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霖的妻子 王天玺:我所知道的陈九霖的另一面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孝乃为人之大德,只有真正尽孝的人,才能对亲人负责,才能尽忠于国家,报恩于社会.南宋文学家刘过在<泊船吴江县>诗中言道:"逆境年年梦,劳身处处愁."身处逆境,艰辛

孝乃为人之大德,只有真正尽孝的人,才能对亲人负责,才能尽忠于国家,报恩于社会。南宋文学家刘过在《泊船吴江县》诗中言道:“逆境年年梦,劳身处处愁。”身处逆境,艰辛备至。在这种时候,依然能够尽孝,那可谓至孝!

陈九霖便是这种遭遇逆境仍然尽孝的孝子!

陈九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父母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但因为当时缺衣少食,尤其是农村医疗条件极差,最后仅留下陈九霖本人、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其余三人夭折。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击败陈九霖,相反,他很早就懂得用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来减轻父母的辛劳。因为他的懂事和孝顺,陈家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不乏温馨。

更让陈九霖父母欣慰的是,1982年,在当时大学录取率很低的情况下,陈九霖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学。他的这个经历被媒体称为“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然而,由于家庭困难,陈九霖只有单衣过冬。严寒难耐,还借过别人的棉大衣取暖。

为了替父母分忧,除了国家给予的助学金外,陈九霖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当英语家教,每次课能得到5元的家教费。钱虽不多,但对于陈九霖来说,父母的担子又轻了一些,就是莫大的满足了。而寒暑假时,他更是一天打两份工——既当家教又当助教。

对于自己打工赚来的每一分钱,陈九霖从来不舍得乱用。他不曾为自己添件暖衣,不曾为自己加份菜肴,却用自己辛辛苦苦劳作、省吃俭用积攒的这些钱,送给了母亲一份酝酿已久的惊喜——带母亲游览北京。那是陈母最幸福的记忆,因为她是当时全村甚至周边几十里地区第一个游览过天安门广场的农村家庭主妇。

大学毕业后,陈九霖很快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他除了“疯狂地”投身工作外,做出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将远在湖北老家的父母接来与自己一起生活。陈九霖说,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想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让父母享享福,二是不忍与父母分离、相互思念担忧,也是更好地照顾年迈双亲。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即使工作上再忙再累,他也尽量抽出时间陪伴父母,对父母的照顾称得上无微不至。而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转眼竟是七年之久。

老人病多。1994年,母亲第五次中风。目睹着老母亲备受折磨的痛苦,陈九霖心如刀割。他迅速叫来了救护车,背起母亲下楼上车,急送医院救治。在母亲住院期间,他日夜陪伴照顾,放下了所有事情,守候在母亲身边直到其苏醒。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医治和精心疗养,陈母的病情竟奇迹般地转好了,寿命又延续了十年多。陈母为此经常向家乡人自豪地称赞陈九霖说:“他吃的是我的粥,还给我的却是肉!”

1997年,因工作成绩突出,陈九霖被派往新加坡工作。在他刚到新加坡工作时,工资很低,每个月只有1200新加坡元。除了要负担全家人生活外,光支付托儿费每月就需800新加坡元。为保证全家正常生活,陈九霖只得拿人民币以六元兑换一元的汇率换取新加坡元。但是,即使生活如此艰辛窘迫,陈九霖依然没有忘记住在老家的父母,他仍然坚持把父母接去新加坡同住,以便父母安享晚年。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2004年是陈九霖人生道路上大起大落之年。从事业上讲,他为我国收购了SPC等优质海外企业。可是,从人生遭遇上讲,他至爱的母亲却因再次中风一直卧床不起,他必须兼顾事业与家庭。为了处理危机,他每天只睡3个小时。

当年12月1日,陈九霖刚刚从新加坡回到北京。本指望回湖北老家陪卧病在床的母亲小住一些时候,可是,第二天,他便接到电话,要他立刻赶赴新加坡协助调查。责任心要求他应该尽快,但又放心不下病重的老母。

他决定先向母亲告别。在即将离开母亲之前,他跪在母亲的床前说:“妈妈,儿子不孝,对不起您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请允许不孝子暂时返回新加坡协助调查。我一定早去早归!”站在陈九霖身边的家人们、乡亲们都为陈九霖的这句话哭成一团。

当时已经身患糖尿病、每天都在注射胰岛素的陈父坚强地告诉陈九霖:“你去吧!这里有我在!你快去快回!晚回了,我怕你再也见不到你母亲了。”对当时的那种情景,陈九霖事后作了这样的描述:“地震袭来墙不抖,黑云压下风滞游。但闻撕心裂肺声,更觉满屋泪横流!”

2005年6月19日,陈母不幸逝世。仍被羁押的陈九霖,悲痛万分。稍作平静后,首先打电话请他当时年仅11岁的儿子冒着炎炎的高温赴湖北为老人家致悼词。陈九霖在悼词中,用“杜鹃啼血”来形容他对丧母的痛苦之情。

他决心无论如何要回国为母亲奔丧,即使远隔重洋、行动受限,他还是想最后一次为母亲尽孝。这份对母亲深深的爱与眷恋,从开始到最后,一刻不曾缺失。经过再三的争取与努力,陈九霖终于在2005年6月29日获准返回国内,为母亲的坟头培上一把土。

自古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陈九霖为孝可谓已至很高境界,他为国尽忠也是经得起考验的。正是他勇于承担责任,发生于2004年的中国航油事件,获得了较好的解决。

我自2003年就认识陈九霖。他的老乡和朋友也给我介绍过他的情况,我赞赏他的孝心和为人,把其中的二三事写出来,权作纪念。