记者:两江新区怎样探索一条体现发展转型的开发开放的新路子?

翁杰明:从外需到内需,从高碳到低碳,由国强到民富,当前中国发展战略正在加速转型。作为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两江新区不能照抄照搬沿海特区和新区的样本,而应探索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持续发展模式,坚持经济增长由外延型向内外并重型转变、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从源头上不断培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空间,从而有效化解经济的外部风险。

记者:无论是深圳精神,还是浦东精神、滨海精神,都成为了区域发展成功的保障和时代的象征,那么新时代的“两江精神”是什么呢?

翁杰明:开发建设两江新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要培育和塑造两江精神,形成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我给全体工作人员“约法七章”,可以浓缩为3句话:敢于弯道超越,善于搏浪远望,勇于后来居上。

这是“两江精神”的核心思想和总源头,两江人将会不断去诠释它、丰富它和完善它。两江新区将以“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胆识与智慧,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工作。力争“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到2020年,争取实现GDP 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