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赵元任 简析赵元任合唱曲《海韵》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海韵>是由语言学家.音乐学家赵元任于1927年以诗人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第二集的同名长诗所做的大型合唱曲.最早发表于1928年<新诗歌集>.是赵元任创作

《海韵》是由语言学家、音乐学家赵元任于1927年以诗人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第二集的同名长诗所做的大型合唱曲。最早发表于1928年《新诗歌集》。是赵元任创作的一部大型合唱作品,此作品成为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合唱作品的最高标志,为我国合唱音乐文献中最经典的合唱作品之一,由女高音领唱及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大型合唱作品。

《海韵》这部叙事性的大型合唱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这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它描述一位酷爱自由的少女,拒绝回家过平庸的生活而徘徊吟舞于风浪频起的海边,最后终于被海浪所吞没的故事。歌中的女高音独唱代表“女郎”,男女混声合唱代表“诗翁”、钢琴伴奏代表“大海”、女声合唱代表“旁白”。反映了“五四”时期爱国先进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和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

引子由钢琴柱式和弦的震音表现了大海波涛汹涌,预示着危机和故事悲剧性的结局。后十六附点节奏型,仿佛看到少女漫步在海边,带有一点哀愁和忧郁。

第一乐段,在钢琴低音下引出诗翁的疑问和诉说,音乐中含有一种凄凉、阴郁的气氛,但语调是平静、柔和的,象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关心着孩子的安危。第一次劝其回家。“女郎,单身的女郎,你为什么留恋这黄昏的海边?——女郎,回家吧,女郎!”。

女郎“啊不回家我不回,我爱这晚风吹”。连续切分节奏,第一次展示了女郎天真无邪和执拗的性格。旁白“在沙滩上,在暮霭里,有一个散发的女郎——徘徊,徘徊”。然后钢琴伴奏以优美清脆跳跃的音符展现出女郎优美的身影倒映在海滩上。

第二乐段,诗翁对其第二次劝说“女郎,散发的女郎,你为什么彷徨在这冷清的海上?女郎,回家吧,女郎!”。音乐节奏紧凑,有些恳求。女郎:“啊不;你听我唱歌,大海,我唱,你来和”。天真无邪、又带有执着。旁白“在星光下,在凉风里,轻荡着少女的清音——高吟,低哦。”描绘了女郎的低吟浅唱。

第三乐段,女郎独自徘徊在海边,与大海深情对唱,却不知“那天边扯起了黑幕,这顷刻间有恶风波”,紧张的七和弦,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在这一段情绪已经变的紧张急迫,钢琴伴奏部分也开始运用震音来烘托。诗翁的担忧再次道“女郎,回家吧,女郎!

”女郎却不顾暴风雨及诗翁的劝说,在海边翩翩起舞。甚至将节奏变为具有舞蹈性的8/6拍来表现歌词中的翩翩起舞。突出表现了冲破禁锢的斗争和对自由向往的象征意义。“啊不;你看我凌空舞,学一个海鸥没海波”。旁白“在夜色里,在沙滩上,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婆娑,婆娑”。

第四乐段,是对比的华彩乐段,钢琴柱式和弦将从容的节奏变得紧张。夜幕降临,海上掀起风暴时,诗翁就成了严峻的警告,原来的三小节的乐句变成了两小节。“听呀,那大海的震怒,女郎回家吧,女郎!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女郎,回家吧,女郎!

”大量运用的变化音和钢琴伴奏呼应前奏的主题糊弄托出紧张的气氛。女郎:“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我爱这大海的颠簸!”旁白:“在潮声里,在波光里,啊,一个慌张的少女在海沫里,蹉跎,蹉跎。”将整首作品推向高潮。

之后的钢琴间奏以长串的半音阶和琶音为主,将少女消失在大海中这一情形描绘的淋漓尽致。渐弱、减慢的音乐表现出大海慢慢讲女郎吞噬的情景。

结尾部分,风浪过去,一切趋于平静。女声合唱的旁白,好像对女郎的追寻和回忆。象征了对人类不断追寻信念的讴歌。

整首音乐作品结构为:合唱——女高音独唱——合唱——短小的尾声(间奏)。叙述声乐作品,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这种艺术构思和处理,使得歌曲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力。赵元任将语言的运用与音乐完美的结合,使之成为充满着醇厚的民族风味的声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